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人世间

张艳

<p class="ql-block">“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p><p class="ql-block">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与热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来自《人世间》的原著封面,是这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精神内核,也是对悠悠人世间最真实的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春节,可以一边享受着冰雪世界里的花样比赛,一边又在高质量年代剧中体会“人世间”的时代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的同名小说,编剧王海鸰,旁白陈道明,卡司强大,人均戏骨,成了一家人围炉观剧的最好理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跨越近50年的中国百姓生活史,刻画了不同行业的人物群像,再现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等,寻常烟火又广阔恢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苦难、奋斗、变革、担当和温情,围绕着东北老城区一户周姓人家展开,挣命的凡人,朴素的热情,曲折的欲望,零距离的贴合了观众心中的沟沟坎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周家,孩子们正青春年少,父母也是当打之年,一家人即将各奔东西:周父远赴重庆参加“三线建设”,三个子女,只能一人留城,大哥周秉义去了建设兵团,小儿子周秉昆被动留了下来,中间的女儿周蓉,个性突出,留下一封“好的人生比好的年华更重要”的辞别信,跑到贵州大山里追寻爱情与自我价值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是心怀理想的,为建设祖国做贡献,为实现价值去奋斗,但告别总是难的,就像那箱被保存的书籍一样,情感和知识,都被用心的收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此,一家五个人,四个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秉昆留下来进了工厂,像所有“光字片”的年轻人一样,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上班是出工出力的工人,下班要么是和妈妈斗嘴的“老疙瘩”,要么“光字片六君子”你来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小学习不如哥姐,没什么理想,看起来最普通的周秉昆,在他青春萌动的时候,恰逢特殊年代的特殊际遇,他迷上了有一个年迈的老娘,一个眼瞎的弟弟,穷到没有衣服换的没有结婚的孕妇郑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后来周家得益于郑娟,尽管郑娟人美心善,但俩人最初的相识,还是有一些令人不适,“色诱”二字几乎要溢出屏幕外,这一点,算是这部剧的一个小小BUG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周秉昆独木难支的时候,郑娟默默走近,帮他度过难关,照顾老人和孩子,才维持住光字片的这个周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从这段时间开始,周秉昆坚定了自己要承担“养口舌”(周蓉的诗人丈夫说,孝顺父母有两种,一种是养口舌,身边照顾的,一种是养心智,精神上引以为傲的)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秉义好学上进重情义,不接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选择高干女儿这块“绊脚石”,后考进北大,走上仕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蓉在贵州山洞里教书数年后,也考上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做了高校老师。显然,这兄妹俩负责的是“养心智”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陋巷,山洞、白桦林,那些逼仄的环境,有限的空间里,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相信青春,相信爱情,相信理想,相信自己,相信种瓜得瓜,那种眼里有光的样子,让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罗曼蒂克的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近那一辈人的青春才发现,他们的青春,或许比现在经历的更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代列车快速前行,深圳开始了腾飞之路,在落后的东北,周秉昆无意中试水,逐渐接过了“养心智”的担子,他是孩子们中挣钱最多的那个,是承担家庭责任最重的那个,成了父母妻儿最有力的依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秉义接受了老大难的兵工厂,周蓉后面也会遇到教育改革,光字片这个棚户区的拆迁也在计划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代浪潮对个体产生的微末影响,蝴蝶效应一般一点点散开,逐渐铺陈整个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部剧没有刻板的形象,没有套路的剧情,反而处处可见个人的表达,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也会在不经意中戳中社会痛点,周妈妈那句:“我们一辈子累死累活的,咋还不硬气呢,我一直想不明白”,也许,女性观众看到这时会面露浅笑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屏幕里曾有过的真实,窄巷子,小平房,装着寻常百姓的悲欢喜乐,二八自行车、两头红色的筷子、几块钱的福利、几十块钱的工资、粮票、澡票,印证着他们细碎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没有金手指的普通人,面对历史大事件或者自家大小事时,拥有怎样的结局,在于他们的抉择。时代在变,而对于人世间的你我,抉择都会一直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视还在继续,这不止是周家的酸甜苦辣,更是众生相,烟火气,是悠悠人世间的每一个普通的你我。王海鸰说:“这部剧的意义,终究要归结于为每个平凡的中国人树碑立传,并为他们平凡的一生赋予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世悠悠无尽,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道义和担当,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情怀与热望,是时代巨变中,小人物的弧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