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快乐,越读越幸福——宋俊美教育导师工作室寒假线上读书成果分享

Teacher

<p class="ql-block">寒假大家停下来忙碌的节奏,开启了慢生活。宋俊美导师工作室各位成员在这个假期中一起品读书籍,共同畅谈人生感悟,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平添了丝丝温暖。</p> <p class="ql-block">宋俊美导师认真品读了《阅读力决定学习力》这本书。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学习从未间断过。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100个建议》中这样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们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而阅读,作为学习的首要工具,必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对自己而言,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更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很幸运,能够成为一个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她深刻体会到没有大量阅读,就没有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书中给出一个答案就是:人类生存离不开阅读。从个人理解来看,我们在精神层面更需要阅读。因为阅读让我们找到思想上的共鸣;让我们明白自身的不足;让我们陶冶情操改掉坏脾气;让我们变得更加修养;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杨智博老师寒假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 能使我们情谊相通,乐于相助。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因此,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p><p class="ql-block">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呢?书中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部曲:</p><p class="ql-block">1、观察:观察发生的事情,客观描述事情本身,不做评判,不贴标签。这里要区分观察与评论。如:一个孩子在已经上早读了来到教室,我们通常会条件反射地说:你怎么来这么晚,这是评论,观察是我注意到你迟到二十分钟。</p><p class="ql-block">2、感受: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用第一人称我开头,用具体的、清晰的词汇表述。 如:我很生气</p><p class="ql-block">3、需要:需要,是感受的根源。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尚未满足的需要上,而不是考虑他人有什么过错。这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部分。</p><p class="ql-block">4、请求:提出自己的具体的请求,不用模糊语言,不让对方猜测。如:下次你要来早点,这就是模糊的语言。请你下次七点之前到校,这就是具体的请求。</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是一套结构化的程序,但也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非暴力沟通常用的语句:当我看到(或听到)......我感到......</p><p class="ql-block">因为我需要(或看重或希望)......你是否愿意.......</p> <p class="ql-block">樊冬冬老师通过阅读《羊皮卷》这本书,感悟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学习的,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是至理名言,特别对于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求生必备的本领或是一种生存必备的技能了。读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心灵的加油站和充电器。每个假期学校都会安排老师们假期读书,这是特别好的事情。读了《羊皮卷》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内容获益匪浅。要学会控制情绪。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每天醒来当我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就这样与之对抗:沮丧时,引亢高歌。悲伤时,开怀大笑。恐惧时,勇往直前。自卑时,换上新装。不安时,提高嗓音。穷困潦倒时,想象未来的富有。力不从心时,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贱时,想想自己的目标。从今往后,要培养笑的习惯。笑有助于消化,笑能减轻压力,笑,是长寿的秘方。以后我要掌握它。拒绝拖延,现在就付诸行动。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此时,此地,此人,现在就开始干,行动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从读书中获取的人生智慧,樊冬冬老师会慢慢累集,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p> <p class="ql-block">王卓琳老师阅读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她一直有关注却未曾深读,期间多次听了樊登老师的音频解读,觉得意犹未尽,终于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通读了这本著作。</p><p class="ql-block">丹尼尔卡尼曼采用了大篇幅的心理学实验向读者验证了人是非理性的、从内在大脑运作机制解释非理性产生的原由以及如何克服实践中的非理性冲动行为。这点与在校期间所学的经济学基础假定”理性人“是相悖的,读完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p><p class="ql-block">作者在文中指出,个体在做决策时由大脑机制中的“系统1”.“系统2”来控制。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的,不费什么脑力,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快速做出判断和选择,这时候大脑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但是,当个体一旦遇到多重复杂的问题和状况时,系统2会被激活,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来加以处理。</p><p class="ql-block">文中列举了大量受制于系统1运行机制而产生的心理效应,帮助我们了解人为什么是非理性的。比如因果关系错觉------习惯于将接连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前后因果关系;确认偏误------对某人某事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和猜想后便会寻找证据来加以支撑;框架效应------对同一信息的不同表现方式会影响情感和判断。</p><p class="ql-block">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需要调动系统2来解决问题的情况,但是人的大脑和思维都是有惰性的,系统2容易受到系统1的影响,从而产生认知偏差和影响决策。</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带给王卓琳老师的最大启发是要培养健康的思维方式,对世界持怀疑和批判性的态度,不要高估自己的知识经验,任由系统1做出直觉性的判断。应该放缓思考速度,调动系统2的参与,加大对系统2的刻意练习,遇事三思而后行,才能做出更快速、有效的判断和决策。</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其蕴含的伟大和神奇。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书香的校园里,阅读点亮心灯,它照亮我们的孩子,照亮我们的世界。</p>

非暴力

阅读

沟通

本书

我们

系统

老师

寒假

非理性

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