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山湾博物馆

咪咪

<div><br></div>2022.2.16<div> 因为一次午餐,来到徐家汇附近的蒲汇塘路,无意间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土山湾博物馆,我俩对博物馆情有独钟,于是午餐后参观了坐落在蒲汇塘路55-1号的“土山湾博物馆”,深度了解了徐家汇的发展历程。</div><div> 在这900平方米的展馆中,看了琳琅满目的珍贵图片、文物等,赞叹徐家汇有这么丰富的文化艺术瑰宝,值得当代人深入挖掘,发扬光大。 </div><div><br></div> 土山湾博物馆于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是有土山湾旧址的三层红楼底层和幕墙玻璃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226平方米,陈列面积900多平方米,分牌楼厅、徐家汇厅、土山湾厅和传承影响四大主题展厅。展品不仅有世界雕塑大师张充仁、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徐宝庆等弥足珍责的艺术蓄华,更有参加过世博会历经沧桑、荣归故里的土山湾牌楼、木塔、水彩画等文化瑰宝。 <br>  土山湾博物馆展出以实物、文献和历史图片为主,配以多媒体、电视纪录片等辅助手段,再现了土山湾这段几乎已经被遗忘的历史,充分展示了土山湾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 跟着镜头一一参观 走进博物馆大厅,迎面就是一座高5.8米、宽5.2米,具有近百年历史全柚木雕刻的“土山湾牌楼”。<div>  “土山湾牌楼”在照片里看,显得金碧辉煌,精彩绝伦。无论是环柱而蹲的大小狮子,还是屋檐的兵马矛戟,全都栩栩如生。这座曾在旧金山世博会期间引起轰动,使“土山湾”这个品牌载入西方博览会史册的“土山湾牌楼”,不愧为“土山湾”的镇馆之宝。</div> <p class="ql-block">  土山湾牌楼结束近百年流浪从瑞典“回家”,此时的它早已残缺不齐,数千件构件中差不多一半已经遗失。后经浙江东阳木雕师们潜心钻研重现牌楼原貌,所以出现了二种颜色。</p> 土山湾的出名与天主教在上海的传教密切相关。1864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此建造了孤儿院。从1864年到1934年这七十年期间,土山湾先后共收养的孤儿加上众多从社会上进入的学徒工,约有近万人。传教士在创设孤儿院的同时,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厂。孤儿们在风琴作、图画间、印书馆、照相部、中西鞋作、五金部里学习木工、制鞋、成衣、雕刻、镀金、绘画、印刷、木版等。 现在的“土山湾博物馆”就建在仅存的一幢孤儿院遗址里。那时的孤儿院里,在雕刻、绘画、印刷干活的学徒全部是男性孤儿。三年学徒期满后,可留作师傅,也可离开孤儿院到社会上自行谋生.但是多数孤儿会选择留在工艺厂做工人。因为成年后,留厂的男女孤儿成婚,教会可以提供一套平房,有客堂间、卧室、灶间、天井与阁楼。1874年教院开始在土山湾对面建房,专门出租给已婚孤儿。 工作场景 中国近代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皆发源于土山湾。19世纪60年代,西班牙范廷佐修士将在董家渡的画馆迁至土山湾,教孤儿习素描、水彩、油画及版画。画馆延续数十年,经久不衰,涌现了周湘、张聿光、徐咏清、丁悚、杭犀英、张充仁、刘海粟、徐悲鸿等蜚声中外的画师,任伯年也曾在此学习西画技巧,土山湾画馆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圆雕工艺流程 张璜在1933年土山湾印书馆出版的《徐汇记略》中这样记载道:“近日新添彩绘玻璃,将人物鸟兽彩画于玻璃上,后置于炉中煨炙,彩色深入玻璃内,永久不退,中国彩绘玻璃,此为第一出品处。”土山湾彩绘玻璃的工艺技术来自彩绘玻璃的主要发源地法国,当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艺术性上,法国的彩绘玻璃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913年,教会引进彩绘玻璃技法并烧制成功,孤儿们学习这门艺术并作为将来营生的技艺。由于技术精湛,出自土山湾的彩绘玻璃一度声名远扬,承接了远东地区大部分的教堂、商业的彩绘玻璃,才开创了“中国彩绘玻璃之第一出品”的辉煌业绩。有趣的是,除了宗教题材的作品,孤儿们还制作了很多植物、动物、装饰图形等比较现代的彩绘玻璃,甚至绘制了带有中国传统历史故事的作品,使得这门源于西方的技艺能在遥远的东方落地生根,开出别样的花朵。可惜的是,时过境迁,上海地区遗留的土山湾原作已经不多,我们只能找到屈指可数的壁画原画,以及散落在民居中的一些零星的动植物、抽象图形的彩绘玻璃。土山湾是中国学习、融合西方艺术的桥梁,为今天对上海壁画历史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研究资料。 上海的建筑玻璃壁画多出于土山湾孤儿院之手,除了永年大楼现存的圣母彩绘玻璃,位于上海南昌路59号的科学会堂中的大型彩绘玻璃也是上海“土山湾制造”原物。倪敏在《20世纪土山湾对上海民间手工技艺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列数了上海现存土山湾出品的彩绘玻璃的另外两处地点:余庆路旧时爱棠路号——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在上二楼转弯楼梯处有三片彩绘玻璃,在其底部边沿上刻着“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出品”字样,以及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沐恩堂、圣三一教堂等中的玻璃壁画已经损毁,现在看到的玻璃壁画都是根据史料复原的。 孤儿院的印刷部、发行所对外称土山湾印书馆,先以活体铅字印刷,70年代使用石印工艺,是中国最早用石印场所,它的铜版、珂罗版和三色版等制版技术,在沪上居领先地位。 1894年成立照相制版部,把照相铜锌版设备和技术引入上海。1913年采用照相排版技术。土山湾孤儿工艺厂制造的风琴、塑像、木雕、木刻、镶嵌画、彩绘玻璃等,市场声誉非常好,产品销往海外与全国各地。 大厅内展出非遗传承人文奎的绒绣作品,绣工精细,受用面之广,开眼了。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我认识的一位长辈张永林老伯曾在土山湾孤儿院就读过,还参与了博物馆的筹建,开馆被邀请留影留言。<div>  当他听说我去参观了土山湾博物馆,心情很激动,在微信上给我作了详细介绍,下面是他给我的微信截图。</div> 第四排最后一位捐赠者-张永林 右一就是张永林先生 视频中张老在介绍土山湾 <p class="ql-block">  经过张老先生的讲述,更进一步了解了这段历史,勾起我还想去参观一次,这是有可能的,我相信感觉会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注:以上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在此感谢张老提供的资料与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