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情水墨小品,意趣浓!

伯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典风情水墨小品,意趣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我很庆幸有画画的手艺,能用画笔记录下真实的自己。有人懂我当然最好,无人喝彩,至少也能见证成长的轨迹。对于现有的一切,我都感激。生活和工作都在继续,如同“弗弗里”的魔石,永不停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谢晓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晓虹的水墨小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文化感,她的色彩和笔墨混沌在一起更增加了表现方面和空间和视觉上的空间,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的常规样式以白当黑,以无胜有,这和中国传统的精神是密切联系的,谢晓虹的作品具有象征性的意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ul class="ql-block"><li><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谢晓虹</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七十年代末生於香港,曾获第十五届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首奖、2004年度香港中文文学奖小说组冠军、第一届大学文学奖小说及散文组冠军、个人首本小说集《好黑》获中文文学双年奖首奖、第十六届中学生好书龙虎榜十大好书,再由台湾宝瓶文化出版台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任职校内语文导师,2006年发起香港文学杂志《字花》。</span></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建军七十周年全国美展,纪念延座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优秀作品展,中国艺术大展——历史画和主题性创作展等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重要展览,并获省展金、银、铜以及学术奖多次。获楚天文华美术大奖和“屈原文艺奖”提名奖,。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谢晓虹自选画辑》、《都市言情》。代表作品有《鲁迅与史沫特莱》、《痕迹》、《兄妹开荒》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晓虹推出的每一次作品都以精纯的技艺和精彩的内涵让观众眼前为之一震并在国内大展中频频获奖,引得中国艺术圈的热切关注。谢晓虹的前期作品沉醉于古典美学符号的审美趣味,画面像油画般厚重凝重,光线朦胧,色彩华丽,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人物表现的是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农耕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期创作的古典仕女画,略大的头部,弯眉细眼和小嘴,纤细优雅的身躯,这一从民间艺术形象中剥离出来的人物造型形成了独特的谢氏艺术符号,画面流露的是浓浓的中式古典风情,追寻逝去的如梦一般的时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谢晓虹作品更趋自由,张弛有度,作品中散透着画家成熟自信平和的独有气质和风格魅力。谢晓虹的画总能引领我们美的思维和美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影像的迷恋由来已久。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记录方式产生的对于“过去”与“未来”、“永恒”和“缺失”两种迥异心理感受的体验。“回忆就是诗意的创造”,老照片正好具备这样的审美功能并提供给我们对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迅与史沫特莱》的创作正是从历史的影像中抽离出具有文化符号的人物和事件来进行创作的。古典的美学气质和深沉的厚重笔法,在墨色变幻的光影间完成了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真实人物、典型事件的设计与叙述。坐于藤椅中清晰的鲁迅和立于远处朦胧的史沫特莱,一坐一立,一实一虚,看似无关联的人物,构成了一个虚拟却真实的空间,珂勒惠支的木刻版画既是背景也是主题,加深了对于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刻画。黄棕色的色调传递久远和深沉的气息,营造出整幅作品的历史感与崇高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形式即内容。形式的准确决定作品主题表达的准确。传统意义上的工笔语言已不能满足作品的审美需要,突破工笔画的传统经验,在反复的“破”与“立”之间,形成厚重的视觉语言,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俄国著名肖像画大师鲍里斯·扎博罗夫主张绘画描绘人类存在的心理,“主题表达出独特的能力:同时朝向画的背景和我们的记忆空间,进入我们内心最深处。”我以为这是作为肖像画家所需具备的才能,也成为近年来我创作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