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

ky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筱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高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昨天第一次看到微信帖子中的一个新生词“高华” 。它的定义是:“在海外社群自诩为高人一等的华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华”的定义,使我有一种刺痛感。因为“高华”,我与她断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她在同一条胡同、同一个四合院长大。我俩是同学、是闺蜜。由于她家的海外关系,60年代初,上小学的她就在香港、北京两地穿梭。她虽然比我内向,但见多识广,思想开放。在那封闭的年代,她经常给我讲述那个神秘板块的神奇故事,青春期的启蒙教育也来自她的普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动荡年代,有海外关系的家庭最早受到冲击。为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和仇恨。70年代初,她就定居香港,嫁到美国。偶尔我和她还会电话联系,她回北京也会和我见个面。90年代初我到美国学习,我俩还在旧金山有了一次难忘的相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各自忙于家庭,联系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不同,各自的思想理念差异也越来越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从有了微信,我俩互加微信,开始频繁的问候交流。我把她拉到自己作为群主的小学群里。40多年未见面的小学同学,从国内、国外汇聚在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兴奋不已。聊过去,聊现在,聊国内,聊国外。通过聊天我发现她变了,变的偏执,变的极端,自我感觉身在国外,高人一等。永远带着嘲笑、轻蔑、诋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祖国,对待生活在国内的发小。各种负面帖子、攻击性的言论发到群里,扰乱群里的和谐氛围,造成我和很多同学的反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她反复私聊探讨,均无济于事,最后发现我俩已经完全在两条平行线上,再也无法相交。于是我把她移出发小群,把她在我的通讯录中拉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2月1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