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故事】难忘的1976--记忆中的特殊军演

铁流诗词雨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尚进、男、1954年8月生、吉林松原人、大学本科学历、1969年12月参军入伍、1972年9月入党。先后在铁十二师五十九团汽车连、师特务连警卫排、铁道兵司令部勤务连、铁三师十一团、十三团政治处、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政治部、铁道大学、铁建公安局政治部工作。历任战士、班长、干事、股长、处长、政治部主任、公安移交组组长等职、高级警官、北京市公安局退休干部。现为铁流诗社副社长、铁道兵文化网副主编、爱好诗词书法,作品多见于今日头条、新华网等媒体刊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难忘的1976</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忆中的特殊军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尚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伟大领袖毛主席先后与世长辞。4月,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以悼念周恩来总理影射“四人帮”的群众聚会活动。 纪念碑四周贴满了诗文:“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巧得是因工作关系三位伟人离世时我都不在北京 。 1月8日总理去世时正随首长出差在青海西宁,7月朱老总去世时在石家庄,9月9日毛主席去世正随部队在新疆参加原子条件下的军事演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因中苏正处于敌对状态,全军上下积极备战 , 把做好反侵略战争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抽调180多名军、师、团、营、连、排级干部及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有关教研室教员组成的演习分队,参加全军代号为“7601”的军事演习(演习总指挥为军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开国上将李达将军)。铁道兵临时组建了一个精干的团级指挥所。师长薛步安任团长、东指作战处长陈涉任参谋长,成员由作战、(训)通讯、机要参谋及政工人员若干人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部司令部宋瑞章副参谋长、政治部张少华副主任(后任军委纪委副书记中将)为领队携司令部军训、作战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兵种指挥机构。180多名各级干部组成一个连队,一师一团李团长任连长、兵部政治部宣传部吕干事(团职)任指导员、营长任排长、连长任班长,其他干部全部为“战士”。这是一个特殊的连队,人员全部为全铁道兵最优秀, 年轻有能力和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干部,他们是这个兵种未来的骨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夏天特别的热,说是“七月流火”,6月份的酷暑高温就使人难以承受了。参演人员先期集结在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进行防化知识和与演习有关内容的学习及训练。约半个月后乘火车从石家庄出发赴新疆XXⅩ实验场区。本应我们可随大部队一起去新疆的,因首长们开会拖延了一段时间, 又赶上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造成了242769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的人间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长们忙着调动指挥部队抢险救灾,(其间我们曾同何辉燕副司令员等首长一起去过唐山灾区现场看望铁道兵抢险救灾部队)因此过了八一建军节才去新疆。此前在五月份就演习的相关事宜我跟随首长和司令部军训、作战等部门的领导乖机去过一次新疆乌鲁木齐,与新疆军区领导就演习的一些具体事项进行了协商。这次我们是乘火车从北京出发 , 一路向大西北挺进,第三天中午到达了新疆吐鲁番火车站。铁六师首长接上我们简单参观了一下闻名中外的葡萄沟后 , 直奔号称“原子城”的马兰基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兰基地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国军人在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上建设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兰基地,位于库尔勒市和硕县境内的乌什塔拉乡。因为马兰基地紧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罗布泊,因此也叫罗布泊核试验场,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核试验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5月,勘察大队在那里规划蓝图,正值马兰花盛开,时任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即后来的马兰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便提议,将基地生活区命名为“马兰”,所以后来习惯称“马兰基地”或“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基地休息一宿后第二天便急忙驱车向几百公里外的实验场区驶去。开车司机是六师机关小车班班长山东籍的志愿兵小梁,车技不错,从吐鲁番火车站接我们到演习结束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为我们开车。北京212越野吉普穿行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刚出基地时还能见些草木,有时偶尔见到小群黄羊,然而越走越荒凉,快到场区附近几十公里时草木皆无,天空中连一只飞鸟都没有。部队驻扎在距爆心投影点(中心)40多公里之外的简易营房里,后勤供给由新疆军区负责,吃水需水车到60多公里外的“甘草泉兵站”去拉。戈壁滩上奇热无比,滴雨不下,训练服没有干的时候,脱下可以拧出水来,干后片片汗渍,洗过的军装挂在外面十分钟准干。但伙食极好 , 弥补了大家的体力消耗,特别是新疆的西瓜又大又甜,还有哈密瓜、葡萄等水果,军区后勤部每周用汽车送来分给大家。管理员杜泽连(后为铁道兵工程学院总务处长)尽职尽责变着法地做好一日三餐 , 受到大家的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志们每天穿着防化服,乘车到距爆心二百多米的铁路桥现场进行抢修训练。大家头顶烈日, 脚踏热沙 , 日复一日,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兄弟部队面前一展铁军能吃苦不怕难的精神风貌!同志们豪情丈,“坚决完成大演习的光荣任务,为铁道兵争光”的铮铮誓言响彻云霄。正当训练进入高潮,迎接实弹爆炸的关健时刻,9月9日广播里突然传来阵阵哀乐声,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我军统帅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大家万分悲痛,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演习是否还继续进行……最后上级决定演习照旧,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主席的追悼会是在戈壁滩举行的,参加演习的各军兵种部队全体指战员戎装整齐,臂戴黑纱,会场庄严肃穆,巨大的横幅上写着“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当时有的同志因悲伤过度和高温酷暑而晕倒在地,情真意切场面感人。会后我填写了一首《画堂春》词 :</p><p class="ql-block">伟人辞世举国伤,高天大地悲怆。</p><p class="ql-block">铁军垂首乐低扬,泪洒戎装。</p><p class="ql-block">北斗星光殂落,山河日月无光。</p><p class="ql-block">英雄盖世美名扬,万古留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此来记录老人家追悼会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演部队已经学习训练三个多月了,诸军兵种合练几次后实兵实弹演习就要开始了。1976年9月28日 , 代号为“7601”的军事大演习正式拉开帷幕。当日新疆大漠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演习部队全部集结在距爆心30公里外的待机地域待命出击。上午9时许,我空军一架轰炸机携带一枚XⅩ吨级当量的原子弹由东北方向向西南丘陵假设敌阵地“阳平岗”飞去。大家戴好一万倍防光墨镜,随着报时员倒计时起爆的喊声,一道闪光伴随着巨大的声响,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大家摘掉墨镜,只见一朵磨菇云腾空而起 , 翻卷着直插云霄,蔚为壮观!随后数架歼击机对“阳平岗之敌”进行俯冲扫射, 地面上,步兵、防化兵在炮兵和装甲兵的掩护下,步坦协同向敌阵发起攻击……望远镜里只见阳平岗上炮声隆隆,硝烟迷漫火光冲天……铁道兵抢修分队随即进入现场抢修被原子弹摧毁的铁路桥梁。上午十时三十分,胜利的旗帜在阳平岗上高高飘扬! “7601演习”圆满结束。洗消车早已准备好了一切,为参演人员进行洗消,大家脱去防化服,洗消完毕换上崭新的军装等待首长们检阅。铁道兵原司令员刘贤权(当时已调济南军区任职代表军区来观摩演习)专门看望了铁道兵参加演习的全体指战员,与大家一一亲切握手。 见到老司令员 , 同志们都十分高兴,敬礼目送老首长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演习结束后,部队在戈壁滩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国庆节。10月3日 ,人员撒场返回各自的部队。我随首长一起 , 陪同李达副总长视察新疆军区战时指挥部及医院军械库等战备设施,同时也准备视察铁道兵部队及南疆铁路。 陪同副总长的还有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郑三生,政委郭林祥及总参作战部的首长。10月6日 , 我们一行人入住在隶属 新疆 军区的陆军第四师招待所,当首长们准备视察铁道兵修建的南疆铁路时突然接到兵部司令部办公室的电话称:军委指示在外地出差的军以上干部即刻返京传达中央文件,……,我们一行人只好各奔东西准备回京 。当时不知道北京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一头雾水 ,乘机回到北京已是夜里10点多钟了。 接机的办公室于主任在车上告诉我们说:“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这时我们才明白被紧急召回的真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此文中的日期不一定十分精准,记忆 中可能有误,请读者予以谅解。</p><p class="ql-block">(修改稿2022、2、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