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农场建场时你曾经来过

王礼民

<p class="ql-block">红卫这片黑土地知道你曾经来过,</p><p class="ql-block">但是《红卫农场志》却把你遗忘。</p><p class="ql-block">在“建场元老”一节中,</p><p class="ql-block">砍去的不只是50位知青的名单,而是历史。</p><p class="ql-block">这50位知青有的还在,有的真的已经离去。</p><p class="ql-block">与50位知青同车同时到达红卫的老职工有的还在,</p><p class="ql-block">他同样知道你们曾经来过。</p> <p class="ql-block">编者注:李定美854农场职工,1968年12月,从854农场出发,到红卫农场开荒点,先在工一连任职,后赴28连。</p><p class="ql-block">本录像采自与李定美的手机微信视频采访。</p><p class="ql-block">联系人是原工一连锯工班张秀芝,其夫赵兵(木工),也是1968年底到红卫的854职工。</p><p class="ql-block">我在1968年8月从上海到854农场三队,同年12月调红卫农场,时称红卫团,地处抚三角洲,当时,仅有一条三级公路穿过,地界里有公路道班小屋。</p><p class="ql-block">李定美讲的在道班借宿,搭第一顶帐篷等故事,经同行者回忆,所讲的事,事情有,但事缘各人有异。</p><p class="ql-block">李定美有红卫活地图之誉,毕竟事隔半个世纪,回忆难免有误,但是,对红卫农场建场历史的正本清源,是有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且当抛砖引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八五四农场的</span></p> 从一队开始讲 讲你记住的 李定美说到25日 李定美说到地窨子不能住人 截屏图片 截屏图片 截屏图片 李定美回忆初到红卫 我是84农场12队。我叫李定美。当时为组建六师,农场办了学习班,连队还召开欢送会。啊,办了一个星期学习班,然后从24号23号,23号我们就出发,就从854出发。啊,你想一共是两台车,一个是云山小客,一个是854大客。当时呢,这个我们这个小客里坐的有罗参谋长,陈传军,胡根华(音),徐方文(音),有我一个,当时云山小客就5个人。这几个人吧,其中还有一个打井的,打井的人姓杨,他跟王有利有点亲戚(关系)。我们这个剩下的这些人呢,就是大客来的。其中有陈狗皮开的车,还有于金林,夏克强,人员。<br>我要从一队开始讲,因为我有个顺序,我天天想搞个清楚的,不按顺序我就记不清了啊。那个一队有杨思连,三队我们一块来的有迟国召,李延生,王俊,还有袁大儒,同车来的啊,这几个人。往后还有谁呢, 这个有八队的,854八队的。有范云陆,王月英,九队还有这个叫樊殿生,李金贵,68年下乡的。先到854(农场),68年12月24号我们又到这个地方来建点啊,就是这么些人。<br>再往后就是13队。13队有高建中,曲芳恩,现在有90多岁了,现在人还在,身体还不错。<br>再往下,是854十四队的,有绍良元,有张亚西,张亚西在部队时是话务员,王有利。<br>15队的有,陈传军,有吴万信,有。。。,后面记不清了啊,<br>16队的有,蒋有生他是畜牧队的,<br>这个基建队的有,夏贵田,赵兵。许树伟是制材厂的。就是说,我能记住的,就是连队的这些人。一个连队老职工就5个。剩下的就是抗麻袋的,青年刚来,啥也不知道啊,人员就是这么组成的。<br>北京青年,68年12月24日北京青年,一个叫吴光志,一个叫王庆祥。<br>上海青年多一点,有祝越君,有张鑫涛,都是上海的。徐楚也是上海的,还有那个,我记不清了。城市青年,第一天到那个地方的,加起来有七八个人吗?上海的北京将近七八个人,就是真正的第一天的情况。人员和地方就这么情况。我说这些,有的记不住了。<br>没关系,记不住没关系,你就讲你记住的行。<br>人就这么些人,咱们就说干当天干些什么事。<br>你沿途沿途走哪条线路?你记得吗?<br>沿途怎么来的,从八五四来了,<br>23号出发的一点差错也不没有的,(待续) 一份被遗忘的名单<br><br>《红卫农场志》有“建场元老”章节,定义为1968年12月到红卫的人员,且附名单。<br><br>有人称,从同一个农场同一个连队出发乘同一辆车到达红卫,名单只有一半。<br><br>再查,”被遗忘“漏记的,多数是知青。<br><br>视频《李定美说》是老职工的补充〈名单),本视频是知青的回忆。 读《红卫农场志》二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