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口述:我的毕业证--赤脚医生的医药箱

边陲小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div><div><br></div>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他们没有固定工资,不脱离生产,是半农半医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赤脚医生队伍主要来自医学世家、初高中毕业生且略懂病理者、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等。挑选出来后,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即成为赤脚医生。平时多赤脚在地种田,赤脚医生名称由此而来。<br><br>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或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他们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赤脚医生是那个年代的模范形象之一,类似的还有铁姑娘、下乡知青等。有趣的是,尽管现实中赤脚医生多为男性,但在宣传画中多为女性,且很少赤着脚。赤脚医生平日里和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出工,一起忙农活。医药箱,是唯一可以证明他们为赤脚医生的物品。<br><br>我的阿嫲(奶奶)叫梁月齐,她生于1944年,在1975年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从她朴实无华的叙述中,我们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选上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的日常是怎样的?赤脚医生这一职业对她的人生有何影响?当时的人际关系,生产生活,精神面貌是怎样?<br><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脚医生宣传画)</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去插队</b></div><div><br></div>我是62年结婚,从农村嫁到街上(平马镇),一直到70年都得不到户口。按照当时的话讲,叫做“黑户”。没有户口,就拿不到每年发的七尺布票,选民证也没有。委员会的人说,农村嫁到街上来的人不能拿户口粮食,要去找农村娘家要。我回到娘家,去找靖逸的人。他们就说:“嫁夫从夫,我们不收你。”两头都不收,我就一直是“黑人黑户”。以前很多农村的嫁到街上,约有十几二十人也是黑户。为了讨个说法,有的人甚至跑去南宁告状。当时粮食又紧张。那时刚生下你老爸和姑妈,八年里都没有户口和粮食。接济就全靠我父母,姐姐和弟弟。<br><br>1970年号召上山下乡,当时的工作组就来家里动员我们家去插队,他们每天都来,来了好几次。工作组的人都是积极分子,有从豆腐社、搬运站等抽调来的。平马街共有三户人去,我们是其中之一,去插队之前还拍了一张全家福。70年是去小龙大队第七生产小队插队,因为有亲戚在那边。去插队才得到户口和粮食。原来说是叫去义圩那一带插队,去那边的话就宽(有你好受的)了! <br><br>84年分田到户后,我分到四亩地。改革开放以来,我要做生意,卖豆芽。收工早的话还去打理小龙那四亩地,当时还养了几头猪养猪。这些粮食和收入不仅够养活一家人,还有存余。<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脚医生宣传画)</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成为赤脚医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赤脚医生是不脱离生产的,要做工,是随叫随到的医生,也不是真的赤着个脚。那是75年某天晚上,生产队队长和指导员通知去开会,当时一个月至少有25天都有开会。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年刚生你小姑(第五胎)。指导员开会的时候说:“上面有通知下来,让一个小队派一个人去参加学习接生知识,做赤脚医生,方便大家的生活。我们这里离县医院太远,医院位置也不够。”指导员就点名我说:“让婶俭(大女叫城俭)去吧,她有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指导员为什么要叫我去呢?因为我生小姑那晚,是5月14日。叫的是四队的一个接生婆来接生。诶!那个接生婆绑不稳脐带,你小姑一直在哭,我低头下去检查情况,发现小姑整个肚子全是血,这怎么了得!还好,小孩哭是好情况,最怕她不哭!我发现这个接生婆根本没有什么接生的经验,我就自己清理,把脐带扎好,消毒。这件事出工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们那个接生婆没有经验,队里的人了解那晚的情况,也知道我有一定接生经验。而且我平时也看一些卫生知识的书,前面有那么多次的生育经验(四次),本来生小姑的时候我是不要求请接生婆的,是你阿公(爷爷)一直坚持要请。六个月后,我就去县医院学习当赤脚医生,小姑交给阿太照顾。在医院培训的大概有十个人,因为学的是接生,就全是女的。能派去培训的人基本都精明能干、胆大心细、具备一定的卫生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保健站学习理论知识,实习期在县医院的产房看医生是怎么接生。学习时间约有一个月,医院的接生医生来上课,教我们理论和操作。他们说产妇生孩子都是很痛的,让我们不要急,如果婴儿横着出需要开刀的话,就把产妇送到县医院。实习期间我们还不能操作,就每次两三个人在产房里看着接生。有的人看那个场面都怕。我每天都去学习,也算出工,能拿十个工分。其他的知识也没学,就学接生,能把接生学好已经很不容易!你再学中医西医就算医生!</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脚医生培训地点,现妇幼保健院口腔门诊)</h3> 毕业后,医生会问是否掌握接生知识,大家都回答:“是!”然后医生就拿出橡胶娃娃(假人),让我们一个接一个示范操作。我很从容老练,抓住小孩子的脚,一拎,纱布一穿,脐带一剪、一包、一扎就行了。现在你给我一个娃娃,我还能再操作一遍给你看呢。考试通过的人就发一个医药箱,算是毕业证书。<div><br></div><div>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接生,生产队里一有生小孩就去。那时有五个小队没有派人去。我们附近有第五、第六、第七三个队,就只有我去做赤脚医生,有的还在用没培训过的接生婆。有一次,六队黄家还让我去接生。当时有的社员还有意见:“你们(六队)学习的时候不派人去,需要接生就来蹭我们的人?”对于这些,我没有意见,一有接生我都是立马出诊。<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存下来的“毕业证”--赤脚医生医药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接生经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共接生七个婴儿。头一个接生的是阿嫩的女儿,女儿叫阿爱,她现在可能四十多岁。有一户姓陆的,陆续生了两个。还有七队队长的老婆我也去接生,也是陆续生两个。七队我就一共接生了六个。其中有一个是早产儿,才六个月。早产儿像个老鼠一样,一根头发也没有,正常的是又黑又密,体重二斤都不到,生出来就死了。还有六队的黄家接生一个,这个娃娃性格刚强,做工有力气,他爷爷叫“大声虫”,声音洪亮像关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生那么多个人,都是顺产。社员们都是农民,做工多劳动多,一直做到小孩要出生为止。晚上要生的,白天也继续出工。我生你小姑的时候正是收割农忙季节,日头又晒,我怀着小孩还要扛着十担谷,大约有一百二十斤!当晚就生你小姑了。现在的人一怀上婴儿就被当成国宝供起来,不活动,肯定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遇到晚上接生都是很紧急的情况,大家都在睡觉,突然就出现急促的拍门声和呼喊声:“婶俭啊婶俭啊!快要出生了!你快来!” 当时大家都是一起出工,谁准备出生的心里都有个底。我的医药箱就放在枕边,线、纱布、酒精、碘酒早已经备好,起身一拿医药箱出门就走。平日我也提前跟他们说,让我去接生的时候,要提前把水烧开,把锅洗干净,一点油都不能沾。工具沾油就去剪脐带的话,婴儿会感染得破伤风,一定要把锅擦干净。国民党时期,就是缺少这些卫生知识,生十个才养活两个。这些社员也都采纳我,他们就一人在家热水,一人来叫我。我到后就把工具放到烧开的水里面煮,理论上要煮五分钟,我都放够十分钟,这样保证工具完全消毒。工具拿出来再晾一会,擦上酒精,不能马上剪脐带,太烫。现在医院都是一次性工具,就更方便。接生完成后,产妇家里会杀鸡给产妇补补身子,他们也请我吃。我每一次都不吃的,他们都问我为什么那么客气,我说不是客气,也不是嫌弃。是因为接生时看到满手都是血尿,吃不下东西。每次接诊我都能在队里拿十工分,有些找我接生的还会给我一两元做“出工费”。</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接生工具、手套,针筒是阿公的兽医针筒,不是阿嫲的)</h3> <p class="ql-block">接生完还不算,还得隔日去帮婴儿洗澡,一直洗到脐带脱落。约一个周,解开纱布脐带就已经干巴巴的,会自然脱落。脐带掉落后还要检查看是否有脓、是否红肿,还要消毒。我负责照顾的婴儿没有一个不是干爽的。帮婴儿洗澡,肚子一定不能泡在水里太久,要用大毛巾包着,百日后才能泡在里面。不然水会顺着脐带流进肚子,肚子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了两年我就没有再接着做,我去跟队长打报告,提出我的困难。因为大多数时候需要半夜去,一去就到天亮,回来不睡觉就接着出工。白天也是去一天,整天时间就用在接生上。家里的子女没人照顾,还要养猪烧饭。另一个人叫妈财(阿财的妈妈)的接替我。她是初中学历,也是一个干活麻利、头脑伶俐的人,当时被派去的时候她还抱怨说:“他妈的怎么派我去?婶俭呢?”队长把我的困难和妈财细说,她才同意去。我不干之后,许多社员还怀念我:“诶!婶俭你能留下来做是最好的啦。”</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脚医生在接诊)</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发挥余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便我不做赤脚医生,但是逢有接生的,我也会去看望,在旁边监督,帮帮手。你们这几个兄弟姐妹虽然都是在医院生,但是都由我来洗的,除了你姐姐,因为他老爸是医生。泽泽洗澡的时候我也来监督过,看过才放心。你表妹洗的最久,一直洗到能坐着为止,因为她是剖腹产,我不能放心。你们的父母来洗我不放心,讲他们也不用心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洗澡的时候把水放到猪腰盆里,倒水进去。水温多少,我一把手放进去探,就知道适不适合婴儿,再搓一些柚子叶进去,香香的。洗的时候一手托着脖颈,一手就帮婴儿擦洗。一直洗到脐带落,有的六天就落,有的八天。如果现在要我选一个人做赤脚医生的话,你二姑是最适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一批去学习的人,发的是一个木制医药箱,不是我培训时发的牛皮医药箱。妈财还来跟我要我的医药箱,她说:“你不做就把医箱给我吧。”我说,第二样可以给你,这个箱子不行。后面小龙大队的也有一个人来问我要,来两次。头一次没见我,第二次我在家里。那个人说:“你不做赤脚医生了就把这个医药箱交出来吧!发给那些还在做(赤脚医生)的人。”我说我怎么可能把箱子交出来,这是我去学习才发给的。如果有什么急事别人要找我,没有这个箱子我要怎么办?我不做队里的赤脚医生了,但是万一哪天妈财不在家怎么办?你们想要就去学习,自己拿一个。借钱我可以借,箱子不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顿教训,那个人灰溜溜的走了,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看中我的箱子。你看这个皮箱那么多年了还是很漂亮,这么多年还保存的很好。搬家的时候拿去楼上存放,被包上一层厚厚的灰尘,看的我的心又酸又痛。刚发的时候油亮油亮的,背着它走在路上不知道有多神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箱子就是我的毕业证书,是肯定不能给别人的。</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药箱打开时候的样子,有隔层分开)</h3> <p class="ql-block">最后附上1975年电影《红雨》的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p><p class="ql-block">一颗红心呐,/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出诊愿翻千层岭,</p><p class="ql-block">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啊,</p><p class="ql-block">革命路上,铺彩霞,铺彩霞./赤脚医生向阳花,</p><p class="ql-block">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p><p class="ql-block">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赤脚医生向阳花,</p><p class="ql-block">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p><p class="ql-block">贫下中农啊,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