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廊桥遗梦”

张永旭Yongxu art

<h5><font color="#9b9b9b"><br></font></h5><h5><font color="#9b9b9b"><br></font></h5><h5><font color="#9b9b9b"><br></font></h5><h5><font color="#9b9b9b">1)家人要外出<span style="font-size: 17px;">几天</span>参加镇上的奶牛比赛活动,刚送出他们不久,远处来了一个陌生人。</font></h5> <h1> </h1><br>“廊桥遗梦”是一部美国电影,讲的是一位摄影家在工作中邂逅了一位偏僻的农村家庭主妇,短短几日双双坠入爱河,却只能从此了断,直到女人的遗书被后人读到后,往事才终见天日。此片曾荣获许多世界大奖,因其探讨了有关社会伦理加上完美的视听。<div><br>十几年前此片公映之时,我在北京看过,男主角是伊斯特伍德扮演,虽然我很喜欢他的电影,但却没太关注,我感觉可能是这部电影导演用错了演员?因为他应该出现在铁骨牛仔的电影里才对。直到近期,才发现,这部电影就是伊斯特伍德在成功转型后,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作品。<br><br>于是在电脑里又重新细品了一遍“廊桥遗梦”,发现其实一样还都是他的元素。只是把一个从出没西部荒野、干旱烈日、广袤宽阔大地上的牛仔骑士的外表,转换成了开着皮卡手端相机的摄影师了,内心的男主角还都依旧那股刚毅、正派真诚,魅力不减的伊斯特伍德,过去他是除恶行侠仗义的西部汉子,如今他自己当起了导演,把牛仔还转型成了警察、军人和不受干扰个性十足的艺术家,他近期拍摄的二战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大片,和美国孤单老人无意涉毒等的故事,依旧巅峰,成绩不凡。就像本部影片里女主人公在给孩子的遗书里说的那样:人越老越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br><br>真正的大师都是敏感于内心要求的超人,什么风格,轨迹都是糊弄人图省事的说辞,这类艺术家的内心所承载的没有一丝与之渴望无关的信息,也不会浪费时间设计一个什么造型之类的破事,人非圣贤,岂能无缺,无论成败皆是他,就像叔本华认为的那样,世界本没有什么一个美好幸福可以追求,做自己快乐的事,就感到不再痛苦了,随之幸福就会自己出现。<br><br>为了向如今早已不再年轻的90多高寿的老帅哥-伊斯特伍德深表致敬以示纪念!我觉得很有必要画一组有关这部电影的插画,也为补偿当年自己未把电影细看下去的失礼,顺便漫谈一下艺术表达有关婚姻、社会这一人人都关心的严肃话题。<br><br>这部影片当然属于好莱坞商业片,不过在我看来,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在卓别林时代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某些痕迹,探索名存实亡婚姻观给人带去的伤痛和渴望变革的要求。<br><br>从弗姆「道德百科全书」的文献中显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缔造者恩格斯认为:一夫一妻的婚姻结构是与私有制继承权以及婚姻的商业态度是不可分割的,是旧时代资产级级的基督教的遗物!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样的婚姻制度必然要被抛弃埋葬,逐渐消失的。资料显示在1922年的苏联青年中,有78%的男人和90%的女性喜欢长期的未婚关系,没有婚姻束缚不光能减少悲剧也对工作健康似乎更加有利。<br><br>电影展现了普遍存在的一种事实,而继续维系的理由可能在潜意识里有一种铭刻不忘的规则,即:婚姻的损坏会直接导致人口数量下滑,人口的骤减就意味着有可能被他人奴役的必然?还是<br>尝了不该碰的东西就会危机到整个的部落的安全,有被赶出伊甸园的可能?<br><br>而在东方家族崇拜下的婚姻观里,生育更多的不过是为了让血脉延续、香火不断,要男孩,才会逼婚,才会门当户对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本质上不是给儿子找媳妇,结婚生子是为了责任,本质上与木乃伊永生的情结也是一致的。在旧中国,女人小脚才是德,出了嫁就呆在炕上无需下地,就意味着变成给人生育的机器,如果生的是女的,还有可能会被遗弃扔在路边不要了,如果一直生不出男孩,丈夫就有权一纸休书解除婚姻,重新再娶。自新文化运动后学习欧洲,和新中国成立后又借鉴苏联的婚姻习俗,妇女终于成为了半边天,优生优育成为了现实。然而陈旧的恶习还能死灰复燃,所以追求进步艺术是完美社会必然的存在。<br><br>按理离婚被视为大逆不道的理念,在美国这样后现代的社会里不应如此尖锐,其实美国乡村还是非常传统,而且女主角还是一位来自意大利天主教背景的移民,看来人类社会不管什么民族许多习俗都还是相通的。仅靠这一部电影就想撼动整个社会顽疾是不可能的,不过无功而止也不见得,相信人性走向更加绚丽的未来只是时间的问题。<br><br>疫情快有两年了,唯一值得高兴是,我恢复了看电影的习惯,曾经无数没看懂或从未公映过的老经典,在网络里基本都能一饱眼福。远古人们在竹片上,在绢丝上读书,如今一部手机等于拥有了一座巨型的图书馆和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馆。封闭期间我望着窗外,除了雨声和飞鸟在树上起落,少有别的动静,难得的清净,这真是用来欣赏电影最好的时机。<br><br>像意大利战后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美国的「教父」、「美国往事」,包括伊朗的近期电影,还有日本的黑泽民、北野武、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及58年后苏联新浪潮电影,比如「士兵之歌」,「第十一个」,及谢晋导演的许多作品几乎我都看了一个够,有的电影实还看了多次,给了我不少思考和启示。<br><br>我国导演唯一能与世界电影艺术家对话就是谢晋先生了,他不露刀痕斧迹,是在文与质的关系上拥有天然把控的能力,这与他的经历非常有关。电影如同一扇窗户,当屏幕被照亮,人们欣赏学习不同灵魂下所演绎出各自世界的同时,又感知到了优秀导演施展其才华用艺术去净化启蒙世界的勇气,优秀电影与一个国家的自信和实力是紧密相连,经典电影的影响力完全不亚于一项尖端科技、一枚武器的发明在人们心灵上引发的震撼。而奇光异彩、浪漫博大、勇敢冒险,就成了欣赏依旧牛仔的伊斯特伍德电影作品的钥匙。<br><br><br>2021/8/25<br><br><br><br><br><br><br><br><br></div> <h5><font color="#9b9b9b">2)一个像是学者的男人下车问路,她告诉他要去的地方就在附近,因为她也没啥事就说可以带路过去。</font></h5> <h5><font color="#9b9b9b">3)到了廊桥,他激动的到处踩点并拍了些照片,之后就送她回去。</font></h5> <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4)送女人到家门口后,女人觉得此人挺优秀的,一路也很辛苦了,便请他喝点凉茶,结果两人开心的聊到了晚上,并一起吃了晚饭。</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font color="#9b9b9b">5)两人终于有了爱情,本想一起私奔,最终未了,家人回来后,女人继续又回到相夫教子的日子中,男人孤单离去。</font></h5> <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6)多年后老公先走,女人也孤单一人了,她想,她终于可以去找她的情人去了。有一天她收到了一个包裹,是男人的一些遗物,有他心爱的相机和他曾为这个女人拍的一些照片。</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7)女人于是便给她的孩子们写了一封长信,透露了她从未有勇气公开的秘密,遗嘱里还写道,请把她的骨灰洒在他们相识的那个廊桥下面。</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font color="#9b9b9b">8)终于这对恋人情侣在天国相见了。</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