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蜀之四问”,能否揭开三星堆之谜?(二)

我心依旧

(二)黄帝、炎帝、嫘祖与三星堆 47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登上历史舞台。<br>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是上古时期第一个进入中原的部落,被中原后人认为是华夏正统,后来逐渐形成的中原中心论,其核心就是黄帝中心论。<br>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是古羌部落的核心。<br>据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顾颉刚考证认为,氐羌同为姜姓,即同出于炎帝。山东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博物馆历史部、总务部主任童书业,更进一步论证:“‘姬姜’似即‘氐羌’。‘姜’之即‘羌’……‘姬’之即‘氐’。”这也证明了炎帝的古氐羌属性。<br>据传:炎帝出自华阳之常羊山。“阳”在说文解字里面本意是南面的意思,后人便解读“华阳”为“华山以南”,这便是炎帝出自华山以南的宝鸡等地源头。正好宝鸡周边在春秋时期,确有古羌部落存在,不过那是炎帝的后人一支,后来成为周王朝的核心。自今,宝鸡周边也只是出土与周王朝相关的器物,而没有4700年前后炎帝时期的遗址发掘。<br>有研究表明:直到战国中期,今华山之地仍称“阴晋”,属于魏国之地,还没有被称做“华山”。到战国晚期的周显王姬扁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魏国以阴晋之地为交换条件,送给秦国以求和,秦惠文王改其名为华阴,其境之山始称华山。所以,华山这个词是后来才出现的,而且是先有“华”姓人出现,后来才有的华山这个地名,“华山”并不是“华”字的源头!也不是“中华”的源头,更扯不上与4700年前的炎帝的关系。<br>其实,炎帝出自华阳之常羊山中的“华阳”,并不一定指方位,而是一个地名!在古代,“华阳”指巴蜀地区,著名的史书《华阳国志》就是讲述古蜀的历史。华阳即今天四川天府新区华阳镇,常羊山就是今天华阳附近的牧马山。<br>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民国二十九年考察双流牧马山后得出结论说:"这是平原西部的一座开头的山,虽甚低小,而冈阜萦回,仿佛城垣一般,防守极便,立国在这里可以控制平原,山上又好耕种,足以自给。假使我是当时的王者,走到这个形胜所在,也不肯把它放弃的"。"我敢臆断,牧马山定是一块好地方,蚕丛和杜宇的都城遗址有寻得的可能,古墓更有大批发掘出来的希望"。<br>牧马山上的“瞿上城”,就是同为古羌的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说的意思蜀国开始的时候,还是三皇五帝时期,恰恰神农氏炎帝就在三皇五帝之列,也算是时间节点上相互印证吧。<br>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br>炎帝的古羌部落在西南迁徙发展过程中,首先接触并开战的就是蚩尤的苗蛮部落,其间,炎帝在黄帝部落的协助下,击败并收复了蚩尤的苗蛮部落,其中心城池就是三星堆,两个部落的融合,促成三星堆成为上古时期最大的城池!<br>在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神秘、最震撼就算的硕大青铜纵目人面具,直径达1.38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次发现。<br> <font color="#ed2308">三星堆2号坑出土的青铜纵目人面具</font> 在历史上记载纵目人的地方有两处:<br>一、《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br>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汶川、茂县一带羌族说唱史诗《羌戈大战》中古氐羌人就是纵目人。<br>《羌戈大战》是羌族民间史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叙述了羌族人民祖先历尽艰难困苦,与魔兵战,与戈人战,被迫从西北迁居岷江上游的历史。<br>华夏唯一出土纵目人人像是三星堆遗址。<br> <font color="#ed2308">纵目人关联图</font> 炎帝古羌人、蜀王蚕丛、三星堆都在同一时期出现在成都平原,而且都与纵目人有关!这充分说明:炎帝、古蜀王、三星堆是一体的,羌人是共同体的民族属性,炎帝就是蜀王蚕丛中一个,三星堆就是古羌人在黄帝的协助下,打败了苗蛮并融合后建立的古蜀王朝!<br>为什么后来关于炎帝的传说主要来自于中原等地?其实这些都是后来炎帝古羌部落进入中原以后留下的印记,炎帝的源头就是古羌部落,而岷江流域三星堆就是古羌进入中原以前最大的聚居地。今天岷江边乐山苏稽镇就有纪念炎帝的“炎帝庙”,乐山市区还有“炎帝庙街”,都证明古蜀与炎帝都与古羌同源。<br>还有一个可以直接证明炎帝与古蜀关联的就是黄炎结盟。<br>在古代,部落结盟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联姻,黄炎联盟就是从黄帝与炎帝部落联姻开始的,而黄帝娶的正妃正是蜀山氏女子嫘祖,充分说明成都平原蜀山氏部落就是炎帝的主力部落。<br>《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br>黄帝与嫘祖的二儿子昌意被封在蜀地的雅砻江流域,同时继续娶了蜀山氏女子昌仆为妻,后来的颛顼大帝和大禹都是其后人,所以才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的记载,可以说证据链环环相扣。<br>嫘祖:四川盐亭西陵人,据百度百科介绍:嫘祖是实现西陵内部联盟和西蜀部落联盟,并与黄帝实现部族大联盟;辅弼黄帝,联盟炎帝榆罔,东进中原,战败蚩尤,统一万邦,奠定华夏立国基础的政治家。<br>以上说明:嫘祖不仅是古蜀联盟首领,而且也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联盟的核心人物。嫘祖作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的正妻,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它属于华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范畴,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大约公元前3083年,黄帝嫘祖巡视全国,教民育蚕,嫘祖因积劳成疾仙逝于南巡道,黄帝尊嫘祖生前遗嘱归葬故里,即今四川盐亭金鸡青龙山,建墓立碑,春秋祭祀。黄帝嫘祖之孙颛顼大帝为了人民祭祖方便,在今金鸡镇青龙山上修建了祭祀嫘祖与黄帝的宗庙嫘轩宫。从此,嫘祖与黄帝,女祖与男祖,同祀一庙,共享香火。<br>盐亭祭祀嫘祖与黄帝的宗庙嫘轩宫,虽然规模不大,但年代久远,其最特别之处在于嫘轩宫并不是后人根据什么传说或记载而建,而是四千多年前直接由黄帝和嫘祖的孙子,后来也是华夏五帝之一的颛顼大帝所建,这就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纪念性建筑遗址,后面我们还将论证颛顼大帝与三星堆的关系。<br>关于嫘祖的出生地,从记录和传说上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作为国母级人物嫘祖,同黄帝一起在很多地方留下传说是很正常的。有的地方因为历史上养过蚕,便与嫘祖联系起来,有的地方西边有个陵,也与嫘祖的出生地西陵联系起来,有的地方嫘祖和黄帝到访过,留下传说和故事,也声称是嫘祖的出生地,等等。但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素的地方就很少了。四川盐亭不仅具备也是所以要素,还有唐代韬略家、李白之师赵蕤作的《嫘祖圣地》碑文载:“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宋《元丰九域志》载:“梓州蚕丝山,每上春七日,士女游于此,以祈蚕丝”。宋《舆地纪胜》载:“潼川府蚕丝山,在永泰县(元代省并后归盐亭)西(南)二十里。”等充足史料证据。同时还有黄帝元妃嫘祖陵,还有黄帝、嫘祖之孙帝颛顼为纪念嫘祖而首建的“嫘轩宫”的传说和实物,与《嫘祖圣地》碑文吻合。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独立闭环的证据链证明嫘祖与蜀地的关系:<br>1、 《史记》等古籍中记载:黄帝——嫘祖——炎帝联姻结盟,嫘祖黄帝、嫘祖的儿子被封蜀地,后人继续与蜀山氏女子联姻,在蜀地汶川生下大禹,大禹借助古蜀的强大经济基础和治水本领,一举被拥戴为王,开创华夏第一个封建王朝!<br>2、 嫘祖也是公认的中华第一个发现蚕和利用蚕丝的人,嫘祖作为古蜀联盟首领带领蜀山氏人种桑、养蚕、织丝,人们用织出的蚕丝做成了衣服,慢慢的终止了靠树皮树叶兽皮为衣服的原始时代,嫘祖也因而被称为蚕桑之神。古蜀国也是华夏唯一因蚕而立的古国,《说文》注:蜀,葵中蚕也。很明显蜀国是因蚕而得名,后来的蜀王也直接用蚕丛这个名字,再次证明古蜀国的建立就是嫘祖带领蜀山氏人种桑、养蚕、织丝的结果,地点就是今天的三星堆。三星堆4800年前开始有蜀山氏人居住,4700年前开始建城,与嫘祖年代完全一致!而三星堆距离嫘祖老家盐亭仅一百多公里。嫘祖故里盐亭自黄帝时期开始,就有栽桑养蚕和盛产丝绸的记载,这是史学界都予以认可的公开事实。<br> <font color="#ed2308">嫘祖出生地盐亭据三星堆仅一百多公里</font> 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在浙江丽水缙云仙都景区和四川绵阳盐亭嫘祖陵公园新设2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2个交流基地分别依托黄帝文化和嫘祖文化,集中展现了慎终追远、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台湾同胞追思中华始祖、铭记炎黄荣耀的重要场所。充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台湾同胞对四川盐亭嫘祖故里和嫘祖文化的认可。<br>可以说是嫘祖、炎帝、蚕丛等古羌部落首领共同开创了三星堆早期辉煌辉煌。<br>三星堆的辉煌已经被考古发掘完全证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三星堆的辉煌?<br>一、 蜀人嫘祖与黄帝的联姻,成为黄炎联盟的基石,也为三星堆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政治生态。<br>二、 三星堆古羌人在黄帝的协助下打败了蚩尤的苗蛮部落,促成了古羌部落和苗蛮部落的融合,二者的融合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口基础。<br>三、 古蜀国三星堆曾经有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三星堆的经济基础又从何来呢?<br>强大的经济基础往往与贸易有关。因嫘祖教化蜀人种桑、养蚕、织丝而建立起来的古蜀国,丝绸就是其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古蜀国四千多年前就编织遍布全国的丝绸之路,今天三星堆出土的印度洋海贝和与古埃及类似的金权杖,证明三星堆经印度到中亚的丝绸之路的存在。<br>张骞: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中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张骞在西域发现了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夏国,使用蜀地岷邛的竹杖和蜀布,在印度天竺还有一个与大夏国同俗的国家,这些“蜀布”就是从蜀地经印度天竺到中亚,形成一条完整的南方丝绸之路,被专家们称为“蜀身毒道”,而中原的丝绸之路在张骞回国后才慢慢开启!<br> <font color="#ed2308">有专家把三星堆南方丝绸之路称为:“蜀身毒道”</font> 今天,三星堆出土的有关丝绸的证据直接证明了三星堆与丝绸的密切关系! <font color="#ed2308">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丝绸实物</font> 我国历代对外主要的贸易商品有三样:丝绸、茶叶和瓷器,其中瓷器出现比较晚。<br>有文献记载茶叶也产生于炎帝时期的神龙尝百草的蜀地,《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有一种说法神龙就是炎帝,即便不是炎帝,也是与炎帝同时期、同区域的人。《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古蜀高山密林多瘴气,用茶解之!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茶叶最早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西南藏族、彝族、纳西族等,所以,专家们称为藏、羌、彝民族走廊的岷江流域,也是最早的茶马古道!<br> <font color="#ed2308">丝绸和茶叶贸易,为三星堆的古蜀国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后来古羌部落走向中原铺好了路基!<br>嫘祖开创的古蜀三星堆,当时这些人叫“蜀山氏”人,所以“蜀”就是其地名和国名,哪三星堆当时的政权叫什么名称呢?请看第三集:华夏之源</fon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