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游记(一)

河洛泛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几个早就想出趟远门,好好地游玩一番。看着国庆节即将到来,害怕路上人多车多耽误行程,决定提前出发,到陕西玩上四天。2020年9月27日一大早,我们四人喝过洛阳牛肉汤,就踏上了西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程自驾由周老弟负责。汽车穿过豫西的崇山峻岭,临近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大荔丰图义仓,这也是我们计划中的今天打尖喘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图义仓始建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它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古代粮仓分为官仓、义仓等,老百姓兴建义仓是旧时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自隋唐已有先例。丰图义仓由东阁大学士、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闫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的仓储文化由来久远,丰年置仓积谷,灾年开仓赈民。义仓也称社仓,是民间自筑的公共粮仓。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采纳大臣的建议,初置义仓。官仓防大灾,义仓防小灾。义仓设在乡间,不让州官管理,为的是开仓方便。一遇灾荒,随时可以开仓,就地赈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的老乡还是十分厚道的,尽管对我们河南人60岁就拿到了老年优待证颇有不满,但还是大度地免了我们的门票(后面几个景点也是如此),是我们得以从容的游览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图义仓巍然独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地势险要。丰图义仓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依山就势,夯土筑城;外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年久失修,外城土墙已经颓败不整了。内城以仓墙合一的建筑形式构筑,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垣内周列仓廒58洞,墙内为仓,相隔排列;墙内有砖瓦结构廊檐,由木柱支撑,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廊檐既可防雨防潮,也可临时堆储粮食,方便晾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仓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墙宽4米,墙上砌垛口,守卫人员可以在城墙上巡逻。仓城开二门,名东仓门、西仓门。东西仓门前各有一对石狮,仓门正上方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仓房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储粮90余吨,全仓共可储粮5220吨。仓房地面由松木板铺成,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墙体四周有4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和潮气排出。这种仓形因小而独立,便于将稻、麦、豆、谷等粮食按种类、干湿分门别类储存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防雨防潮是粮仓设计构筑的关键环节,丰图义仓的设计构造简单而科学,设计理念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它的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采取分段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巧妙的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下落水槽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或渗蚀墙体。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外。每至雨天,从仓墙到院内,排水通顺流畅,雨停墙院即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图义仓仓墙厚达1米左右,宽大厚重的砖墙体使仓内一年四季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的相对恒温状态,符合粮食低温、低湿、低氧"三低"仓储条件的要求,因而至今仍仓储国家储备粮1000万斤和500万斤商品周转粮,解放后一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这完全归功于丰图义仓百余年来储粮的功绩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中国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在1997年6月考察丰图义仓后指出:"丰图义仓是我国古代粮仓至现在唯一还在使用的粮仓,它无论是在储粮功能还是在旅游、军事、古代粮仓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图义仓是一座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又具有坚固的安全防御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防御性质的军事建筑。在利用地形和仓城建筑设计方面,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就这一点而言,在中国古代粮仓建筑史上,确是综合功能利用较好的典型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仓城上中部建有仓楼一座,为 紫阳 仓祖朱文公祠,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清光绪年间所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从建仓规模,还是从储粮历史,或者是从古仓今用方面讲,都无愧于"天下第一仓"的称号。丰图义仓的完好保存和继续储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仓政、仓储历史、仓储文化、粮仓建筑艺术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同时对研究封建社会后期关中东部的经济发展、军事攻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丰图义仓,就近找了一家饭馆,匆匆用过午餐,就又踏上了北上的行程。路随山势越来越高,汽车驶上了黄土高原,翻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川又一川,向陕北的南泥湾、向延安挺进。初秋的陕北大地,铺面而来的是一片绿的海洋,过境公路就像一条延绵不尽的长龙,在绿林中穿梭着,不见尽头。车在穿行,两边的风景尽收眼底,公路左边的山坡上,一排一排的康庄居舍,整齐而错落有致,一片小康新农村的气象。惹得曾来过此地的周老弟赞不绝口,极力夸奖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念。太阳西沉时,我们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南泥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那么一首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好地方呀么好风光, 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南泥湾现在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很大原因恐怕就是就是这首歌曲为南泥湾扬了名,很多人就是听着《南泥湾》的歌声长大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在陕北只有南泥湾才能种出水稻,因此南泥湾被称为“陕北的好江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远地就看到雄伟的 “稻香门”挺立在公路上,车停靠在路边下了车,放眼望去。眼前出现的景色也与想象中的南泥湾相符,到处是果园、窑洞,典型的陕北民居。天空,白云悠悠;大地,秋风送爽。这景象,的确在黄土高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南泥湾和陕北的山川没有大的差别,就是两山夹一川,只是山不高大,川道不宽,东西走行,一直延伸到宜川,峰回路转,翠绿的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南泥湾广场,一块儿巨大的“南泥湾”石碑矗立在绿水青山中,在落日余晖的映射下更加灿烂辉煌。右边汾川河水缓缓地流过,在河岸五颜六色的高粱、粉黛乱子草等花木、粮食的点缀下,妖娆的像是一抹漂亮的风景线。面对山谷间这一片田野,望着这如今生机盎然的沃土,我们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当年三五九旅开荒变江南的场景,回味那不平凡的革命历程。大家纷纷站在南泥湾石碑前纷纷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幕开始降临,我们在南泥湾没有找到适合的地方住宿,只好又开上了高路公路,没有多长时间就到了延安城外,找了一家快捷酒店安顿了下来,只是这家酒店原来说有的热水迟迟没有兑现,害得我们心情十分不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车途中,胡诌几句,竟成一首小诗《粮食吟》,用以记录今天所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图义仓真大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泥湾里鱼米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怀家国雄心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愁无粮解民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0年9月27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