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从小品《捐助》学懂心理学的“超我”、“自我“、“本我”。</b></p> <p class="ql-block">超我 自我 本我</p><p class="ql-block">人格结构是由超我,自我,本我组成,调节人的行为。下面以舞台形象赵本山,王小利,寡妇为例,说明超我,自我,本我这些抽象概念,于心理学爱好者分享。</p><p class="ql-block">小品巜捐助》,描述赵本山(用演员名代替角色名,以下同)拿存折到县里取钱,存折上有3万,是赵本山与亲家王小利种地卖粮挣的血汗钱。赵本山替王小利取1.5万,明天相亲娶老伴急用。到县里正赶上一个寡妇的儿子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搞集资。赵本山出于善心捐了3千。回到家刚坐在炕上,电视台来采访他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时他才发现捐助时多按个0,把存折上的3万全捐了。这时王小利不干了,我这堆干柴烈火着急相亲娶老伴,没钱怎么办!赵本山说既然捐了钱就不能再拿回来。</p><p class="ql-block">冲突发展到极点,赵本山滩牌了:</p><p class="ql-block">“你是要脸,还是要钱”?</p><p class="ql-block">要脸:就是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钱己捐了绝不能拿回来,这是“超我”的行为,按道德原则办事;</p><p class="ql-block">要钱:就是只故自己不管别人死活,这是“本我”的行为,不顾道德和环境,只是满足本能需要,按“本我”原则办亊。</p><p class="ql-block">王小利说:“我要老伴",</p><p class="ql-block">要老伴:这是“自我"的行为,按现实原则办事。</p><p class="ql-block">他的做法是你捐3千我也捐3千,符合“超我”原则。剩下1.2万明天相亲娶老伴,这符合“本我”原则。王小利缓解了超我与本我的冲突,又符合现实条件。王小利是自我强的人,他的作法,既满足超我,也满足本我,又符合现实条件。</p> <p class="ql-block">赵本山按“超我”的道德原则办事,是超我表征。王小利按“自我”的现实原则办事,是自我表征。那么谁是“本我"呢?剧情里的另个角色一—寡妇。 寡妇既然收了钱,解决了燃眉之急,应该时可而止,见好就收,可是她要强行嫁给赵本山,还强行把儿子给赵本山,“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我们娘俩的后半生全靠你了”。这样做她的性需求,钱需求都解决了。这里没有超我,没有自我全是“本我”。在这个时间点上,她按“本我”本能原则办事。 在《捐助》的舞台角色中,赵本山是“超我"表征,王小利是“自我”表征,寡妇是“本我"表征。 超我与本我是冲突,超我的职能是指导自我,监督自我,压抑本我,让人的行为必须十全十美。本我是只要性满足,追求快乐,是心理能量的源泉。自我的职能是既要符合道德要求,又要满足本我的本能需要,还要接受现实环境的限制。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自我面对三个暴君:超我,本我,现实。不满足超我,违反法律道德。不满足本我,人不能活也不能延续后代。赵本山没有3万,此事也不能发生。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神经症,抑郁症是超我太强,人的正常性需要不能获得满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贪得无厌的人,是本我太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心理健康的人是自我强大,行为既能满足超我,又能满足本我,还能符合现实条件。 我们要真正做个自我强的人,应该是,既要符合超我,又要满足本我,还要考量現实条件。这是一个哲学式的行为原则。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个人要想快乐的生活,就要加强自我,在符合超我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本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