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在西藏(一)

诚实

<p class="ql-block">2008年8月,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世界第29届奥运会,而我女儿单位的同事们也迎来了二年一次的旅游休假机会。去那儿呢?雪域高原的西藏和大美新疆都是他们梦寐以求想要去的地方。新疆实在太大了,那就去西藏吧!为此,我也向单位请了假跟随着前往。为了防止旅途中出现高原反映,女儿特意早早买来红景天口服液,我按说明书要求,提前10天开始服用。</p><p class="ql-block">为了减缓人体对高海拔的反映,团队选择了一条双飞单卧的线路。8月23日一早,从杭州萧山机场出发经停西安咸阳机场转机前往青海西宁。青海西宁的海拔是2261米,对我们内地来的人来说,海拔也是有点高的。吃过中午饭时,家属中的一位8岁男孩就有点不舒服,出现想要吐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在西宁的大街上随便逛逛,发现西宁的蔬菜水果都要比杭州便宜,西红柿只要0.80/斤,葡萄2.00/斤。但是西宁的市容市貌和杭州相比要落后30年的样子。当晚入住西宁大厦。</p><p class="ql-block">24日早上出发前往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经过的日月山景区。历史上日月山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它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就是后来的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当时的吐蕃王朝与唐王朝以日月山上的赤岭为界。</p><p class="ql-block">来到日月山下,只见这座海拔3200米的小山在群山怀抱中透出一个隘口,让骑马行走的民族得以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这里也成为中原地区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的重要隘口,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交马赤岭”,从中原和土蕃来的使者走到这里,都必须换乘对方的马之后,才可踏入异域土地。长此以往,多人走过的路就成了古道-唐蕃古道。</p> <p class="ql-block">从古都长安出发的文成公主必然延着这条祖先拓展的古道,走向西部,“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漫长的远嫁之路,这里成为远离故土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站在山顶远望故乡,取出父皇唐太宗赐给的日月宝镜,想到此一出关远嫁,再也不能回家,流出的眼泪淌成了一条小河-倒淌河。但是想到远嫁的和亲重任,毅然决然地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在东边的是日镜,摔在西边的是月镜,成为了今天的日月山。</p><p class="ql-block">如今,在这座山的左右两侧的山峰上,建了两座六角小阁,中间是一天蜿蜒曲折的小道,山脚下矗立着一尊文成公主的汉白玉全身雕像。山坡上是一堆堆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砌起来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五彩经幡迎风飘扬。</p><p class="ql-block">我们延着台阶往上走,感觉风很大,这处山口风很大很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导游把我们引到了一旁的文成公主庙里,每人出钱购买了一条哈达献给文成公主,我们也算是她的娘家人么。后来按排我们进了一个大师房间,由大师给我们有偿指点迷津。</p><p class="ql-block">由于山口风大很冷,也为了保持体力,我们就是粗略地在日月山脚下逛了一圈,没有往上登到赤岭山口去。</p> <p class="ql-block">接着前往距西宁200公里的青海湖,大巴前往青海湖途中,路两旁的山坡上放养着牦牛和羊群,西部地区的天际线真高啊,辽阔的山地草原如大海般壮丽,那倒淌河边的帐篷点点和伞状经幡圈让人们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满山坡的羊儿。</p> <p class="ql-block">源于日月山西麓察汗草原上的倒淌河,海拔3300米,全长40多公里,这是一条由东向西流淌的河,这条河原本和所有的河流一样由西向东流入黄河,后来随着地壳运动,日月山隆起,它才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由于它的与之不同,人们称之为倒淌河。</p> <p class="ql-block">倒淌河。</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牧家乐”-藏族部落。</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青海湖,马踏飞燕的旅游纪念碑矗立在青海湖边,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湖的四周被西座巍巍高山所怀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的海拔都在3600米到5000米之间,2008年实测青海湖面积是4282平方公里,环青海湖周长有360多公里,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左右,最大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p> <p class="ql-block">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耸立在湖边。很高兴和她合影。</p> <p class="ql-block">浩瀚无垠的青海湖啊,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天气好时,湖水一片湛蓝。</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远处湖中央有一座酒红色的建筑,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八七四分厂),又称为山鹰机械厂,但是在当地更多人习惯于称它为“151基地”,因为它距离青海省会城市西宁151公里,加上那个年代要保密,工作人员的来信都寄往西宁市第151号信箱。1968年9月24日,这里发射了第一颗鱼雷,宣告了我国第一个鱼雷试验靶场的诞生。1984年,中国第一个鱼雷试验基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这里成为中国鱼雷青海湖发射试验基地展馆,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和女儿单位的同事们一起乘船游湖,湖水呈湛蓝色,真是碧波荡漾,远处的鱼雷发射基地建筑漂泊在湖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8月份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功夫,风吹来了大片的乌云,激起了湖中浪花,对岸的山脉隐没到云雾之中。</p> <p class="ql-block">湖对岸的山脉笼罩在云雾当中。</p> <p class="ql-block">在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建筑这片区域对应的湖边,有一片狭长的陆地堤带,宽及百米,长约2公里,自南向北投入湖中,酷似一把长剑,这就是二郎剑景区,站在这里极目远眺,能感觉到青海湖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在这个地方,先后建造了祭海台、吉祥四瑞台、高原圣湖坛等设施向游客们介绍并演绎着神秘的藏族宗教文化。</p><p class="ql-block">最早我在2007年去山西五台山的寺庙里见到过转经筒,转经筒又称为“嘛呢”经筒,与八字真言和六子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示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人们除了口诵外,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遍。</p> <p class="ql-block">湖畔还陈列着藏传佛教中的长号,藏语称为“筒钦”,是藏传佛教中常用的宗教乐器之一,号管分为数节,演奏时可以连接起来,总长度能达到3米,是西藏乐器中最大的一种,放置在长号架上,一般吹奏的人是站立着吹奏的。</p> <p class="ql-block">高原圣湖台,如同一座大圆形的帐篷,五彩经幡在篷顶上飘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五彩旗帜,查阅资料后得知:经幡,在藏语中译为“隆达”,也称为“风马旗”,“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经幡有五色,象征着自然界的物种现象。蓝色幡旗象征着蓝天;白色幡旗象征着白云;红色幡旗象征着火焰;绿色幡旗象征着绿水:黄色幡旗象征着黄土或者大地。当然也有的说是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在风的吹动下,经幡每飘动一次,便象征着悬挂经幡的人诵经一次,这同样也代表着有利于洗刷此世的罪孽。</p> <p class="ql-block">帐篷内的祭祀台。</p> <p class="ql-block">砖砌的祭海台。</p> <p class="ql-block">返回西宁途中,路经金银滩大草原,2008年时,我们以为这是一处荒凉平常的草原,没有想到这里是王洛宾先生当年创作著名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更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西宁城里吃过晚饭后,我们早早地来到西宁火车站等候从兰州开往拉萨的917次列车,列车晚点了半个多小时,到晚上9:10分才到站。我们购买的是卧铺,车厢里的设备设施很新,很整洁,每节车厢都安装有冲电插座,可惜的是冲不进电。</p><p class="ql-block">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路线,它北起西宁,南至拉萨,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横架在高原上。它被藏族人民称为“神奇的天路”。为了解决阿里地区高原冻土层的问题,铁道线飞架在矗立于高原、荒漠、雪线、高山、沟壑上的一座座铁路桥上。</p><p class="ql-block">风驰电掣的火车在青藏高原上急驰,记得25日凌晨四时半左右到达格尔木车站,我实在爬不起来,错过了在格尔木车站拍照片的机会。过了格尔木,火车翻越唐古拉山,持续深入昆仑山脉之中,当火车翻越海拔5070米昆仑山口时,我也正在睡觉,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天亮了,坐在车窗旁,注视着窗外的美景,雪山、草地、蓝天、白云、河流、桥梁,还有奔跑着的野牦牛、藏羚羊……从格尔木到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总共有675座桥梁,桥梁有159公里,相当于每7公里铁路就有1公里的桥梁。乘在火车上的感觉是高高在上啊!经过可可西里大草原时,看到了藏羚羊,它的速度非常快,能达到每小时70公里,所以我们的傻光相机根本拍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玉珠峰。</p> <p class="ql-block">可可西里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壮丽的唐古拉山。</p> <p class="ql-block">雪原湿地。</p> <p class="ql-block">在有的区域,我们的铁道线和青藏公路是平行的,如沱沱河大桥,当然我们看到的是长江源头第一座公路大桥,座落在109国道距西宁1197公里处的沱沱河上,它是唐古拉山地区最早修建和最长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大型桥梁,桥体海拔4700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桥梁之一,它有24个桥孔,全长273.56米,净宽7米,有“长江上游第一桥”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经过通天河湿地。</p> <p class="ql-block">火车经过措那湖,青藏铁路与措那湖真得是贴身而过,措那湖位于西藏那曲安多县境内,湖面约33平方公里,它是怒江的源头,海拔有48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它也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湖”,每到藏历龙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参拜,也是西藏的一处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列车在25日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那曲车站,停车9分钟,大家纷纷下车找到那个站牌拍照留念,这里是海拔4513米,不知道是事先服用了红景天口服液的缘故,还是年纪大了需氧量减少了,反正这一路还好啊!没有感到头疼难过啊!</p> <p class="ql-block">列车经过当雄县,这里位于藏南和藏北的交界地带,也是地热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能见到这片区域的草原上有许多低层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35分,列车到达拉萨车站,这时拉萨的天已经黑了,地接旅行社来接我们,出了车站,车站广场上飘扬着五星红旗,我们入住的刚坚饭店是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倡导组建的刚坚发展总公司投资的,这个总公司目前由十一世班禅大师直接领导。刚坚饭店位于藏民居住区内,离大昭寺比较近。</p><p class="ql-block">当晚,按照导游的吩咐,我们没有洗澡,匆匆地睡下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酒店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在饭店里面转了一下,大门门头是藏式建筑风格,由于时间紧,也没有多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刚坚饭店的建筑还是比较有藏族民族特色的,饭店就在北京东路上,紧邻着大昭寺、小昭寺、八廓街。26日一早,我们出发前往羊八井。</p><p class="ql-block">要出发了才知道,女儿单位的领导一家子不去玩了,在西宁先是他8岁的孩子出现高原反应,来到拉萨后,他自己也出现高原反应,头疼头晕,只有孩子母亲没有出症状,但是她也不敢离开,要照顾两个病人去街上卫生所挂点滴吸氧气。</p> <p class="ql-block">当雄县羊八井镇位于当雄县南部,海拔5500至6000米以上,这个小镇看上去比较冷清,一条公路穿过小镇,两旁只有几家饭店,还都关着门,但是这里地热资源丰富,路边的小坑里不时会有热气冒出来。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央水利部专门派有关部门到西藏勘探热能源储存情况,研究有效利用热田能源发电。为解决拉萨的供电,1977年在羊八井完成了一台发电机组的试验发电,随后马上增加到3台机组投产使用。</p> <p class="ql-block">1990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视察了羊八井地热电站,并欣然题词:“开发地热资源,造福西藏人民”。我们在冒着热气的发电厂房里面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在地热发电站旁边还建有羊八井温泉度假村,我们走进去问了一下,温泉游泳需98元人民币一位,大家都没带泳衣,也就没有人下水。在当雄县城吃了午餐后,大巴载着我们翻过念青唐古拉山口,去到纳木错。</p> <p class="ql-block">从羊八井到纳木错路程不远,但是路况不是很好,车速开不快,我们沿着盘山公路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海拔5190米处的那拉根山口,念青唐古拉大雪山山顶处海拔7117米,它的北沿是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经常雷电交加,神秘莫测,如同头缠锦缎,身披铠甲的英武之神,高高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峡谷之上。</p><p class="ql-block">站在念青唐古拉山的半山腰,我们见到的是一座银装素裹的雄峰,在当地人的传说中却是这样的:在山脉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宫,宫门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光芒四射,宫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缭绕着虹光彩雾,多姿多彩的鲜花盛开在它的周围,高高低低的雪峰,像水晶之塔烘托和环绕着这座神圣峰峦,在日月莲花垫般的峻岭上,立着一尊天鹅般的神马,各种宝石镶嵌在华贵的马鞍上边,具有金刚焰饰的大神,肤色白哲,面带微笑,三只眼睛闪闪发光,雪白的长绸缠着他的顶髻,他右手拿着水晶念珠,身披白、红、蓝三色缎面披风,以各种宝贝作装饰,显得年轻英俊而威严。</p> <p class="ql-block">转过山口就来到纳木错湖边,“纳木”在藏语中是“天”的意思,“错”是湖的意思,纳木错意即“天湖”。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称为腾格里湖,湖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湖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湖。</p><p class="ql-block">尽管是8月份,但是湖边上非常冷,在我们看来,这不就是一座湖么。</p><p class="ql-block">但是在藏民们的眼里,这是一座圣湖,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香客、旅游者前来观瞻朝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水的颜色是湛蓝色的,由于光线的缘故,没有能拍出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倒影来。</span></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的滩地上,长着稀疏的绿草,有许多藏民带着自家养的,精心打扮过的马匹在湖边兜着游客骑马游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右侧东南部有一个半岛伸入湖中,这就是扎西岛,旁边有一块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因貌似两只手掌向上合在一起而得名。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错女神的化身,象征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石还成为藏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受到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合掌石的基部缠绕着藏传佛教的五彩经幡。</p> <p class="ql-block">八月份的天气,拉萨快要出雨季了,但时不时天空中还会飘下雨来。这天返回拉萨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p><p class="ql-block">到达拉萨的第三天,我们一早7点半就在蒙蒙细雨中出发了。当天要去后藏的日喀则市,沿途还有一些景点可以游玩一下。</p><p class="ql-block">大巴出城后,沿着拉萨河向西南方向行驶,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嘉黎县彭措拉孔马沟,拉萨河主干流呈巨大的“S”型,从东北向西南伸展,全长568公里。拉萨河两岸的山峰多在海拔3600~5500米之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它流经拉萨,向南流经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它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拉萨河是拉萨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从拉萨南郊沿着拉萨河开出60公里后,来到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的曲水大桥,曲水大桥的全称是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它作为战备大桥,施工速度非常快,当年立项当年完工,工期只用了158天,而且是西藏本土建设队伍设计施工建设的样板。1966年8月1日正式通车,当年是拉萨前往山南地区、日喀则方向的唯一之路,也是雅鲁藏布江江上的唯一一座公路桥梁。</p><p class="ql-block">作为咽喉要道上的重要桥梁,曾经戒备森严,由武警部队站岗放哨,夜间行车还必须关闭车灯才能通过。</p><p class="ql-block">曲水大桥所在的地方叫达嘎,“白马”的意思,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却在古时的西藏名声很响,因为这里有雅鲁藏布江上最著名的古渡口-达嘎渡口。当年靠着牛皮船和马头木船摆渡过往人员和牲畜;还因为这里有被称为西藏“桥梁之父”、“藏戏鼻祖”的生活在15世纪的西藏昂仁人汤东杰布所建造的曲水铁索桥,据说,汤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上相继修架了20多座铁索桥,其中,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所在的铁索桥是汤东杰布70多岁高龄时建造的最后一座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大巴过了曲水大桥后转往右侧,拐上了高险而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上这车不停地摇摇晃晃,好不容易翻越海拔5030米高的甘巴拉山口,过了山口就能眺望到蜿蜒曲折的羊卓雍措湖了。羊卓雍措湖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它的水源来自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湖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蒸发达到了一种奇特的平衡。</p><p class="ql-block">据西藏民间传说,羊卓雍措是一位天上仙女下凡变成的。藏族人崇拜羊卓雍措,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认为她是藏区的护法女神,所以羊卓雍措既是龙女又是护法女神的驻锡地,兼具了多重功能或神力。</p> <p class="ql-block">湖边有一块写有羊卓雍措的大石头,我们都很兴奋地想和这块大石头合个影,没有想到大石头的边上蹲着一只藏獒,吓得胆子小的人都不敢过去,牵着狗绳的藏民就是不肯把藏獒领开,胆子大的人跑过去拍照片了,等拍好照片,藏民会向你收钱,价格不贵,就五元人民币。我付了钱走上去赶紧让女儿给我拍了照,现在回看照片,我还用手摸摸藏獒的头呢,大概它也看到我给它主人钱了,所以它很乖的任我撸。</p> <p class="ql-block">每逢藏历羊年,虔诚的佛教徒都要绕湖一圈,这一圈起码需要一个月时间,这相当于他们去拉萨朝圣了一次,这样做后,佛祖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在藏民的心中,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视山川湖泊为神灵,要转山转湖。</p><p class="ql-block">据说,羊卓雍措湖水会随着光线的变幻,演变出千变万化的蓝色来,可惜我们到的时候天气不好,没有能体会出这多变的蓝色。</p><p class="ql-block">还有,羊卓雍措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是因为它还具有这么一个功能: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卦、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大致方位;然后到羊卓雍措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一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更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三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p> <p class="ql-block">离开羊卓雍措湖观景台,大巴沿着307省道往前开,羊卓雍措湖和省道一路相随了60公里后,我们在省道的一个转弯处,跨越了海拔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见到了卡若拉冰川。</p><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也是年楚河位于东部的源头。海拔5560米的卡若拉冰川背靠着西藏四大高峰之一海拔7191米的乃钦康桑峰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成的冰舌。具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渺处显露出来。</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着我们步行去看冰川,雪白的冰川从山顶往下延伸,距离路边大约有300多米样子。表现西藏抗英历史的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以及电影《云水谣》都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名气较大。可惜的是,1996年拍摄《红河谷》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情景,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那个时候真是不懂得环境保护,卡若拉冰川作为著名的古冰川之一,再也补不上这个缺口了。而且,随着世界上温室效应的加剧,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一年都在往上退去一大截。</p> <p class="ql-block">卡若拉冰川。</p> <p class="ql-block">冰川所在的山脚下,藏民们搭建了祭坛,拉起了五彩经幡,而那细细的冰瀑布飞流直下。过了卡若拉冰川后,山路逐渐平缓,道路两侧出现一片平原,这里就是有着“西藏粮仓”之称的江孜。</p><p class="ql-block">江孜是西藏的英雄之城,18世纪后期,英国人窸觑西藏地下的矿藏资源,凭借在印度设立的东印度公司,开始以“传教、游历、控险和通商”等方式进入西藏进行阴谋活动,他们先后占领岗巴宗、亚东、帕里等地,激起西藏人民的强烈反对,之后又相继占领堆拉、戈吾等地,矛头直指江孜。1904年4月,英国远征军600人从亚东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军民和白居寺僧侣的拼死抵抗,宗山上约5000名藏族军民抗击英军长 达3个月之久,直到宗山堡垒中的火药库被英军炮火击中,英帝国主义侵略者乘机占领宗山,西藏军民除了少数人突围成功,其它数百民藏军全部跳崖身亡。</p> <p class="ql-block">来到江孜县,参观了藏传佛教中比较有名的寺庙-白居寺。古刹背靠着宗山,是江孜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白居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历时十年竣工。藏语称之为“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它最初由江灵敏度王饶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于15世纪中叶的前半期(1418年至1436年)共同主持兴建。1413年饶丹贡桑帕(1389-1442年)为在江孜地区弘传佛教,乃邀请克珠杰到江孜主持教务,并将江孜庄园与上部城堡两地辟为建寺用地。于公元1418年动工兴建,公元1428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这座寺和其它寺院相比最为奇特的地方是:一它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三大宗教相融共存的寺院。它原来属于萨迦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进入,各派曾一度相互排斥,分庭抗礼,但最后还是互谅互让,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这个场景在西藏其它寺院里看不到的;二寺院里拥有白居塔-吉祥多门塔。</p><p class="ql-block">1998年,白居寺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白居寺的门口,上面悬挂着迎接北京奥运会召开的横幅,白居寺和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都属于后藏地区,历来都由班禅额尔德尼大师管理,班禅额尔德尼大师历来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大业,而且对老百姓也非常友善,深受藏族人民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扎仓是藏传佛教中进行宗教教育的建筑,也就是佛学院的意思。由于藏传佛教寺内有严格的习经制度,设有专门研究佛学学科的学院,藏语称为扎仓。</p><p class="ql-block">白居寺建造有17座扎仓,分别隶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夏鲁派、萨迦派,其中格鲁派有7座扎仓。</p> <p class="ql-block">在白居寺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始建于1418年,由尼泊尔工匠来建造的白居塔--吉祥多门塔,亦被称为“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这些工匠们耗工日百余万,历时十年才竣工。塔基占地2200平方米,为四面八角形状,塔高九层,高度为42.4米,由塔基、塔腹、覆盆、塔幢等组成,其中五层塔身部分线条明快,式样别致,显得庄严稳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塔西面的入口进去,沿着楼梯一层层转到塔顶端。塔内底层面积最大,全塔下大上小,逐层递收,全塔实辟佛殿76间,塔内开有108个门,门楣饰有异常精美的大象、狮子、飞龙浮雕。仅底层就建有佛殿20座,第五层建有东南西北佛殿4座,五层塔座之上有圆形塔瓶,塔瓶中部还有功能齐全,非常小的佛殿,四面门楣上绘有3米长的湿婆神的慧眼。第六层佛殿内供奉有高大的三世佛,佛像塑造甚为精湛,肃穆恬静,仪态庄重。塔顶为铜皮包裹的锥形十三天。塔内殿堂之内绘有十余万佛像,还另有千尊泥、铜、金塑佛像,所以称为十万佛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吉祥白塔建筑雄伟壮观,与白居寺遥相呼应。是一座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而建起来的塔,它被藏民们称之为西藏塔王。</p><p class="ql-block">白居寺的扎仓建筑。</p> <p class="ql-block">白居寺的措钦大殿,照片上只拍摄了一半,这也是一座很珍贵的建筑,高三层,底层是大经堂,有48根立柱,立柱上悬挂有许多古老的丝织唐卡,殿内北侧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据传是用1.4万公斤黄铜铸造。北面为觉康正殿,供奉三世佛铜像。其两侧另有东西净土殿,殿内的塑像风格不同,融合了藏传佛教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艺术风格。措钦大殿的二层主要为拉基大殿,白居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便在此召开。三层主要为夏耶拉康,殿内有坛城壁画,有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p> <p class="ql-block">寺后宗山上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白居寺里拥有许多壁画,题材有显宗、密宗、历史人物,还有西藏历史上88位大成就者与八思巴、忽必烈会面的场景。至于藏传佛教的宗教故事更是多多。</p><p class="ql-block">1957年时,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曾分别在江孜白居寺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参加庆贺藏历新年典礼。</p><p class="ql-block">远眺宗山上的江孜城堡。</p> <p class="ql-block">寺院里面种植了许多花卉,使整个寺院一股朝气蓬勃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离开白居寺,我们赶往100公里之外的日喀则市。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后藏的中心,这里有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当晚入住日喀则市的酒店里。</p><p class="ql-block">日喀则市也是日喀则地区行署驻地,它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面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边境线长达1573公里,占西藏全部边境线的50%,日喀则市西衔阿里,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和山南地区。大名顶顶的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日喀则市仲巴县杰马央宗冰川,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经日喀则市的仲巴、萨嘎等10个县,从地理上看,日喀则市在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有人说,因为它处于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所以历史上也称它流经的地区为后藏,这个说法其实不一定准确,我查了资料,18世纪清朝统治时期,西藏出现了两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一是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噶厦地方政府,一是以班禅喇嘛为首的堪布会议厅,两者都归清政府直接领导。堪布会议厅的最高首领是班禅大师,由其总理后藏政教大权,同时也是扎什伦布寺的最高领导。</p><p class="ql-block">日喀则市也是后藏的政治教育中心,这里地域广阔,山脉林立,平原地区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这里尽管很早就有人居住,但是还是比较荒凉的,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兄弟省市的帮助,日喀则地区发展还是比较快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大巴进入日喀则市区,看路两侧的路牌显示:有北京路、上海路、山东路等,凡是内地来支援过的省市,日喀则市会在城市扩建中使用这些省市的名称来命名道路,以表感恩之心。整个城市整洁有序,市中心主要街道也很繁华。</p><p class="ql-block">大巴把我们直接送到扎什伦布寺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藏语的意思是“吉祥须弥寺”。事实上它的全名很长:“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思是“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市最大的寺庙,它位于城西尼色日山东面山坡上,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扎什伦布寺在四世班禅以后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驻锡”是指过去僧人出行携“锡杖”,长期驻留一地就称为“驻锡地”。</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与拉萨地区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西宁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六大寺”。</p><p class="ql-block">1963年,扎什伦布寺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院,只见扎什伦布寺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着山势蜿蜒迤逦,周长有3000多米。整个寺院依山坡而建造,背附高山,座北地而向阳,殿宇依次递接,错落有致,疏密均衡,和谐对称。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公元1447年(明正统12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在一位大贵族的资助下开始主持兴建扎什伦布寺,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之后,每一任班禅都会对扎什伦布寺进行扩建。</p><p class="ql-block">清朝时,尼泊尔廓尔喀人曾入侵日喀则,寺庙内文物遭到抢劫。</p> <p class="ql-block">远眺沿着山体一字排开的座座金顶佛殿,不觉被扎什伦布寺雄伟的殿宇造型所震撼,寺院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佛殿和历代班禅灵塔殿。</p> <p class="ql-block">在寺院的中心位置有三座高大的白塔,这三座白塔是四世班禅建造的,金质的塔顶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有许多年长的当地人围绕着白塔和转经筒顺时针转经,白塔象征着友好、和谐,希冀藏传佛教各派和睦相处。</p> <p class="ql-block">大弥勒殿又称为强巴佛殿,这是扎什伦布寺最为引人注目的大殿,1914年,大殿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整个佛殿呈大阶梯状,层层收拢高耸,殿堂高30米,底层为长方型,外檐每个顶角各卧一尊狮子,上部的殿檐系缀铜铃,殿堂顶部以铜柱金顶装饰。</p><p class="ql-block">强巴佛像高达26.2米,其脸宽2.8米,肩宽11.5米,手长3.2米,耳长2.8米,佛像结跏跌坐在3.8米高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铸造这尊佛像,共使用黄金8928两,紫铜23450余斤,镶嵌佛眉间白毫就用去直径2厘米的特大钻石1颗,直径1厘米的钻石32颗,大珍珠300余颗,其它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当年雇请工匠110人,历时4年,工程浩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着未来的佛祖,代表着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据记载,强巴佛所披佛衣袈裟,第一件是第九世班禅于1917年缝制,第二件为第十世班禅于1957年重制,每次使用各种绸缎3100多米,丝线26斤,为世界上最大的袈裟。</p> <p class="ql-block">殿堂内色彩艳丽的老虎壁画。</p> <p class="ql-block">强巴佛殿前,经幡柱高高耸立,直指云霄。</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走到位于寺院东北部的展佛台处,这是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槃而建,后经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作了较大修建,建成于1468年,至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扎什伦布寺会举办隆重的展佛活动,将“过去佛”(无量光佛)、“现代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大幅刺绣佛像展挂在高达32米,台基宽42.5米,上宽28米,厚3.5米的展佛台的向阳面壁上供众僧和信徒们敬献哈达,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幡彩带直上后面的山坡。</p> <p class="ql-block">在展佛台旁边的是脱桑林扎仓大殿。</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共有8座,其中5至9世班禅灵塔祀殿被毁以后,十世班禅大师为5至9世班禅重修建了一座合葬灵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国)。1985年时,由国家拨专款780万元,黄金217.7公斤,白银2000斤,紫铜11277.5斤,水银1330斤,加上宝石、珍珠适量,以及大量建筑材料,历时三年竣工。</p><p class="ql-block">在灵塔殿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建造时间最早的曲康复,曲康复是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1570-1662年)的灵塔殿。1601年,罗桑·却吉坚赞任扎什伦布寺第十六任池巴(主持),他是西藏历史上非常有建树的大活佛,是著名的五世达赖喇嘛的老师。他一面重整寺风,一面到各地讲经说法,募集资金,扩建寺院。在他主持寺院六十年间,除重修和扩建了旧有殿堂外,又新建大小殿堂10余座,他还亲自从拉萨等地募集铜铁和金箔,修建了两座金瓦殿。1607年,他创建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在寺院内建立起完整的由显到密的学经系统,使扎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与在拉萨三大寺同等的地位。四世班禅活了94岁,由于他对扎什伦布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僧徒们为了纪念他,建造了曲康复这座豪华的灵塔殿堂。</p><p class="ql-block">建造这座灵塔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于1666年建成。灵塔高11米,其形制与达赖喇嘛灵塔相同。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殿内的壁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灵塔化费黄金2700余量,白银3.3万量,铜.8万斤,绸缎9000余尺,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共7000余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据史书记载:班禅圆寂后建造灵塔祀殿是从四世班禅开始的,而前面三世班禅(一世班禅葬在甘丹寺,第二世三世班禅葬在后藏安贞寺)并没有葬在扎什伦布寺。</p> <p class="ql-block">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建造也是最大的建筑,始建于1447年,至1459年落成,大殿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庞大的复合式建筑,面宽九间,进深七间,有48根柱子,可容3000余人诵经,是全寺达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大殿里面设有班禅讲经时的用的宝座。</p><p class="ql-block">殿前有一个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辩经的场所。殿堂内供奉的佛像除释迦牟尼佛及其大弟子外,两边柱子上还刻有建寺人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和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的立像,周围有宗喀巴师徒和80位高僧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措钦大殿阳台上的藏族汉子。</p> <p class="ql-block">在措钦大殿的殿堂主入口上方,有一块蓝底金字铭牌,上面是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扎什伦布寺的题字“护国利民”,1990年,江泽民主席来西藏考察时,当时的交通条件很差,从拉萨到日喀则非常不方便,有人就劝他不要去后藏日喀则了,江泽民不肯,说到了西藏,必须去日喀则。这块匾上的字就是那次来时题的吧!由于大殿内不能拍照片,就在大殿外面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措钦大殿的第三层是扎什伦布寺的堪布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措钦大殿周边的复合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去瞻仰了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的灵塔祀殿-“释颂南捷”。</p><p class="ql-block">1989年1月28日,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在日喀则圆寂,大师生前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西藏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为了表达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国家拨专款修建了十世班禅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国家拨出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建造的灵塔高1,52米。</p><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4日,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开光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释颂南捷”-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灵塔祀殿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里面建筑很多,还有甲纳拉康(汉佛堂),这是四世班禅在1642年建造的,是他为了密切与清廷的关系而专门修建的,殿内特设一室,供祀乾隆皇帝画像,像前还有一块“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以表示对清廷的臣服和敬意。与其毗邻的会客室,布置得庄严肃穆,古朴大方,是清廷驻藏大臣或中央要员向班禅宣读圣旨和交谈之处。堂内还陈列着清代皇帝赠送给历代班禅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寺出去时,天色已晚,看见喇嘛们在他们的僧舍旁交谈。</p> <p class="ql-block">具有藏族风格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内还建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大经学院(扎仓)。</p><p class="ql-block">脱桑林、夏孜、吉康是研习显宗经典的扎仓,阿巴扎仓是全寺的密宗扎仓,是由四世班禅于1615年主持修建,1994年重建,是扎什伦布寺最早修习密宗经法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我们出来时,碰到三个小喇嘛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年长喇嘛往寺院里赶,遵老爱幼是佛家的传统美德,对此我印象不错。到底是班禅额尔德尼领导的后藏,民风纯朴,长老有序。</p><p class="ql-block">听导游说,西藏的喇嘛住在寺院里,国家还每个月发给工资的。</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自四世班禅开始,成为历世班禅的驻锡之地,现在寺内有890名僧人,年纪老的僧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善养。</p><p class="ql-block">这次来西藏,我觉得后藏的江孜白居寺和日喀则市的扎什伦布寺都是很值得一游的地方,当然,如果再按排去一下离之不远的喜马拉雅山脚下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就更圆满了。无奈,2008年时的交通太不方便了,放在14年后的今天就不一样了,大道通衢,可以一路直达珠峰大本营。</p><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入住日喀则久木亚美国际大酒店,酒店条件不错,女儿就洗了一个澡,没想到感冒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气急,人躺不下去,半夜3点钟起来给她泡了一碗面条,也没有吃多少,量了体温是37度,吃了自带的感冒药,熬到凌晨六时,她讲心跳快得不行,马上决定去医院。打的去了日喀则急救中心,医生说药吃的都对路,主要是缺氧引起的,要马上吸氧。于是马上趟床上开始吸氧,吸上氧后心跳减缓,好受很多。<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来,在高原地区洗澡要谨慎。</span>这天我们上午九点半出发返回拉萨去。</p><p class="ql-block">后面还有两天行程,且听下回分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