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杆秤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杆秤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堪称“国粹”</p><p class="ql-block"> 杆秤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子秤的普及,则预示着杆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民族的符号。</p><p class="ql-block">杆秤匠制作杆秤技术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杆秤匠对职业极为神圣虔诚,从不因操作失误而让秤短斤少两。</p><p class="ql-block">做秤选用的木杆较为挑剔,需要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柞栎木、红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为了保证木杆不开裂,选后的材料要放在干燥处堆放两个伏天后才能使用。木材经凿、刨的处理后,变成了笔直的又长又细的椭圆柱体,再用细砂布沾水,打磨得又光又滑,也有的用蓼珠子来回擦拭。从这一点看,秤匠也可称得上是一位极好的木匠。木杆两端套上金属皮后,杆秤便出现其雏形。 </p> <p class="ql-block">2.杆秤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杆秤由秤杆、秤砣、秤盘(或钩)三个部分组成,携带方便,作为中国独立发明的传统衡器,杆秤并不比电子秤,它在中国应用了数千年,其社会价值可以说是无所不在、难以语言描述清的。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p><p class="ql-block"> 在秤杆上,会有两个提绳(钮),用以称不同重量(质量)。靠近前面的那个提绳,是“大量程”,刻度在秤杆的上侧,由于称量大,刻度稍粗,通常以“0.5斤”(分度值);靠近后部的提绳是”,刻度在秤杆的近人体的侧面,由于称量小,刻度较细,通常以。现在的秤也有以(千克),不再用”、”。民间传说,杆秤是鲁班发明的,他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了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把秤制统一改为10两一斤。1斤等于0.5公斤。</p> <p class="ql-block">3.杆秤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的分享 谢谢😊</p><p class="ql-block"> 一关睿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