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

恒山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是我久已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早在上大学时就听同学讲述他少年时代在承德的快乐生活,在他的描述中避暑山庄的宏伟和壮观不次于北京的故宫,比故宫更有优势的是这里有山有水,是自然风光和古典建筑的最佳结合。2012年5月20日我和老伴参加了夕阳红旅行社组织的承德度假旅游团,住在北京军区干休所招待所,在当地导游陪同下参观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景区的美丽风光,实現了多年渴望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承德和风习习,亲吻着脸脥像在向我们致意,阳光温体让我们倍感暖意,初夏到承德旅游是最好的季节。我们下塌的休干所招待所食宿条件还都不错,价格也较公道。导游的服务也基本满意,没有出现恶意宰客现象。同行的共有10人,都是退休人员。老同志们在一起处得也不错,大家和和睦睦,互相帮助,尽管只有五天时间就已像老朋友一样。10人中还有两位丰台机务段的退休职工,因为是同为北京铁路局职工,更是显得亲热。</p><p class="ql-block">通过导游介绍,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终于对避暑山庄和周边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当地的传说故事更让我对避暑山庄有了感性认识,不只是平面的书本知识,而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p><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p><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p> <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p><p class="ql-block">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匾额上的“避”是错别字,如下图。此为康熙爷御笔亲题,当年他老人家题字时认为“避”有逃避、逃亡之意,这是他所忌讳的,故在避上多加了一横,以此破除忌讳。</p><p class="ql-block">可是万万没想到,一百多年后,他的来孙咸丰帝还是带着一群大臣逃亡此地,来“避暑”。</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但山区景物依旧迷人,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p> <p class="ql-block">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p> <p class="ql-block">湖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p><p class="ql-block">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东宫</p><p class="ql-block">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日军入侵承德,为庆祝胜利将东宫烧毁。现仅存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p> <p class="ql-block">正宫</p><p class="ql-block">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博物馆的前身是1949年 2月筹建的热河省古物保管所和1956年组建的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同年辟正宫“澹泊敬诚”、“四知书屋”两殿堂和月色江声岛的莹心堂为展室, 对游人开放。该馆兼有地志博物馆性质。</p><p class="ql-block">位于正宫的书法展品▼</p> <p class="ql-block">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p><p class="ql-block">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p> <p class="ql-block">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更是珍贵。溥通普,普遍、广大意,有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之意。于是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67年间,康熙、乾隆两帝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外围陆续建造了11座大型寺庙,因其中8调有朝廷派驻喇嘛,享有“俸银”,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7座在避暑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像一颗颗星星环避暑山庄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势。</p> <p class="ql-block">我和夫人在宮殿区合影▼</p> <p class="ql-block">烟波致爽殿</p><p class="ql-block">烟波致爽殿:万岁照房北行过门殿,再北有殿七楹,进深两间,名烟波致爽,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烟波致爽殿建于建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地处宫殿区的后进,是清帝的寝宫,殿内陈设豪华富丽,正中御座,供皇帝接受后妃朝拜之用。《热河志》说:淡泊敬诚殿后第三重,为殿七楹,宏敞高明。旁挹(yì)云岚,后带湖渚,为三十六景之冠。</p> <p class="ql-block">在烟波致爽殿这里曾策划过改变中国历史”辛酉政变”。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传说㳟亲王奕䜣扮成薩满混入殿内与两皇太后密谋,利用打时间差的方法将八大臣一网打尽。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湖泊区风景1▼</p> <p class="ql-block">湖泊区风景2▼</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位于青莲岛,此岛位如意洲北,隔湖,曲桥相通。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 烟雨楼为澄湖视高点,凭栏远望,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等历历在目。夏秋时湖中荷莲争妍,湖上雾漫,状若烟云,别有一番景色。尤其是山雨迷蒙的时候,烟雨楼笼罩在雨雾烟云之中,宛若仙山琼阁,充满了神奇缥渺之美。烟雨楼是中路风景线的结景,北望湖光山色为余韵。</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赋诗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芍荷香。”山庄秀美的湖光山色,众多的琼楼玉宇,吸引了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们把山庄作为拍摄地,轰动全国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在此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康熙三十年时,他和大臣于世龙带着几个贴身的太监微服私访途径嘉兴被美景吸引就在此住下。在一家豪华酒楼住下来了,在住下的第一晚皇上就梦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和他嬉笑打闹,共述儿女私情。当鸡鸣时,女子不见了。皇上也醒了,被佣人们服侍者洗漱用膳,膳后皇上没和任何提及此事,唯有自己暗自偷笑,有胆大的臣子问起也只是笑而不语,随后就一行人观街看景去啦,随后的六七天晚上皇帝沉睡中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于是就和大臣于世龙说了。既然皇上开口了大臣们便是满街寻找梦中女子。可这硕大的嘉兴!!哎!! 说来也奇怪自从皇上把这梦说出来后,就再也没做过这个梦了。这可把皇上急坏了整日闷闷不乐,大臣于世龙看着 心急 就带皇上到戏园子听戏品茶,他们来到嘉兴南湖的鸳鸯岛上,在当时的南湖烟雨楼上喝茶。康熙边喝茶边欣赏墙上的名人字画,偶然发现一幅字画越看这幅画上的美人越和自己在梦中见到的一样。于是他也不管下人怎么看他就和老板谈了起来,便问老板画中女子的情况。老板说:“此画是他朋友画得,画中的女子是自己的女儿,正二八有余。”康熙一听就等不急要见此女子。老板便命下人带去烟雨楼后院见女儿。看到正在作画的女子。康熙便把梦中来龙去脉和女子说了,那女子听了也大笑起来,那银铃般的笑声更让康熙心痒难耐。于是他叫于世龙和店老板讲明身份,要娶他女子为妃。就这样,康熙把这女子带回紫禁城做了他的妃子。</p><p class="ql-block">女子来到京城后,时间一长她可就想家了,可是她哪里知道女子到了紫禁城就回不了家了。即使皇上同意,她也不能老回家,康熙为了让她高兴,就叫人在承德的避暑山庄里如意湖中仿照嘉兴的鸳鸯岛居修建了这座烟雨楼供他的这个妃子来这里住。因此便有了承德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当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游湖,午后喝了一些酒便在游船上睡着了。突然,他感觉到自己面前有一个月亮形的门,于是便走了进去,只见一个婷婷玉立的美人斜倚着栏杆,独自凭栏远眺。乾隆大喜,惊叹美人的沉鱼落雁之貌。于是两人便好了起来,就在这时,游船晃动了一下,乾隆醒了,他发觉这只是一个梦,但是梦中的人和景是那么的真实。第二天,乾隆又去游湖,又梦见了美人……就这样,一连七天,乾隆都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了同样的人。</p><p class="ql-block">乾隆思念这个美人,给她取名为吉拉(满语),是非常美丽的意思。时间没消减乾隆对吉拉的思念,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吉拉。有一天,乾隆进了一家绣坊,里面挂着一幅绣品,抬头一看,乾隆又惊又喜。这绣的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乾隆忙去打听绣品上所绣之人的下落。后来乾隆带着吉拉回到了宫中,每次到避暑山庄时都带着她,并在山庄里为她修建了烟雨楼。</p><p class="ql-block">乾隆封吉拉为妃子,可吉拉又恃宠而骄,修改了乾隆已批好了的奏折,加之众妃的谗言,乾隆一怒之下把吉拉打入了冷宫。可谁知吉拉性子倔强的很,打入冷宫后不吃不喝,三天后便死掉了。</p><p class="ql-block">乾隆悔恨万分,可红颜以逝。</p> <p class="ql-block">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p> <p class="ql-block">平原区风景1▼</p> <p class="ql-block">平原区风景2▼</p> <p class="ql-block">平原区风景3▼</p> <p class="ql-block">平原区风景4▼</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行宫</p><p class="ql-block">布达拉·行宫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北狮子岭南麓,占地25.79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因仿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布达拉·行宫景区为两座汉藏结合式寺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庄严。</p> <p class="ql-block">很佩服乾隆帝的选址,承德不仅有优良的自然环境还有湛蓝的天空,走进“小布达拉宫”让人有一种置身与藏地的感觉,尤其是在大红台之上,遥望湛蓝的天空,那种空灵的感觉是在都市之中体会不到的,雄伟高大的建筑、五彩的经幡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都会给人心灵上一种剧烈的震撼,对很多游客来说,也许到拉萨布达拉宫很遥远,但“小布达拉宫”却很近,这里也充满了丰富和神秘,也对我们充满了无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远眺布达拉行宫▼</p> <p class="ql-block">这座琉璃牌坊,为乾隆时期盛行的“三间四柱七楼”样式,和北京北海小西天的“须弥春”及香山静宜园的牌坊很相似。正中匾额上刻有“普门应现”四字,为乾隆御笔,意思是普渡众生之门,这道牌坊也是一道等级分界线,在清朝时有明文规定:“凡蒙古、扎萨克等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等,准其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瞻叩,余概不准入庙门。”可见皇帝修外八庙的目的并不是为信徒礼佛参拜服务的,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目的。在职官员到了琉璃牌坊就得止步,而少数民族王公贵旅却可以登红台参拜,这种特权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提高了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政治地位,让他们感受到了皇帝对他们的尊重和相待的诚心,从心理上消除了这些崇尚自由的草原上的雄鹰在皇权下的位卑感和猜疑心理,由此体现了清朝统治者融合少数民族关系和治国的政治艺术。</p> <p class="ql-block">在普陀宗乘之庙庆圆妙觉门的前面,有两个石雕大象蹲在两侧。不同的是,这两个大象的前腿膝盖后弯,做出的跪拜姿势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这是设计师故意而为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以表达西藏对大清绝对而忠心的臣服。</p><p class="ql-block">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p><p class="ql-block">普宁寺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北部武烈河畔,占地5.78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宁寺和普佑寺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取普天之下安宁、保佑天下众生之意。普宁寺内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佑寺是喇嘛研习佛教理论典籍的经学院。这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大乘之阁的千手观音,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这尊佛像高27.21米。其中须弥底座高为1.22米。须弥底座上莲花底座至无量光佛顶部高度为22.29米,底下3.7米。大佛腰围15米,重量为110吨,仅头部重就达5.4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开设木兰围场后,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还在皇姑屯(现隆化镇)和张三营修建了博洛河屯行宫和张三营行官,以供行围途中驻跸。据说,这台吉和八旗首领为了讨好皇帝,并想用宗教统-民心,于是,在台吉村修建了一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佛教场所--普宁寺。 寺内分三层宝殿:第一层为山门殿供奉四大天王(风、调、雨、顺),第二层为中殿供奉关老爷(关羽),第三层为后大殿大雄宝殿供奉横三世佛。寺庙修建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汇集了民间诸多能工巧匠,运用沥粉贴金的手法将大殿修建得金碧辉煌,同时还绘制了栩栩如生的传说故事壁画。这是清代塞外最大最早的一处藏传佛教圣地。每年大清皇帝进围之前必拈香致祭,祈求平安。这寺庙因为皇帝常用,所以灵气十足,信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而在这所正宗藏传佛教内的东南角,还有一处阎王殿,殿内供奉着阎王爷和小鬼、判官等,墙上还画有劝人从善、日月轮回等形象生动的壁画。</p><p class="ql-block">有人要问:这佛教寺庙为什么要同阎王殿放在一起呢?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不知谁人在该村的南头儿修建了一座阎王殿。白天殿内塑像安静地立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而一一到夜间就不同了。阎王爷和小鬼判官们纷纷出来闹事,不是鬼哭狼嚎,就是骚扰百姓,使该村很不安静,并经常出事,甚至有一匹白马天天夜间出来偷吃庄稼。因此,百姓很是不得安宁,苦不堪言。这样,过了好多年,百姓也无可奈何。后来,有人提出:将这阎王殿迁到普宁寺内让神仙管理他们。当地较有声望的人士经过合计后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既不破坏寺庙,又能将阎王小鬼们镇住,使其保佑当地百姓。于是就将这处阎王殿从街南头迁至到普宁寺内,放在了东南角。这一下子可真灵,有神仙管理着他们,从此,再也没有出现任何事情,百姓才得以安宁。</p> <p class="ql-block">普乐寺</p><p class="ql-block">普乐寺的寺院,平面成规定端方长圆形,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由庙门至宗印殿,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后部为躲式阇乡(坛场)。有前后两个庙门,前庙门向西,正对躲冷山庄;后庙门面东,正对磬锤峰。坤隆觉得磬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迪,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庙门,这是我国寺庙中少睹的建筑筹算。</p><p class="ql-block">普乐寺的前半部,庙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布瓦绿剪边,内有四天王、年夜肚弥勒和韦驮像。正殿是宗印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开成云龙图案,脊正中丰年夜型琉璃浮图。殿侧有琉璃“八宝”浮雕。殿内供释迦僧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后各蹲着***神,两侧有八年夜菩萨塑像。</p><p class="ql-block">普乐寺的后半部,躲式主体建筑称“经坛”,是会议讲道敬拜之所。共有三层,主殿称“旭光阁”,外不雅观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中须弥座上的主体“曼陀罗”上有一尊铜造的躲传佛教的佛像,即“上乐王佛”,又称“欢喜佛”。阁内的天花藻井,在外八庙诸寺中也是数一数两的。</p> <p class="ql-block">曼陀罗里供奉着青铜铸便的“上乐王佛”,面向罄锤峰,拥抱着明妃成酮体散漫状。这类造像就是人们常说的“欢喜金刚”或“欢喜佛”。佛教禁欲,“欢喜佛”又该作何种注释呢?实在,它是密宗的一种修炼圆法,宽厉天说,欢喜佛应称为“阳阳佛”。其形象自己的外表特性取要默示的实实意图相悖,很多形象又怪诞难晓,简单使人产生直解。佛教自己是一种禁欲主义的宗教,究其本意是颠末历程男女形象,鼓吹阳阳和谐、消灾辟邪的佛法威力,并非为了鼓吹男女之事。对“欢喜佛”形象,凡人当作男女两身,密宗止者自己视为一本。这取中国传统的阳阳和谐之说也是相开的。而最妙的是普乐寺的选址,不只阐扬阐发了阳阳和谐的说法,更是人天“皈依”佛法的阐扬阐发。</p><p class="ql-block">顺便说明普乐寺的欢喜佛是不容许拍照,此处照片是从百度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永佑寺</p><p class="ql-block">六和塔又名“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之时目见杭州六和塔与南京报恩寺风姿挺拔,雄伟壮阔,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为了回报母亲的恩德便在京师建造了两座塔,并且在第二年在承德避暑山庄建造了永佑寺,乾隆十九年(1954年)建造了六和塔。</p><p class="ql-block">六和塔的塔顶也就是塔尖是由一种极为珍贵的精炼铜质,经过百年的风水雨打,霜雪风露,幸存下来的六和塔依然耸立,而塔尖愈发闪亮,据传六和塔塔尖之所以发亮是因为的铜质经过强风的吹袭,变得光芒闪耀,这种现象被称为“风磨铜”,后有人得知消息后曾尝试“登塔刮铜”,就像孙殿英登惘佞之辈刮取清东陵之房顶镶金一样,然可惜此铜非彼金,用削铁如泥之匕首刀具根本无法撼动。</p><p class="ql-block">出现贪财之人后,相关部门对六和塔加强了戒备管理,同时对旅游参观之人也进行限制,一般不允许登爬到第九层,以防意外的发生,而更离奇的事儿是刮铜事件出现后的第二年,六和塔的塔尖不再光亮,变成了暗淡的古铜色,甚至有点发黑,置于其中缘由,有人说是盗寇破坏了六和塔原始的聚集凝力,让其光辉消失变得暗淡,也有人说六和塔本身就有灵气,在遭受侵害后韬光隐晦,以最朴素最真实的一面示人,不管是何缘由,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强,中华瑰宝如神圣般不可践踏。</p> <p class="ql-block">磬锤峰</p><p class="ql-block">磬锤峰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部,武烈河东岸,占地4005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乐寺、安远庙及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两座寺庙先后建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磬锤峰形成于大约300万年前。景区内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内供欢喜佛——上乐王佛。磬锤峰与普乐寺构成了藏传佛教中的密宗境界。</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将此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拇指”。</p><p class="ql-block">颇为奇妙的是,磬锤峰半腰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峰下有一平台,东面断崖有清代密宗雕像。经实测,从台基到峰顶高59.42米,棒锤本身高38.29米,体积为6,508.68立方米,重量为16,200吨。罄锤峰与避暑胜地内的“锤峰落照”亭遥遥相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早很早以前,承德一带是汪洋大海,磬锤峰处是海眼,岸边人以捕鱼为生。有一个海怪经常出来吃人,一个小伙子为民除害,用鱼叉扎瞎了海怪双眼。龙王大怒,将小伙子擒入龙宫绑在后花园,准备剖腹挖心。龙女路过见小伙儿眉清目秀,威武不屈,遂产生爱慕之情,决心搭救。于是就盗取了龙王的定海针,带小伙子逃出龙宫。龙王派兵追赶,龙女便甩出定海针,将海眼堵住,这里就渐渐变成了陆地,龙王无奈就逃到别的大海去了。龙女和小伙子结了婚,日子过得很美满。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就派兵来抓龙女,龙女宁死不屈,被点化成桑树,栽在定海针即棒槌山半山腰上。现在这棵桑树还年年结出桑葚,色儿白,个儿大,味甜。老人们说,若是能吃到它,年轻人长生不老,老年人返老还童,有情人终成眷属,蜜月夫妇能白头偕老。</p> <p class="ql-block">我和夫人在磬锤峰合影▼</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合影▼</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度假旅游结束了,避暑山庄的美丽风光和具有高超艺术的建筑风格让我们感到震撼。我不仅在感官上享受了自然和建筑的美,也增加了对历史的了解,涨了知识,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唯一遗憾的因时间苍促,许多景点跑马观花,蜻蜓点水,未能深入观察,取得更好的第一手资料。看來承德之行还有必要多次进行,到那时我的美篇会有更好的作品。</p><p class="ql-block">附:《游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有感》</p><p class="ql-block">康雍乾国强势壮,修行宫狩猎埧上。</p><p class="ql-block">内四区原湖山殿,外八庙汉藏双样。</p><p class="ql-block">三百年风雨沧桑,七十二园林典象。</p><p class="ql-block">磬锤峰奇异駭世,避暑庄列遗应当。</p><p class="ql-block">恒山于2022.2.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