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磁州文韵

磁言 邯郸杨

<p class="ql-block">“瓷器产于县境之彭城镇,由宋及今相传已久,窑场云集,瓷店林列,所占地面积纵横二十余方里,四郊矿井相望,废物堆积如山,市中则烟云蔽空,沙尘飞扬扑面,而运送原料、瓷器、煤炭以及客商装货人畜车辆,此往彼来,尤有肩踵相摩、街道巷溢之概,诚吾磁惟一之工业重地也。</p><p class="ql-block">彭城之瓷窑可分两种:一为普通窑,一为巧货窑。普通窑专制粗瓷碗类,约占产品十之八九。巧货窑以制精巧瓷器为主,由清至今颇见发达。”</p><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出自民国三十年本《增修磁县县志》第八章《物产 陶器》瓷器条记载的内容。从文中能读到彭城镇的繁华景象,当时的彭城是绝对的北方瓷都,产量很大,从业人员十万余人,同时也会聚着北方最优秀的工匠们。</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明清时期的产品,依然研习着宋金白地黑绘的基本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风俗习惯都在变化,器物形状和装饰图案也相应改变。少了宋金时期的粗旷豪放,多了几分细腻唯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探寻上文所提到的巧货窑,生产的精巧瓷器,主要是陈设瓷器和文房瓷器。</p> <p class="ql-block">陈设类瓷器可分为瓶,罐,花器,人物塑像等。</p> <p class="ql-block">文房类器物更是丰富,有卷缸、笔筒、水盂、印盒等等器物。</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窑工们一直秉承着传统,沿习这白底黑花的装饰技法,素雅高洁是他们在艺术上的真正追求。墨分五色之妙,水墨渲染之美,成为书法、花草的灵魂,让人感觉到生命之美好,自然之神奇。</p> <p class="ql-block">清代文人书画盛行,明清罐子上的装饰也受其影响,以筒约的构图和笔法,水墨黑白和淡淡的色彩来表现空旷超脱的心灵幻相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褐地黑绘的产生,也是源自明清文人对唐宋书画的追求,因为唐宋书画传承到明清,不管是绢本还是纸本,经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底色的白绢或白纸也都变成了深浅不一的褐色,明清磁州窑罐子上的褐地,是模仿唐宋的古朴的感觉。也是明清文人对唐宋书画的致敬。有一个清代褐地开光花卉罐子底部墨书“宋风永记”款,就是对这种推断最好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古诗对联、苍峦寒林,冷菊墨梅,翠竹黄花、空谷幽兰都是文人画家们喜欢的题材,也是明清磁州窑器物上的常见纹饰。相对平展的宣纸和丝绢,在有弧度的瓷器上创造要更难一些,这些磁州窑明清罐子上的书法绘画多为工匠所为,但时代的大背景,也影响到这些工匠们,墨色清淡、勾线简峻、皴笔干枯,笔法松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也绝不输那些丹青大家。</p> <p class="ql-block">“古为今用,方为良物”这些明清磁州窑器物仍然发挥它们的作用。罐子可做茶叶罐使用、也可做艺术品陈设,在茶圈的出镜率很高,早就受到茶友们的认可和追捧。笔筒、卷缸等类器物更是文人墨客们案头上不可或缺之物。花觚、花瓶更是点缀生活、陶冶情操的佳器。</p> <p class="ql-block">国内及国外大博物馆均有收藏,说明国外大博物馆对此类藏品的认知与肯定。明清磁州窑器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类器物集陈设与实用于一身,外部装饰集聚艺术效果,现在广受关注,是市场和藏家的追捧对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