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的母亲

张有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苏尔吉与宗喀巴大师母亲香萨阿切活佛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文/张有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图/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子叫苏尔吉。它东邻本镇花勒城村,西连山甲村,北与转嘴村相接壤。出了转嘴村就是多巴新城(这里有奥运冠军摇篮之称的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苏尔吉村离省会城市西宁市32公里,离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28公里,离嘎珠寺(据说先有嗄珠寺,后有塔尔寺)3公里。村辖苏尔吉、月陇、泥隆、西滩边四个自然村。苏尔吉系藏语,是一个汉藏合居的村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苏尔吉村苏氏家族(系藏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出生的地方,现在村里姓苏的家族就是宗喀巴大师母亲姐姐的娘家人。香萨阿切一生共生育了六个子女,宗喀巴大师排行老四。根据《塔尔寺志》和《塔尔寺文化宗喀巴诞生圣地》记载,香萨阿切后嫁给了龙本格。龙本格家族为卫藏十八大姓之一,龙本格曾任“达鲁花赤”的地方官员。当年明朝成祖朱棣,永乐十七年(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大师在西藏甘丹寺病逝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苏姓家族派专人前往西藏将大师生前衣物、用品、经卷、大师画像请回苏尔吉村,苏家在本村兴建了佛堂3间供奉起来。塔尔寺建成后,为永久纪念宗喀巴大师和他的母亲,塔尔寺活佛在原来苏尔吉村了3间佛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建成了一座四合院,佛堂系二层木楼,上下各三间。坐北朝南,与湟中鲁沙尔塔尔寺相望,佛堂内供奉着塔尔寺寺管会所赠的宗喀巴大师鎏金小铜像1尊,大师母亲香萨阿切活佛像1尊和经卷,另外建有厢房10余间。建成后周边十里八乡的信教群众和有关社会人士名流等前来朝拜敬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公元1958年前夕,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苏氏家族和当地信教群众为了更好地保护佛堂内珍藏的珍贵供物,将这些供物和佛像移送到了本镇转嘴村藏传佛教寺院嘎珠寺僧人保管。后来不幸嘎珠寺发生了火灾,将保存的所有供物被大火焚烧遗失。目前苏尔吉宗喀巴大师佛堂和母亲佛堂仅存有原木楼上下各3间,供放大明宣德年造的鑔钹一页,年代久远的木制二层供放贡品的小木柜一件,存放着这一页鑔钹。此木柜设计有玄机,一般人是打不开柜门的。每逢佳节和农历初一、十五当地信教群众仍常来佛堂敬香敬拜大师和大师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相传大师降生时,其母亲香萨阿切剪脐带的时候有血滴落在地上并渗透到了土中,数年后这里奇迹般的长出一棵旃檀树(菩提树)。当地僧人将这棵树视为有灵气的神树加以保护,系上红黄哈达,绕树顶礼。这棵旃檀树之所以神奇,不仅它的长势姿态优美诱人,令人更惊奇的是它的每片叶子上清晰的自然显示出来一尊狮子吼佛像。佛像颜色呈现墨绿或者淡绿色,树杆皮上还显示出文殊菩萨的五字心咒和其它字母,犹如绘画大师神笔绘制的惟妙惟肖之佳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相传大师去西藏六年后,其母亲香萨阿切思儿心切,托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和信件。信中写道:“吾今年迈体弱,盼儿务必返家看吾一面。”“白发”说明老了。盼望儿子见发思亲,能回故乡见上一面。但大师为潜心研究学习佛经,难以返乡见母亲大人。修学敬佛和尽孝难以两全,大师只得含泪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嘱托“若能在我出生的地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大师母亲在信徒们的大力支持下,依照大师的嘱托在他出生的地方建塔,取名叫“莲聚塔”。大师母亲终其一生再也没有见到儿子一面,留下了终身遗憾。同样,自十六岁离开家乡后,宗喀巴再也没有踏上过故乡的沃土一步。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10月25日,一代宗师宗喀巴圆寂于他所创建的甘丹寺,享年62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香萨阿切天生聪慧,做事聪明能干,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善于帮助他人,救济他人,勤俭持家。养育了一位历史上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领袖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香萨阿切因是宗喀巴的母亲,故升华为香萨佛(阿妈佛)。香萨佛原本是塔尔寺活佛,曾三次任塔尔寺法合。果洛玛沁县拉加寺在清朝乾隆第34年(1769年)由阿柔格西活佛受七世达赖的派遗建成。到乾隆58年(1793年)阿柔格西活佛将拉加寺授权于香萨二世罗桑达结嘉措。自此,历世香萨活佛成为拉加寺寺主。清光绪年间,拉加寺与朝廷取得联系后,曾册封第十三世香萨活佛为“香萨班智达”名号,至十四世香仍继承这一封号,国民政府授予香萨活佛“普济法师”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根据苏氏家族老人及晚辈苏生成先生(苏生成现为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共青海省委候补委员,党建工作典范,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推算,香萨阿切生于1322年,卒于1392年,享年70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香萨阿切活佛为青海玛沁县拉加寺的寺主活佛,也是塔尔寺的知名活佛之一,相传为宗喀巴大师母亲香萨阿切的转世,至今为止共转二十世,其中前十四世系追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历世香萨阿切活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第一世 ?-约1758年 贡钦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第二世 1759年-1824年 罗桑达吉嘉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第三世 1825年-1896年 罗桑丹白旺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第四世 1898年-? 罗桑克尊协珠丹曲嘉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第五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祝愿大师母亲永远吉祥如意,扎西德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编辑制作/张有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022年4月20日于青海西宁湟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