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礼教的万塔佛国——缅甸印象之三

歹猫

<p class="ql-block">缅甸是个虔诚礼佛的国家,全国80%的人口信仰佛教,入教僧侣达40万之众,平均每15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国”。</p> <p class="ql-block">缅甸的佛教在最鼎盛时期,建有400多万多座佛塔,目前仍保留5万余座,号称“万塔佛国”,展现了缅甸佛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远山上滿是金壁辉煌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佛教在缅甸,无论是历史、还是缅甸人的日常生活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70%的旅游景点都和佛教有关,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这片热土上。</p> <p class="ql-block">在缅甸旅游,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其中、“赤脚化缘”、“千人僧饭”和“幼童出家”令人印象尤为深刻。</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赤脚化缘】</b>百度上说化缘是僧侣修行的必修课,也是供众生建功德的一种行为。僧侣借化缘虔诚修行,教化大众,结交因缘,减少寺院的经济压力。而大众接受化缘捐献钱物,可以得到长寿福庆。</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佛教界,化缘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在缅甸却千古延续,长盛不衰。每天清晨,随处可见大批的僧人披着袈裟、托着沉甸甸的饭钵,沿街化缘。化缘时全部脱鞋赤脚,以此昭示对佛祖的虔诚和对施主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街边偶遇化缘的女僧人,清纯的面容和如莲般的笑靥。</p> <p class="ql-block">缅甸人乐善好施,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美德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沿街的居民有很多是寺庙周围长期供养和尚的人家,他们会把特意准备好的食物放进硕大的钵中,以此祈求平安和功德。</p> <p class="ql-block">缅甸人虔心向佛,民风淳朴、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僧人。</p> <p class="ql-block">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p> <p class="ql-block">化缘结束后,僧人们返回寺院。</p> <p class="ql-block">化缘来的食物则全部集中,返回寺院后,所有僧人共同分享这用信仰带来的恩赐,可以说缅甸僧侣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寺院学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教不但是缅甸人的宗教信仰,也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经文是缅甸人虔诚践行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入人们的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缅甸的寺院学校开创于蒲甘王朝时期,世俗教育的兴起后,寺院学校逐渐式微。上世纪六十年代寺院学校以崭新的姿态介入国民教育,迎来较为强劲的发展机遇。</p> <p class="ql-block">曼德勒马哈伽纳扬佛学院是缅甸最大的佛学高等学府,僧侣有2000多人,小到几岁的小沙弥,大到花甲之年的老僧侣,同在一个学校里学习修行。</p> <p class="ql-block">曼德勒佛学院,还是缅甸一个著名的旅游观光景区,学院的“千人僧饭”驰名全球。</p> <p class="ql-block">缅甸是小乘佛教国家,对饮食的荤素没有限制,但要严格实行“过午不食”的戒律,每天只吃两顿,早上4点、10点各一顿。佛学院10点的僧饭开放观光,已经成为曼德勒著名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曼德勒佛学院的食堂正在准备斋饭。</p> <p class="ql-block">每天10点整,随着钟声响起,僧侣们安静有序地鱼贯而出,排成长长的队伍,双手托钵,低眉敛目,神情肃穆,整齐有序地步入食堂。两旁则是人山人海的观光游客,近距离围观千僧午餐,场面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里地位较高的僧侣会单独吃,不但食物丰富,还有侍者为其服务。</p> <p class="ql-block">地位较低的僧侣和学生则一排一排地坐在长桌两侧,背诵经文后默默吃饭,没有一点声音。</p> <p class="ql-block">饭后值日的学生负责收拾、清洗碗筷,打扫卫生。</p> <p class="ql-block">观光的游客大都会现场布施,供品主要是包装食品和水果。布施给予和接受的过程非常简单,但那份虔诚和感激并没有因此减少。</p> <p class="ql-block">寺院学校的教室,树下的水罐是学生们饮水的设施。</p> <p class="ql-block">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课,学生有的是僧人,有的是世俗生,但学习期间要统一按寺院戒规着装。</p> <p class="ql-block">佛学院课程设置,初级教育阶段按政府要求与世俗学校相同,高等教育阶段则以佛经为主。</p> <p class="ql-block">课间休息,学生们在自由活动。</p> <p class="ql-block">全天的学习课程结束,就寝前冲凉洗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幼童出家】</b>缅甸男人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一般5-10岁入寺,少则一月,多则数年或至终身。缅人认为,孩子剃度为僧,洗心革面,吸纳佛意,才可以“成人”,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幼童剃度仪式,要举行盛大的游行,如过节一般,出家仪式比婚礼仪式都要排场和隆重。由政府或村民共同筹办,广邀亲朋好友,身着节日盛装,每个人都精心的化妆打扮,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上千米。</p> <p class="ql-block">仪式组织的井然有序,气氛热烈,场面温馨。姑娘们手捧鲜花,头顶丰盛的贡品,出家孩子的父母走在队伍的中心,父亲手持孔雀宝扇,母亲手捧鲜花,身穿华丽的服装,在队伍中显得特别醒目和美丽。</p> <p class="ql-block">出家的男孩戴王冠穿王服,身披彩色授带,骑高头大马,打宝盖护持,撒槟榔祈福,大户和富家的孩子还可以骑大象。</p> <p class="ql-block">出家的女孩坐披彩牛车。</p><p class="ql-block">到达寺庙后,先给孩子剃发,穿袈裟,听戒规,然后布施斋饭。晚上一般要请来剧团唱戏,通宵达旦。</p> <p class="ql-block">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披袈纱的僧侣、尼姑。快门响起留下了这些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尼姑的浅粉色衣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才是真正的“红粉”佳人。</p> <p class="ql-block">缅甸人对佛的朝拜是每天的必修课。在佛像前上香、点灯、祈祷,就如吃饭睡觉一样,是缅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