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广新游——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咖啡

<p class="ql-block">寒假期间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与姥姥、姥爷一起来到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从十三行文化中探索广州粵文化的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建在清代广州十三行南馆区遗址上,是广州十三行历史展。</p> <p class="ql-block">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常设“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以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主要包括广州彩瓷、通草画、广绣、象牙器、外销扇、五常家具以及银器、珐琅器、玻璃画、水彩画、油画、漆器等文物,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清代十三行外销的茶叶、丝绸、瓷器以及精美工艺品在欧美等地备受青睐,曾在西方掀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p> <p class="ql-block">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以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其中一楼是“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陈列共分为“开海设关”,“十三行风貌”等六个部份,系统地展示了十三行辉煌历史以及对外贸易,商人群体,历史事件等。</p><p class="ql-block">二楼是“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室陈列展”。这批文物共一千五百多套,其中上百件从康熙到现代的广彩瓷器,种类齐全,内容丰富。</p> <p class="ql-block">通过回到那遥远的古代,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参观,知道了我们国家古代的辉煌和文明历史。体会到了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智慧和勤奋。</p> <p class="ql-block">姥爷告诉我: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使我们小朋友平衡心智,打开智性学习的大门。岁月流年,眼前很久以前曾发生过的一切,成为了如今的故事,这些故事或鼓励、或滋养、或影响、或引导我们小朋友们幼稚的生命健康前行。</p> <p class="ql-block">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全长2320千米珠江水滚滚向东流,南海浩淼。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从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许对欧美的海上贸易特区。它曾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世界透视中国的南风窗。十三行文化核心是诚信务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兼容并蓄。</p> <p class="ql-block">清十三行风景玻璃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号仿古船是按照1745年9月12日在哥德堡触礁沉没的哥德堡号货船仿制的。1995年6月11日,哥德堡号仿古船安放龙骨,哥德堡新世界船厂举行了传统风格的盛大典礼,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成为这项工程的监护人。2007年6月10日,哥德堡举行了哥德堡号仿古船返航仪式,并先后造访了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以及澳门。</p> <p class="ql-block">两个半世纪前,哥德堡号劈波斩浪,跨越时空,把天各一方的两座城市——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这两座港口城市紧紧连接在一起。两个半世纪后,神秘的哥德堡号被人们重新发现,哥德堡号的水下考古,引起了世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富有想象力的瑞典人在200多年后重建了哥德堡号仿古船,沿着当年的航线,从北欧明珠哥德堡港出发,途经西班牙港口加迪斯、巴西的雷塞夫港、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的佛雷蒙特、印尼首都雅加达,回到广州;然后去上海、香港,途经新加坡等地回哥德堡。</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号仿古船不是一艘普通的船。这是一艘连接东方与西方,贯穿古代和当代,满载希望与梦想的仿古商船。在整个航行过程中,哥德堡号仿古船基本上以风力和水力作为驱动。</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号从哥德堡出发,开始它第3次广州贸易之旅。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366吨茶叶、100吨瓷器、19箱丝绸、133吨锡、11.4吨良姜、3.4吨珍珠、2.3吨藤器和1.8吨胡椒。</p> <p class="ql-block">当时这批货物如果全部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至2.7亿瑞典银币。8个月后的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离开哥德堡30个月的船员们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乡的陆地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哥德堡号”触礁、沉没。这之后瑞典东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最后沉没在南非。</p> <p class="ql-block">“哥德堡号”是瑞典东印度公司商船,1739年首航十三行。1745年第三次从广州返航时在距港口约1公里处触礁沉没。后打捞的沉船里还剩30吨的茶叶、80匹丝绸以及陶器出售后仍然有获利。</p> <p class="ql-block">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在这百废待兴的日子里,美国的一些人士便急于要同远在万里以外的中国通商,确实是颇有远见卓识的。担负这次具有历史意义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也是首航广州),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p> <p class="ql-block">长格林也是从海军中挑选出来的,他从国会获得了一张“海上通行证”。那时,由于海盗异常猖獗,因此为了保证安全,“中国皇后”号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作为战船时的全部武器。中国皇后号的英文名称是“THE EMPRESS OF CHINA”。</p> <p class="ql-block">1784年2月22日(清乾隆四十九年),“中国皇后”号离开了纽约港,满载着人参、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铅等商品,驶往中国。一百五十天后,该船才望到了爪哇岛,此岛后来便成为对中国贸易的海上航道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同年的8月下旬,“中国皇后”号终于到了当时作为中国海上门户之一的澳门,在这里取得了一张盖有清廷官印的“中国通行证”,获准进入珠江。在一名中国引水员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航行,抵达广州的黄埔港。</p> <p class="ql-block">进黄埔港时,“中国皇后”号鸣礼炮十三响(代表当时美国的十三个州),其它停泊于港内的各国商船也鸣炮回礼。格林船长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p> <p class="ql-block">1784年12月后,“中国皇后”号的货物已全部脱手,并采办了一大批茶叶、瓷器、丝绸、象牙雕刻、漆器、桂皮、玉桂和绣金像等中国的特产,于1785年5月11日回到纽约,往返历时一年又两个月。由于返航远,船的吨位小,“中国皇后”号此行的赢利不多,但此次航行却开辟了中美之间的直接关系。因此,此次航行以其特殊的意义,而载入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史册。</p> <p class="ql-block">广州与北美大陆最早的直接贸易往来,是1778~1779年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率领下的两艘帆船“发现”号和“坚定”号实现的。他们首先在美洲西北海岸向当地印第安人购买了一批毛皮,然后航行到广州黄埔港,把他们卖掉了。每张海獭皮可以卖得120美元的高价,这买卖相当棒。</p> <p class="ql-block">“中国皇后号”见证中国18世纪曾帮美度经济难关 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正式组成美利坚合众国,但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经济上的困境。而在此时,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进入19世纪以后,英国等国家再也无法对美国进行贸易禁运了。</p> <p class="ql-block">1775开始,美国经过了八年艰苦的独立战争。1783年,北美英属殖民地终于脱离英国,正式独立。但此时美国国内经济一片凋敝,工商业和贸易停滞,通货膨胀严重。仍是海上霸主的英国对美国的海外贸易进行封锁,美国仍不得不从英国大量进口商品,经济上仍受英国控制。</p> <p class="ql-block">在北美大陆,美国面临着同样在这里有殖民地的西班牙的激烈竞争。西班牙甚至还曾封锁北美最重要的水道之一的密西西比河,严禁美国船只通行。美国要想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必须开辟独立自主的商贸网络。具有巨大生产能力消费潜力的中国自然是优先的考虑对象。</p> <p class="ql-block">“中国皇后”是木质帆船⛵️,靠海洋季风航行。载重在400~500吨。首航船长是约翰·格林和大班山茂召。后来成为美国🇺🇸住广州领事。</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采购的主要货物红茶☕️绿茶🍵、瓷器、南京布、机织丝绸和肉桂等。出售后约获利3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三益号”是清代·乾隆年间“丰晋行”叶氏”商人名下的商船。主要是航行于珠江流域的广式商船</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规定用船头涂色来区别船🚢的属地,广船船头涂红色。广船的特征是首低尾高、上宽下窄。</p> <p class="ql-block">十三行商馆区沙盘</p><p class="ql-block">沙盘中间是十三行商馆区现文化公园,商馆区东至西濠、西至联兴街,南临珠江、北达十三行街。商馆区分割分割成三块长方形区。西边是同文区、中间平行的是靖远街、东边是新豆栏街。沙盘上还有海珠炮台、粵税关税馆等与十三行有关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青花广彩港口风光图杯-碟</p> <p class="ql-block">杯碟上的图案是当时广州十三行商馆区附近的海珠炮台。这种题材是当时外销艺术品中常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被限定为对欧美通商的口岸。</p> <p class="ql-block">十三行商馆区沿途港口风光是外国人喜欢和熟悉的风景,被本地人和外国人描绘在外销艺术品上,再由外国人购买后流传到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广彩青花锦地描金开光庭院人物……</p> <p class="ql-block">瓶尺寸较大,但是瓶瓷胎极薄。工艺要求很高,非常难看见。</p><p class="ql-block">在边框外饰以满地锦文而称为“锦地开光”。瓷器开光是🈯️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边框,并在边框上绘制了花卉、人物等。</p> <p class="ql-block">该对瓶的开光庭院里的人物纹饰描绘得非常精美细致。开光外饰青花锦纹清新雅致,非常具有中国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广彩描金山水人物纹温盘</p> <p class="ql-block">温盘带盖,左右两边有盘耳,具有中空隔层保温设计。温盘外身绘有金缠枝花卉锦地纹,主题纹饰为人物故事图,绘图精致细腻,色彩富丽堂皇。是广彩外销中精品。具有实用与艺术相融合的美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 广彩人物鱼藻纹莲花形大碗</p> <p class="ql-block">内壁绘有大量的鱼藻纹,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碗底和碗身绘有人物故事图,图案逼真形象。</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广彩 珍珠地花碟人物故事图 双铜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对典型的乾隆时期风格广彩瓶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题纹饰是狩猎图,采用明暗阴影及远近对比的绘图方式,绘图细腻、色彩搭配丰富、立体感强、构图严谨。</p> <p class="ql-block">盖瓶的瓶身、瓶口及平底部加装了具有欧式特色的洛可可式风格。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珍珠地”是指:在图纹外戳印间隔一至,大小相若的小圆点,再在瓷坯表面均匀涂抹一层色粉,抚平之后再罩釉进窑烧制,烧制后陶瓶色泽分明,充满立体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广彩青花人物纹狮纽盖瓶、青花人</p> <p class="ql-block">该组广彩共计5件,瓶身绘制山水、人物、庭院……。是乾隆年间外销艺术品中的精品。在欧美多放置于壁炉上的饰品。</p> <p class="ql-block">清末·广彩外文标识花碟人物纹小碟</p> <p class="ql-block">1868年,美国🇺🇸“波斯卡塔韦”号船长-阿门定制了两套。送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 但是这套餐具运到美国🇺🇸时已经是1869年了,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 1869年-1877年已经进入了白宫担任第十八任美国总统。所以该广彩瓷也顺理进入了白宫。</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青花五层楼图-八角碟</p><p class="ql-block">碟中描绘的是广州白云山和镇海楼风景。</p> <p class="ql-block">清末·广彩船舶纹杯、碟</p><p class="ql-block">该作品上绘制的是船舶纹饰。</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 墨彩青花雁纹大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世纪 陶彩人物镶铜座钟</p><p class="ql-block">该陶彩镶铜钟制作精美,表盘采用罗马字母表示,配上西洋花卉做装饰,陶瓷上绘有西洋人喝茶休歇题材,画面细腻及具有韵味。是金属与陶瓷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西洋钟表自明朝万历年间起由传教士带入皇宫,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广州十三行在引进西洋钟表过程中推进了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p><p class="ql-block">该文物的价值体现是碗中心“1757”年号。1747年正是乾隆皇帝颁布上谕,使广州成为唯一对欧美通商的口岸的年号。</p> <p class="ql-block">此碗碗口口径巨大,胎质细腻,釉面均匀。体现了当时广彩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碗里绘制了“Elizabeth Dearing.”(亲爱的伊丽莎白”。碗身前壁图案描绘的是外商船员来中国🇨🇳之前与爱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远方是一艘待发的商船;大碗后壁描绘的是来中国贸易成功回归后与爱人拥抱并交给爱人从贸易中赚到的金币。说明此碗是外商所精心定制的礼物。从精美的画工和图意,也说明了大碗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十三行是一个地名、是一片商馆区、是一个商人群体、是一种贸易体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