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市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续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号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加强商协会建设,激活商协会活力,汇聚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提升我市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整体竞争力,助力我市走在前、当先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h3> <h3>一、加快异地鹤壁商会建设<br>异地鹤壁商会是在外鹤壁籍企业家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有效平台;是回馈家乡、回归家乡的有效载体;是我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有效桥梁,是树立鹤壁形象、宣传鹤壁发展的有效窗口。加快异地鹤壁商会建设,一是摸清底数,澄清家底。全面摸排在外鹤壁籍企业家信息,弄清楚有多少、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样,建立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加强建设,壮大力量。以市、县两级共同发展为原则,在鹤壁籍企业家分布密集、优势明显、条件成熟的城市指导成立商会,扩大异地鹤壁商会队伍,为未来开展活动搭建组织平台。三是建立机制,发挥优势。发挥“乡情优势”,建立本地与异地鹤壁商会定期交流联系的机制,叙乡情、话发展,激发在外鹤壁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回乡兴业的热情,使异地鹤壁商会成为联系家乡的“联络办”;发挥“资源优势”,瞄准对应我市产业链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关键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建立并加强联系,引导他们来鹤考察、投资,使商会成为推动我市招商引资的“招商办”;发挥“窗口优势”,加强对外宣传和异地鹤壁商会及会员企业间的合作,把异地鹤壁商会与会员变成我市对外宣传的“外宣办”。</h3> <h3>二、强化我市本地商协会建设<br>在市场体系中,政府通过商协会加强与企业沟通,企业通过商协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密切与政府的关系。一是打造综合服务性商协会。加大对我市商协会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全市行业商协会进行优化整合,培育示范性行业商协会,增强商协会活力,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抱团取暖、行业自律的作用,把商协会打造成会员企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政企交流的平台。二是建立健全商协会管理的“三项机制”。完善综合评价机制,针对每年商协会活动的开展情况制定综合评价制度,从服务会员、社会责任、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评价打分,评价结果建档留存;建立商协会工作奖励机制,对于评价优秀、对行业发展贡献突出的商协会,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支持商协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健全商协会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对不正常开展工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商协会要求限期整改或依法予以撤销。三是完善行业商协会建言献策机制。行业商协会掌握着本地行业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可鼓励其深入本行业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意见建议,为政府及金融部门分类指导帮扶提供有效参考;可邀请行业商协会参与我市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协助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h3> <h3>三、凝聚商协会强大合力<br>商协会的建设,需要各部门各方面的协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商协会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一是做好统筹谋划。以“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建设为总体要求,以培育“四好”商协会为载体,统筹推进商协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为商协会作用发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发挥行业管理部门作用。行业管理部门要对本行业领域内商协会积极开展政策和业务指导,把商协会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为商协会作用发挥创造条件、提供舞台,逐步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商协会更好发挥作用提供支持。三是强化商协会价值认同。商协会是来自同一地域或同一行业、有着共同诉求和共同目标的成员自愿而紧密地站在一起,要不断强化这种价值认同,巩固商协会的地位和权威,增强商协会的影响力、号召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