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粮

流年似水

<p class="ql-block">  我自10余岁开始,每到谷收时节,就要跟随父亲去交公粮。</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渐渐地不情愿了。</p><p class="ql-block"> 交公粮要交有品质的稻谷。父亲每年用最好的稻田,施最肥的肥料,种最好的稻谷,经仔细筛选后,把颜色金黄、品像优良、颗粒饱满的稻谷挑去交公粮,留下差的掺着杂粮来养活全家人。</p><p class="ql-block"> 交公粮要走很远的山路。我家到镇上粮站有8里地,那时交通不便,父亲仅一个人用肩挑,需跑二三个來回。山路不好走,脚上的凉鞋也不带劲,汗湿透的脚根本不趴稳,硬生生地将父亲的凉鞋鞋帮扯断。父亲只得光着脚,母亲于是为他挑了一年又一年的脚上血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交公粮要排很长的队伍。有时还要头天晚上就跟父亲赶到镇上去蹲队,一蹲一个整夜。白天排队也好不到哪儿去,父亲头顶上的草帽,根本摭不了夏天烈日,汗水总是沿着他光着的上身淌出一条条曲线。排队是要从早排到晚的,中途根本吃不上饭,饿了就随便吃点家中提前备下的干粮,渴了就喝粮站的自来水,父亲有时排队连上厕所也都要我去轮换。</span></p><p class="ql-block"> 交公粮最担心的是交不上。要么怕稻谷孬,入不了级;要么怕稻谷湿,入不了库;要么怕杂物多,入不了眼。有一次,父亲竟然无顾被收粮员“刁难”,在苦苦哀求无果后,父亲只好将公粮暂存在镇上的亲戚家。那时父亲的心情,我想一定是苦涩到了极点。</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以后,我对故乡的最深记忆,竞是那张被收粮员刁难后的父亲的脸和一个叫粮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宣布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同月,经全国人大批准国家取消农民交公粮政策。自此,中国农民告别了自春秋以来交了2300年的公粮。父亲感受到新政策后激动地说:“現在农业有奔头、农村有搞头、农民有盼头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p><p class="ql-block"> 【郑重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作品为原创作品,如转发需备明岀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