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云开日出——徐海云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只要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计算还有多少天才能到下一个“年”。因为心情太迫切,我常常数着天过,越数越觉得时间漫长,越数心里越着急。最后索性不数了,打算把它彻底忘掉,可是到了腊八,那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又提醒了我,于是我又开始热切地盼望过年了,我又开始数日子了:还差二十天、还差十九天、还差十七天……终于,年被我盼来了!</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母亲早就作好了准备。她磨了几缸面粉:红薯面、小麦面、玉米面、还有两瓢绿豆面。母亲用小麦面、红薯面和玉米面做成了白面馒头、白面包子、黑面菜团子、金黄色菜团子。这些馍馍堆放在一起,色彩鲜明,让人一目了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最好吃的是白面馒头和白面包子,其次是金黄色的菜团子,最不受欢迎的要数红薯面菜团子了。但是若是平常,我们还吃不到它哩!</p> <p class="ql-block">  过年光蒸这些馍馍是不行的,还要炸丸子和麻花,那样才显得年味十足。炸丸子要用绿豆面才好吃,味极鲜美,我们都喜欢吃。因此母亲每年都要磨两瓢绿豆面,专用来炸丸子。</p><p class="ql-block"> 丸子炸得很多,把个篮子装得满满的,我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母亲不会阻止我们。麻花炸得很少,一共只有几十根。我们不能随便吃,想吃要经过母亲允许才行,如果偷着吃,那是要挨骂或挨打的。因为母亲要留下一些,等年后舅舅来接她时带着,这样就不必再花钱买礼物了。我们虽然都反对她这样做,但不顶用,母亲说:“怎好意思两手空空的去走亲戚?”现在想想,母亲确实做得对!</p> <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家过年,主要过的是“年三十”中午。这天的午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母亲会为我们张罗许多菜品,像豆腐、豆芽、海带、白菜、粉丝等都会炒上一碗,还有一道“硬菜”没有告诉大家,那就是我们日日盼望的“大肥肉”。那时炒肉,从来不炒瘦肉,因为瘦肉含油少,不香,不解馋,所以那时的农村人根本不买瘦肉;要么不买肉,要么买肥肉,吃一块是一块,嚼碎了满嘴都是油,那真叫一个“香”!让人回味无穷。我因为盼望过年,主要是盼望吃到这顿饭。尽管母亲已经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好吃的东西,都毫无保留的拿了出来,任由我们去吃(也包括藏起来的麻花)。但是那些东西对我们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因为我们要留着肚子盛肥肉!</p><p class="ql-block"> 这顿饭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我们平时从不吃肉,甚至连蔬菜也不容易吃到。如果有客人来了,母亲就会端一碗黄豆到豆腐店里去换两块豆腐,再和两个萝卜掺在一起炒,熟了以后盛在两只粗瓷碗里,再端到那张放在堂屋里的破旧不堪的小餐桌上。</p><p class="ql-block"> 吃饭时陪客人的只有父亲和母亲,或者只有他们其中的一个人,我们只能躲在厨房里吃饭。母亲炒的菜很少,一般不会给我们留菜。我们要想吃菜,就只有等客人吃过饭以后,母亲把剩下的菜端回来才能吃到。只要母亲把剩菜端回厨房,我们这群馋猫立刻就会一拥而上,争的争,抢的抢,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剩菜吃个精光。那场面就像一群饿狼遇到一只小羊一样的热烈。</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比我童年时的“年饭”还要好。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早已不足为奇。虽然如此,人们对过年依旧充满向往之情。现代人喜欢过年,自然和那时候的我们不同,他们不是为了吃顿好饭,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与家人团聚,以解他们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农村人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潮流,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们逐渐由穷变富。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得必有失!打工挣钱虽然是件好事,但是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却也让人尝尽思念之苦。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游子们会思念家人,家人也同样思念着游子。但有了“过年”的传统习俗,游子和家人们也就“相见有期”了。</p><p class="ql-block"> “ 过年”,我童年时喜欢,现在依然喜欢;因为我对它寄予了新的期望和寄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徐海云:淮北市作协会员,喜欢用诚恳、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生活。</p>

过年

母亲

我们

菜团子

炸丸子

红薯面

喜欢

盼望

思念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