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野穿登顶长白山

行万里路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徒步野穿登顶长白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喜欢旅游,我国的三山五岳全部都曾经留下过我的足迹,我国的56处世界遗产只差四川的黄龙(当年因封山去的牟尼沟)和青海的可可西里没有去过。若问我,你最喜欢哪的风景?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的家乡吉林省的长白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长白山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在两亿年至七千五百万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经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形成古老的岩层。中生代经历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到了新生代,变成了一片波状起伏的具有残丘散布的准平原。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在广阔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岩高原上是火山锥体——长白山主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长白山在我国境内分别有北坡,西坡和南坡对游人开放。北坡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境内,西坡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境内,南坡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境内。长白山是我国和朝鲜两国的界山,世界生物圈人与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中华十大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重要的她是我的家乡母亲河松花江的源头。饮水思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我对长白山是情有独钟。又因为长白山为东北三条大江(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头,我视长白山和天池为神山和圣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细细数来,在这次徒步野穿长白山之前,我12次登临长白山,其中北坡7次;西坡2次;南坡2次;东坡(朝鲜境内)1次。我既欣赏过长白山的春季,山花烂漫,争奇斗艳;我又享受过长白山的夏季,绿意盎然,凉爽宜人。我也饱览过长白山的秋季,五彩斑斓,层林尽染。我还体验过长白山的冬季,银装素裹,广袤无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喜欢户外运动,特别是喜欢冬季攀爬雪山,东北千米以上著名的雪山大多领教过,如吉林省的长白山、敦化市的老白山、永吉县的北大壶、桦甸市的南楼山、蛟河市的老爷岭、黑龙江省境内第一高山海林市的大秃顶子山和中国雪乡羊草山,龙江第一峰五常市的凤凰山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盟的阿尔山。自2015年喜欢上了户外运动后,多次听到资历老的驴友讲述他们曾经徒步野穿长白山和望天鹅的经历,并不时的往户外微信群里发图片,我很是羡慕和向往,但就是在2015年起,长白山和望天鹅官方分别发布消息禁止徒步野穿活动,让我很是失望和沮丧。今年春节前,吉林市松之旅户外群传来好消息,尘封7年的徒步野穿长白山活动经过群主的努力,长白山官方终于同意了,我猜是不是为响应北京冬奥会全民开展冰雪运动的号召才松的口,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然后马上整理和置办户外必备的装备,冲锋衣、抓绒服、羽绒裤、护脸、手套、雪镜、雪套、登山鞋、冰爪和登山杖,一件都不能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2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五,满载着80多位登山爱好者分别搭乘包租的两台大巴车,早上7点30分准时从吉林市出发,经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于当天下午1点前抵达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入住天水宾馆,为了保存体力,当天下午没有安排任何集体活动,吃过中午饭因闲不住,步行到森工文化园和中华秋沙鸭公园打卡消磨时间。</b></p> <h3>  <b><font color="#167efb">森工文化园是一座以森工记忆为主题的文化园。在园区内塑造了森林砍伐、锯木、抬木、搬运等工人形象及伐木工人合影的青铜铸造,艺术放大和重组了森林工人们常用的九组工具,微缩了七组当年森林工人们不同阶层的房屋和住所,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了长白山森工文化。公园场地运用旧火车枕木、古旧石板、朽木和具有长白山本土元素的玄武岩火山渣巧妙铺装。同时充分利用了现代照明技术,再现了当年森工文化的特色和韵味。</font></b></h3> <h3> <font color="#167efb"> <b>中华秋沙鸭湖位于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因这里栖息中华秋沙鸭而得名。中华秋沙鸭 :全长542-635mm。雄鸟:头、冠羽和上颈黑,具绿色金属光泽,上背黑,下背、腰与尾上覆羽白,翼镜白,下体白,胁具黑色鳞状斑。雌鸟:头、颈棕褐色,上体灰蓝。以小型鱼类、甲壳类为食。在吉林省繁殖于长白山地区,夏候鸟,是我国特有种类,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b></font></h3>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别看这条小河的河流规模不大,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道白河,是从长白山的天池经世界上最短的河流乘槎河流趟到悬崖边,奔腾咆哮而下形成著名的长白瀑布,而后汇入二道白河,她是松花江的源头。</b></p> <h3>  <b><font color="#167efb">晚饭后出去散步,上街欣赏了二道白河镇美丽的夜景。</font></b><br></h3>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晚上7点,长白山官方派人在宾馆餐厅召开了徒步野穿说明会,着重强调了注意事项。会后为每一位登山者提前办理了进入长白山的手续,为次日早上进山节省了时间。</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天晚上,正值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比赛日,在宾馆房间里观看我国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队为我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第一块金牌的现场直播,很是兴奋,在加上回想起之前的12次登临长白山都是借助景区的倒站车登顶主峰,而这次我要突破我的运动极限,张开我的双臂去拥抱长白山,用双脚去丈量这座神山,有点小激动,彻夜难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月6日,早6点在宾馆吃早餐,然后乘车出发直奔长白山,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长白山的山门,换乘长白山官方为我们准备的几台中客车,把我们送到徒步野穿的起点。8点全体登山爱好者在小天池景区停车场前合影留念后,徒步野穿长白山,登顶长白山十六峰之一龙门峰活动正式开始。</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徒步野穿龙门峰的出发地银环湖,也叫小天池,木质栈道仅有几百米长,终点是小天池,再往前走,己被围栏围上,禁止游客通行,此处就是我们野穿长白山,登顶龙门峰的起点。出发前在此打卡留念。</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我们刚出发翻越的第一道山岗,拔高高度大约100米,大约有300米的路程,由于此路段有厚厚的积雪还是陡坡,耗费了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好在有长白山官方安排的向导开路趟雪,走在后面的队伍好走了许多。</b></p> <font color="#167efb">  <b>翻越过两道岳桦林山岗后,随着海拔继续上升,岳桦林逐渐稀疏,树的形态也变得歪歪扭扭,在向上望去,森林逐渐消失,视野忽然变得明亮而开阔。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无林地带,山坡上生长着矮小而茂密的灌木以及各式草本植物,根据经验,此时的海拔高度应该在2100米以上了。</b></font>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图这是登顶途中翻越的第一道险峰,就是这座山峰(我把它叫做拦路峰),因为它拦住了此行一多半登山爱好者继续前进的脚步,因为此时的风力能到达七、八级,看看下面的视频就知道风有多大了,资格老的驴友管它叫白毛风。</b></p> <p class="ql-block"><b>  仔细看,这座"拦路峰” 多么的陡峭,站在这座山顶的人多么渺小,没有一定的胆量你敢比量吗?哈哈。</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翻过拦路峰,回头看看身后已经没有几位跟上了,此时我已经处于想要登顶队伍的队尾了。往前望,要想登上龙门峰必须要走上一段类似脊背的路,有点像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一侧是悬崖,一侧是陡坡。在往远处的龙门峰上望去,隐隐约约的能够望见强驴队伍已经快要登顶了。这时候有几位虽然翻过拦路峰,但被前进方向道路的险峻和恶劣的天气给吓得当了逃兵。这时和我结伴攀登的单大哥对我说,前面的路又窄又陡,风又大,不行的话我俩也撤退吧?我和单大哥是头天认识的,住宿被安排在一个房间,他67岁的年龄,大我8岁。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可一想,不登上龙门峰看不见天池,这次不是白来了吗?等待了七年的愿望不能半途而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不定徒步野穿长白山这条线路可能今后要成为绝版。我想起出行前自己编了一句顺口溜,“不登龙门非好汉,不见天池真遗憾”。算是给自己此行立的一个励志座右铭。我说如果体力还可以的话还是坚持要登顶的,此时距龙门峰顶估算还要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要咬牙坚持,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无限风光在险锋。我俩相互鼓励,继续向着龙门峰前行。</b></p> <h3>  <font color="#167efb"><b>这是龙门峰登顶的线路图,最高处就是海拔2595.7米的龙门峰,龙门峰是长白山16座海拔高于2500米的山峰之一,位于在乘槎河一岸,与天豁峰相对,因形状如门,故名龙门。</b><b style="">位于长白山北坡天文峰和西坡白云峰的中间。</b></font></h3> <p class="ql-block">  <b><font color="#167efb">越往前走,路是越来越窄,有一名长白山官方安排的向导在此提醒大家,通过这段窄路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左侧悬崖边的积雪路面,一定要保持距悬崖边至少1.5米的距离,避免人走上去,积雪坍塌人滑落到悬崖下。</font></b></p> <h3> <b> <font color="#167efb">这是在即将到达龙门峰之前翻越的最后一道山岗,远看像是笔架山,说是双乳峰更形象吧?加油,胜利在望。</font></b></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拼搏,我靠着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寒冷的天气(当天主峰上的气温达到零下38度)和顶着嗷嗷做响,风力达到七、八级的白毛风,终于登上了长白山十六峰之一,海拔2595.7米的龙门峰,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天池。</b></p> <h3><b>  <font color="#167efb">从龙门峰上远看长白山北坡的天文峰清晰可见。天文峰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第三高峰,因1958年在山峰顶东侧修建了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故始称天文峰。</font></b></h3> <h3>  <b><font color="#167efb">此时的长白山天池已经冰冻三尺,天池上面盖着厚厚的一层雪。天池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167efb"> 远看正对面就是朝鲜境内的白头山(朝鲜称长白山为白头山),正对面的那座山峰就是位于朝鲜境内的长白山主峰将军峰,海拔2749米。我于10年前,即2012年10月5日,通过长白县的中朝口岸前往朝鲜攀登长白山东坡,登顶长白山主峰将军峰。</font></b></h3>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冒着极寒的天气,頂着刺骨的寒风,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站在了长白山龙门峰上,实现了我盼望了七年的愿望,我战胜了大自然,同时也战胜了我自己,成功挑战我的户外运动极限,喜悦的心情难于言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长白山,我心中的神山圣水,我还会再来眷顾你的。</span></p> <h1>  </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摄影家镜头中的长白山 </font></b></h1><h3><b> </b></h3><h3><b> <font color="#167efb">此次徒步野穿长白山除了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的加入,同时也有一些摄影家加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以下全部作品均来自吉林市松之旅长白山徒步野穿户外群,本美篇只是收录了部分作品,为尊重作者的版权和劳动成果,以下作品均标注了作者的姓名,作品发布不分顺序。</font></b></h3> <h3><b>以下作品为孙宝华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张兵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孙志君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许善友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蒋泓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黄云斗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齐立元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沈恒全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郑伟波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吕家齐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金继红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宋名胜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朱阳春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单羽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任文林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郭春雷老师拍摄</b></h3> <h3><b>以下作品为朱少君老师拍摄</b></h3> <b>以下作品为刘铁兵老师拍摄</b> <b>以下作品为金龙老师拍摄</b> <b>以下作品为李科老师拍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