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批评王铎书法

黎德良

<p class="ql-block"> 濯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书法上说,古人不可超越!这几乎是一种共识,已成定论的事。这样说有它一定的理由,而且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个人以为这种说法只能算是经验之谈,而非理论之实。从科学严谨的态度出发,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不可超越之说的最有力依据是古人创造了经典,已经形成了评价体系中的最高标准,成了后学取法的对象。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如此说来确实没有了超越的理由。但是,艺无止境!从这一观点上说,“古人不可超越!”的说法至少在理论上不是完全能站得住脚的。如何破此危局?个人作过以下思考。</p><p class="ql-block"> 书法到底有没有经典?如果我们把王羲之的《兰亭序》看作是经典的话,我们得问一问,王羲之自己是不是同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从相关传说的故事来看,王羲之只是把《兰亭序》当作一个草拟的序文草稿,只是后来誊写的时候没有写出相对更好的来。也就是说,《兰亭序》在王羲之本人看来并不是什么经典,至少没有达到其心中所仰望的圣域!王羲之认为张芝的书法比自己强,而且是强在功底上。所以说,后人评价的《兰亭序》是历史经典,连王羲之自己都不会承认!书法经典到底有没有呢?有!它只能存在于书法家的理想里,现实中是永远都不可能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确立最高标准有没有问题?既然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经典,那么最高标准的确立也就不攻自破!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即使我们把《兰亭序》确立为了最高标准,这个最高标准也只能是相对的,而不应该是永恒的!只有这样才真正有益于后人,有益于书法整体上的发展,才能给后人留足精进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前人是怎么实施超越的呢?王羲之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比钟繇感觉稍强,比张芝也能尾随其后,如果自己也能像张芝那样用功的话肯定不会比他差!这里道出了羲之可以超越前人的秘诀,就是“用功”二字。需要用功的地方太多了,那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用功呢?</p><p class="ql-block">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文武同道!都得身怀绝技。所谓超越就是要能胜出。从武的说,最强莫过于一招制敌!如关云长的拖刀计,罗成的回马枪,陈咬金的三板斧。还有民国时期的武术家李书文,因为其枪法、拳术天下无双而得“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之美誉。练就绝杀武功才是武术家的制胜法宝,而非花拳绣腿!其实书法也是一样,就是要有真实过硬,令别人难以企及的看家本领。如钟繇的反捺,颜真卿的槌棒竖,王羲之的铁画银钩等。就书法而言主要有八法,即侧(点)、勒(横)、努(直)、趯(钩)、策(斜画向上)、掠(撇)、啄(右边短撇)、磔(捺)。其中又以点法为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点法之外的七法都是从点法中化来。所谓八法俱备说的就是这八种笔法都能熟练掌握,做到手到擒来。就是说,只有从根本入手,超越前人的绝笔才有胜率的可能!所以找到通往这一目的路径才是解决问题的法码。</p><p class="ql-block"> 超越前人绝笔应该靠什么?正所谓归帆自远,就是说要行得正才能走得远。绝笔之法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靠不断的摸索前行才能得来!除了努力之外,辨证哲思的能力是关键。辨证哲思的作用就是在没有出路,没有努力方向的情况下,帮助自己找到出路,找准方向。所谓哲思,就是没有标准,没有终极的答案,只有永不停息的思考思考再思考!要想得到绝杀之功,没有这个思想的本质是不可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哲思之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看到这句话之前,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在同一棵树,甚至同一类树上的树叶都是相同的。只要认为相同,我们就不会去思考它是否不同的问题!不思考就不会去验证!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就停滞下来了。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书法上,书法水平就不能得以继续发展。相反,当我们认识到树叶的不同特性,就可能想到自然规律的不完全统一性。也就是说,道是概念性的,而不是标准化的。所以,书法只能概念化,而不能以标准化!由此可以断定,标准化是学习书法的死路,概念化才是学习书法的活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概念化是含糊的,包含阴阳两道,既可用于学,又可用于思,属于辨证治学,是承启之道。所以唐代大书法家李邕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p><p class="ql-block"> 古人不可逾越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除了标准化的死学不行,过于泛滥也会成灾。这就是后人超越不了古人的主要原因!因为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学习书法同样要有选择,要抓重点!过于泛滥,就会停留表面深入不下去,只能学些皮毛。如此不要说超越古人,就是靠近都成奢望!</p><p class="ql-block">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与董其昌齐名。其于书法广泛涉猎,用功甚勤,成就不俗。有的人甚至认为其书法已经超越了王羲之!这涉及到一个认识水平的问题。在我看来,与王羲之相比肯定是个笑话!若与同时代的傅山相比或可薄胜一筹。就连当代的林散之也自认为功底要胜于他。虽然我并不这么认为,但或多或少的也能说明一下问题。正面的说,王铎算得上一个百年难遇的书法奇才!而禀其天赋却没有走向星辰大海,不能与古圣先贤一较高下实为一憾!然究其最主要原因便在于哲思辨证的能力不足,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过多心思用在花拳绣腿和形式的变化上。这是后学需要从中吸取的重要教训!</p><p class="ql-block"> 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认为闻道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学习书法也是一种闻道的手段,是通往求道的桥梁,其意义自然不必多说。我想要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是一枝蜡烛,既然燃烧是做人的本性,那就不妨尽情的发挥,放发最大的光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