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的美篇

比较

<p class="ql-block"> 落叶</p><p class="ql-block"> 孔绍安</p><p class="ql-block">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p><p class="ql-block">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p><p class="ql-block">清代学者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指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咏一物矣”。这首《落叶》诗,就正是把秋天特有的景物——落叶作为客体审美意象,借助比喻手法,表现诗人的游子之情,也就是诗中所说的一“惊”二“惜”的“客心”。</p><p class="ql-block">“客心惊”,这是历代诗人惯用的题旨。像杜甫的“客心惊暮序”,薛稷的“客心惊落木”,祖咏的“燕台一去客心惊”,陈克的“岁华销去客心惊”,多是从岁序奔流、人生苦短角度落墨;而早于他们的孔绍安,其所惊者却要复杂得多。除了由落叶想到季节变化,时光流逝;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涯,引发强烈的乡梦乡愁;还蕴含着怀念故国却又不便直言的深沉情感。“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两句,透露了个中消息。“翻飞”一词,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情貌,既形象又贴切。</p><p class="ql-block">原来,孔绍安为陈朝的吏部尚书孔奂之子,作为达官子弟,自然会有家国之思。这种感慨,虽然与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有异,但毕竟是改朝换代,难免会有“本朝沦陷,分从湮灭”(孔绍安语)的哀叹。论者认为,陈朝灭亡时,诗人不过十三岁,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p><p class="ql-block">本诗的艺术表现力比较强,诗人通过拟人化和比喻手法,赋予自然景物(落叶)以人的情感、意向,再把自己的精神活动轨迹(“客心惊”),融入到这种载体中去。这样,由我及物,把诗人自己主观情感投射于独立存在的外物,审美意象便具有了移情性。</p><p class="ql-block">孔绍安还有一首咏石榴诗:“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大意是: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啊,你们跟随着汉臣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由于来到此间比其他花木为晚,所以,没能赶上春天,及早开放。这种表现手法,同《落叶》完全一样,都是以物拟人,都是借物抒怀,借题发挥,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p><p class="ql-block">诗题《咏石榴》前原有“侍宴”二字,说的是诗人由隋入唐之后,一次蒙召侍宴,席间,奉高祖李渊之命,以“石榴”为题,写成此诗。如果说,前诗的诗眼在于“客心惊”,那么,此诗的诗眼则是“来时晚”。这就涉及诗的本事——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予内史舍人,刚及五品。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便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的感慨。应该说,这是明显的发泄牢骚,甚至是伸手要官儿;但诗人转个弯子,委婉地陈情,就富于诗性了,不但未遭物议,反而被人广为传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