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对过年少了童年的兴奋,不知从哪年感慨过年的无味。</p><p class="ql-block"> 壬寅之年,宅在家里,抱个手机,如同1840年时的大烟鬼抱根大烟枪那样。</p><p class="ql-block"> 心里任同着一些遗老们的观点,年味哪儿去了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晚上,到街上走了一圈儿。夜色笼罩在一片五彩的灯影中,顿觉一种诗韵画意。少不了浪漫情趣。心思:原来年的文化并没有清冷,只是我们老了。</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喜欢回忆,所以总是用童年的回忆说老年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年轻人说,让孩孑们说,让充满着亲情团圆在爹妈周围的人说,那年热闹着呢。</p><p class="ql-block"> 年是干啥的?每个人心中的定位不一,就有不一样的感触。</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多久,距离有多远。孩子们永远纯真,他们世界时多会儿也快乐。过了孩提时,失去了童贞,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70年代,过年时,街头没有了闹玩艺的,也没听谁说,失去了年味,因为那时有句话叫“破旧立新。”那时人多,有人的地方,就红火热闹。当然主要还是孩子们多,每家都有兄弟姊妹,打打闹闹不说,人多了就喜庆,尽管物质比较少,也许只是一顿,心里留着一种念想。</p><p class="ql-block"> 大人们看着孩子娃们的,忙活着也有劲儿,不一定攀比,谁也不去炫耀,哪怕那件旧衣裳,把里子翻过来,以旧充新,都觉得开心。</p><p class="ql-block"> 那一批一批的独生子女也都步入成人阶段。家的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化。有没有年味,不管是哪个年代,让孩子们去说。也许你所想的和孩子想的不在一个频道,老年人就按自己的意思说三道四,实在有点武断。</p><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文化,而且随时间环境等因素在演变,有着不一样的过程。古人的年怎样过,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也不一定知道。之后的年怎样过,更是个未知数。</p><p class="ql-block"> 今年,说年事最多的都是说爆竹,在没有火药之前,也没有炮子,人们也都过年。</p><p class="ql-block"> 说到底,我们老了,我们年过多了,我们自己过的年都有不一样之处呢。</p><p class="ql-block"> 年味因心而定,因行而去行。</p><p class="ql-block"> 只要中华民族在,年就永在,年味也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