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麻城革命史</span></p><p class="ql-block">湖北麻城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定点帮扶县。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也是红四军、红二十八军战斗过的地方,这里还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40多位共和国将军,其中仅乘马岗一镇就走出了26位将军,乘马岗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乡”。近年,麻城深入发掘红色历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景点,策划红色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等方式,追寻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湖北麻城:将军之乡红色热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黄麻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黄麻起义(Huangan-MachengUprising)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的武装起义。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起义中,潘忠汝任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1928年1月,鄂东军在黄陂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事件名称黄麻起义发生时间1927年11月13日发生地点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等地相关人物潘忠汝、吴光浩、王树声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黄麻起义背景及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即逐渐有了共产党的影响和活动。1925年秋冬,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黄、麻两县分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特别支部。1927年春,两县党的特支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共产党员发展到90余人,加入农协的会员达18万人,另建有两支共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同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麻两县党组织依靠广大群众和掌握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同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培养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起义准备9月,中共黄安、麻城两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及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举行了秋收起义,但由于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没有及时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加上国民党军第30军一部的进扰,不久,起义陷于停滞。10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得知黄、麻两县尚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和很好的群众基础,遂先后派符向一、刘镇一、吴光浩、王志仁等到黄、麻地区加强起义的领导,成立了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组成了以潘忠汝为总指挥的黄麻起义指挥部,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11月3日和11日,黄麻特委先后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群众武装予以配合,首先夺取黄安县城。爆发起义13日,起义开始,总指挥部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2个排及七里坪、紫云等区农民义勇队千余人,组成攻城队伍。另将麻城农民自卫军1个排配置于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担任警戒,以防河南省光山县红枪会进扰。晚10时,起义队伍在广大农民群众的配合下,由七里坪向黄安城进发。14日凌晨,攻城队伍由城西北攀梯而上,夺占北门,旋即攻入城内,占领县政府、警察局,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及土豪劣绅1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子弹90箱,控制了全城。后获悉国民党军第30军1个团正向黄安开进,为避敌锋芒,攻城队伍当日撤回七里坪。进占黄安城的国民党军惧怕起义队伍再次进攻,乃于次日晚弃城退走。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曹学楷任主席。接着,中共黄麻特委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及赶来配合起义的黄陂县农民自卫军一部共300余人,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下辖第1、第2路。潘忠汝任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潘忠汝起义挫折11月27日,黄安反动势力勾结国民党军第30军独立旅400余人,进犯黄安城。鄂东军一部在人民群众协助下,将其击退。12月5日夜,国民党军以第12军教导师取道宋埠、尹家河突袭黄安城。鄂东军对敌情估计不足,据城固守,因众寡悬殊,伤亡严重,被迫突围,潘忠汝在战斗中牺牲。下旬,当地中共组织和鄂东军部分领导人在黄安北部木城寨举行会议,决定留部分人员就地坚持斗争,集中72人,携带长短枪53支,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后续事件1928年1月,鄂东军在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3月上旬,为对付国民党军的围攻,第7军编为4个短枪队,采用“昼伏夜动,远袭近止,绕南进北,声东击西”的战术,分散游击于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等县。5月,第7军进入河南省光山县南部柴山保地区,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走上了边界武装割据的道路。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到1929年5月,红31师发展到近400人,初步建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纵横50余千米的鄂豫边苏区。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初期,鄂东党组织领导成立了抗日游击五大队,麻城夏家山一带成为五大队驻地和基本控制区。在抗日战争的中、后期,麻城是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部分。在(黄)冈麻(城)边、(黄)安麻(城)边、罗(山)麻(城)边等地组建了和活动着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1947年11月中旬,鄂豫解放区党委、军区和行署在麻城福田河成立。中共麻东县委领导开展了发动群众、土地改革、平息暴乱等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在大别山的展开。在刘邓大军主力撤出大别山后,鄂豫四地委和军分区收缩退却到麻城西北部山区,坚持斗争,坚决不过淮河,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大反攻。他们在斗争中,得到麻城党组织和人民的有力支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总结历史经验,发扬革命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结好党的历史经验,要求我们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学习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断总结百年历史经验,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工具,不断提高本领和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利用好党的历史经验,要求我们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取得伟大历史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加历史自信、理论自觉和革命勇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制定正确的政治策略,重视经验积累,重视借鉴和运用成功经验,实现自我革新。传承好党的历史经验,要求我们要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伟大建党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共产党员,历经艰险、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这种精神,坚定历史自信,保护好、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努力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的人铭记革命先烈,感受他们走过的艰辛历程,补足精神之钙,夯实行动之际,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历史经验的时代责任。总结好党的历史经验,要求我们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学习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断总结百年历史经验,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工具,不断提高本领和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利用好党的历史经验,要求我们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中国取得伟大历史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加历史自信、理论自觉和革命勇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制定正确的政治策略,重视经验积累,重视借鉴和运用成功经验,实现自我革新。传承好党的历史经验,要求我们要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伟大建党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共产党员,历经艰险、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这种精神,坚定历史自信,保护好、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努力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的人铭记革命先烈,感受他们走过的艰辛历程,补足精神之钙,夯实行动之际,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历史经验的时代责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