歴史不會忘記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记得“二战”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军说过一句名言:英雄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渐渐隐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共和國大尉 楊体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他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把自己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在平凡的人生中讴歌了人类最伟大的精神,那就是对正义和善良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在丽江永胜县城,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一位拔枪毙飞鸟,百步能穿杨的“杨大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曾经善用双枪的共和国老兵,真实名字叫杨体芝,老家在山东郓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战倭寇梁山双“二十响”</b></p><p class="ql-block"> 公元1942年山东郓城的冬天特别的冷,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庄子里冻死饿死了很多缺衣少食的村民。加上日本鬼子隔三岔五的“清乡”行动,更是搞得庄子里人心慌慌,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杨体芝突然“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也没有人过问他去了哪儿。因为在那个年代,只是死几个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半年以后的一个深夜,杨体芝的身影突然又出现在庄子里,只是让撞见到他人惊讶的是:他的腰里多了两把“八响”。杨体芝在老家只待了半夜,但是“杨家儿子上了梁山当了游击队”很快在庄子里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上山打游击要是让日本人知道了那是要杀头的!”杨体芝说,为了保护家人不受牵连,杨体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悄悄摸进庄子维持会会长的家里,把两把“八响”重重地摆放在堂桌上放出狠话:“如果谁敢把我参加游击队的事传出去,就灭他全家!”维持会长怕得两腿得瑟,冷汗淋淋。见过杨体芝的那几家人知道这事后,再也不敢声张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庄子里都说杨家儿子失踪了,或是死了,一直到公元1955年的6月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1945年3月,杨体芝所在的游击队被中国共产党改编为山东6纵队五团二营,杨体芝任二连班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梁山北边跟小日本打了4场大的战斗,印象最深的是夜袭日本兵营的那场战斗了。”杨大尉告诉记者。</p><p class="ql-block"> 据杨体芝回忆,杨体芝有一个舅舅被抓去梁山北镇一个日本小队驻军的兵营里当伙夫。为了有效打击小日本鬼子,杨体芝派人带着信物去跟他这位舅舅联络。后来,恨透了小日本的舅舅悄悄把里边的情况捎信给了杨体芝。杨体芝立即把情况向上级报告,组织了一场漂亮的夜袭,在兄弟部队的帮助下,一举全歼了那个日本小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体芝告诉记者,在那场战斗中,他们二连冲锋在最前面,收获也很丰厚,缴获除了一些“三八大盖”外,还有两挺“歪把子”!最让他高兴的是,从此他用上了他最喜欢用的“二十响”!</p><p class="ql-block"> “在战场上,要想活命,就得训练好本领,我的枪法就是在战斗中炼出来的!”杨体芝自豪地说。</p><p class="ql-block"> 打日本鬼子,在梁山上没有人不知道二连,在二连没有人不知道杨双“二十响”。战争造就了英雄!杨大尉从用双“八响”到标配双“二十响”,打成了小有名气的杨双“二十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刚正可爱的共和国大尉</b></p><p class="ql-block"> 说起杨体芝的军旅生涯,可以用枪林弹雨、身经百战、舍生忘死、大公无私这些优秀的词语来形容,甚至仍觉得不够表达对“大尉”的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杨大尉,从打小日本鬼子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再到后来大西南剿匪,参加过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历数战斗大小百余战,身上枪伤、刀伤、弹伤无数。<b style="color:rgb(237, 35, 8);">虽然杨大尉现在已经是92岁高龄,体重不过70斤,而且有些老眼昏花,但是他的英雄气息尚在。他就像一个永不消退的磁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并矫正着今天似乎已经被物质欲望吞噬了的逐渐远去的正义与善良!杨大尉,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人们敬仰英雄,是因为他的骨髓里有着一种对人类,对民族的无上善良与忠诚,以及对敌恶的无限蔑视与抗争。</b></p><p class="ql-block"> 正是他这种对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与无私,1955年杨体芝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尉军衔。</p><p class="ql-block"> 5年前,电视连续剧《亮剑》在全国热播,据杨体芝的夫人说,只要有台播出,杨大尉都要看,不知看了多少遍,而且每一次都会看得热泪盈眶。大尉告诉家人,他就像电视剧里边的“李云龙”。</p><p class="ql-block"> 杨大尉参加革命以来,一向奉行“冲锋在前,命令不到,不下火线”的革命气节。这可以用二战时期国外一位著名将军的话来说:在战场上,只有勇敢的人才配活着!在历数战斗中,大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1947年他荣立二等功一次;1949年再次获得一次二等功;1956年被授予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份执着的还款单</b></p><p class="ql-block"> 出身贫困农村家庭的杨体芝,教育子女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并一直身体力行。大尉有三个子女,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如今已经是四世同堂了。</p><p class="ql-block"> 大尉从山东郓城参加革命一直打到云南边陲小镇,直到1965年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用大尉的话来说,之所以会转业到永胜,主要是因为永胜到山东郡城要比起从怒江回去要近得多,参加革命这么多年,回家的渴望一直成了大尉不可完成的一大梦想。也许我们用现在的观念和现代的交通来看,似乎觉得我们的大尉的举动很可笑。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份执着的乡愁足可以感天动地了。</p><p class="ql-block"> 大尉有一个红漆的宝贝木箱,极其普通,但是又特别珍贵,里边珍藏着大尉所有的宝贝,有各种证书、军功章。其中还有一份非常特别的收据——1987年元月2日杨大尉退还永胜县商业局230元桌椅款的收据。</p><p class="ql-block"> 对此,永胜县商业局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一段平凡的感人事迹:1987年杨大尉离休后,搬到现在凤鸣乡的新家,永胜县商业局领导搬了两套桌椅给他,遭到杨大尉一再推辞。后来那为领导生气了,杨大尉没办法,只得勉强收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杨大尉就按当时市场价格到商务局支付了23元现金。杨大尉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困难,我们不能随便占用国家的财物。永胜县商务局领导扭不过他,当时也没有收据,就用一张《领条》改作《收条》,开出了这张特别的收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浩然正气光照后人</b></p><p class="ql-block"> 采访中,杨大尉自豪地说,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他自从参加革命后,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洗礼,在原则上从没有犯过错误。他告诉子女:“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定要忠于人民,忠于党。一定要相信党,相信组织,不准贪污,不要腐败,要艰苦朴素,不犯错误。”</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共和国大尉杨体芝,一个简单、平凡的革命战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与杨大尉及家人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后记: 杨大尉在我采访结束后第二年就“隐去了”,让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可爱的共和国大尉吧!虽然杨大尉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仍在,他就像一个永不消退的磁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并矫正着今天似乎已经被物质欲望吞噬了的逐渐远去的正义与善良!杨大尉,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人们敬仰英雄,是因为他的骨髓里有着一种对人类,对民族的无上善良与忠诚,以及对敌恶的无限蔑视与抗争。</b></p><p class="ql-block"><b> 注:</b>该报道发表在《云南经济日报•今日云南》“抗战胜利70周年”专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