社区工作者如何走上专业社工的道路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居(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还是专职社区工作者,如何让自己的服务更专业、更贴近居民需求?</p> <p class="ql-block">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中央各部委颁发的有关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文件,已经有200多件。文件中对于“社区工作者”(不包括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层面:</p><p class="ql-block">一是学习、使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p><p class="ql-block">二是培育、支持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p><p class="ql-block">三是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p> <p class="ql-block">一、学习社工知识 </p><p class="ql-block">学习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大致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p><p class="ql-block">一是开展大规模的专业培训;</p><p class="ql-block">二是鼓励立足岗位自学成才;</p><p class="ql-block">三是支持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p> <p class="ql-block">二、运用专业方法</p> <p class="ql-block">三、发展本土模式</p><p class="ql-block">如何将自己往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上“驱赶”,大致说来,可以从两个层面、六个方面做些努力:</p><p class="ql-block">(一)直接服务</p><p class="ql-block">1、贴近居民需求。建议在完成行政性、事务性工作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多做些需求调研,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社区“四百方针”策略真正落到实处。需求预估或者问题导向不仅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出发点,也永远是各项工作是否有意义、质量又如何的“命脉”所在。</p><p class="ql-block">2、整合专业资源。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整合资源“长袖善舞”“四两拨千金”的“英雄本色”,改变凭一己之力、双拳两腿“赤膊上阵”的状态,尽最大可能动员社会上、社区内的一切力量,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以及社区“自组织”。</p><p class="ql-block">3、推进社区自治。我们应该把社区里100%的居民“收编”为自己推动社区建设的生力军,而不是眼里只有5%的特殊服务群体。法律对于居委会的定位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发动居民参与,让居民的事儿自己办,怎么个“自我”法?又怎么个“自治”法?!</p><p class="ql-block">把社区的事情真正交给居民去讨论、去决策、去行动,才能真正体现“自下而上”发动、“由内而外”推动、“居民参与”齐动的社区自治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间接服务</p><p class="ql-block">1、推动政府购买。要勇于以“专家(专业人员)”的身份,游说领导和相关部门,将政府不宜为、居(村)委会不能为的以满足居民需求、事关社区自治为主要目标的服务,“打包”成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社区里的专业机构承接,形成各谋其事、各尽其能的社区治理新格局。</p><p class="ql-block">2、强化专业理念。“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自助”这样的“种子”播撒到你所有的项目里。这里主要强调两点(把这部分原本可以做直接服务的内容放在此处,主要意思只有一个:如果你自己不想做,或者没有精力去做,完全可以指导你的手下去做、同事去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去做,这是从“督导”的角度进行考虑的):</p><p class="ql-block">一是工作项目化。可以将日常工作中的许多任务,按照社会工作的项目化方法进行方案设计,比如新员工的职场适应、能力提升,就可以整合成一个“增能服务”项目。又比如我自己经历过的街道的“过新年、读好书”,也完全可以做成专业服务项目。又比如社区新划拨到一个活动场地的命名、功能布局等,也是可以“整合”成一个服务项目的。去年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如今的垃圾分类,经常举办的纳凉晚会、迎新活动、环境整治等等,都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作为经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又顺利考出职业(职称)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完全可以给项目的设计者进行专业化的“纠偏”处理。(社区工作者报考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工作经历”与“工作业绩和贡献”就来自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只是没有好好进行专业化、项目化的“包装”而已)</p><p class="ql-block">二是项目专业化。前述的这些日常工作,如何凸显专业理念呢?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1)找准关键短板:定位要准。重点考察每一个服务项目,是否真正体现了需求导向,贴近了“居民需求”,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专业精髓。</p><p class="ql-block">(2)强调专业理念:机制要留。任何项目都像人生一样,总有结束的时候。“自助”理念最好的表现形式,应该做到“人走茶不凉”,“火熄星火在”。也就是项目结束了,体现项目活力的“自治(自转)”机制已经建立了起来。</p><p class="ql-block">3、评估服务成效。行政人员也好,财务人员也罢,如果学习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考出了社会工作者的职称证书,那就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可以结合本职工作,整合多元视角,对你身边的服务项目进行评估,比如本职是财务人员的,从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估更具优势。比如本职是行政人员的,从体制、机制是否真正建立的视角评估更具优势。比如本职是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可以从宏观的社区治理视角评估项目的合理性。等等。</p> <p class="ql-block">总之,无论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人员,还是大量的“社区工作者”,我们都是站在第一线工作、提供第一流服务、创新第一次方法的“集大成者”,因此,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手中的资源、专业的素养,为强化服务的专业素质、创新本土的方法模式,也为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添砖加瓦、出智出力,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史上,为自己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得实惠”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写下光辉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转载:答问:社区工作者如何走上专业社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作者:原创 朱希峰 </p><p class="ql-block">微信公众号:瀛洲老农盼耕田 </p><p class="ql-block">发表时间:2019-09-17 21:46</p>

社区

社会工作

专业

服务

项目

居民

工作者

服务项目

可以

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