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

无修

<p class="ql-block">昌珠寺与桑耶寺、雍布拉康并称“山南三圣寺”,也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殿。</p><p class="ql-block">昌珠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城泽当镇约两公里,属于松赞干布时期的早期建筑,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造时间应该比它附近的西藏第一寺——桑耶寺还要早100多年,和拉萨大昭寺是同时代的建筑。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重要建筑有大门、“乃定学”、措钦大殿名“乃定当”,大殿主像是莲花生。措钦大殿东西长45米,南北宽29米,里边有天井天棚,经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间,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差不多。殿内有12座佛堂。</p><p class="ql-block">在周围回廊处,有相对比较新的壁画,从五世达赖壁画,到佛祖本生转,<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花生大师八变,</span>以及二十一度母等形象的壁画。还有很多噶举传承祖师,以及密勒日巴的造像, 其中回廊外的侧殿,还有一处单独的愤怒莲师的侧殿。</p> <p class="ql-block">一则传说是:当文成公主初入藏时,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全域的地形极似一仰卧的罗刹女,极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须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四肢建庙以镇之。于是昌珠寺便屹立在了罗刹女的左臂上,而大昭寺为心脏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个说法是:“昌珠”是藏语“鹏与龙”之意。相传吐蕃王松赞干布时代,当时此地为一片大水,内藏毒龙,松赞干布想泄水筑城,用法师之计,以大鹏降龙,7日水干,筑基建寺,而在昌珠寺门口有一处新建成的大鹏金翅鸟降服恶龙的雕像,估计和这一传说相关。</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毁坏及修建,现在的昌珠寺很难看到1000多年前的遗迹了,但整个建筑结构还保存着那个时期的建筑风貌,和大昭寺的建筑结构很是相像,类似一个二进的院落。大门进去就是一个小院落,院落四周是两层建筑,一层回廊画满了壁画,二层是僧舍。再往里走就到了他的第2进院落,也是寺院的主体建筑,拉康大院。前部为天井院落,后接措钦大殿,围绕院落和措钦大殿建有转经回廊。和大部分藏传佛教寺院一样,整个寺院由12个拉康组成,其中以祖拉康最为重要,主供三世铜佛造像,两侧塑有八大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镇寺之宝——珍珠唐卡,用珍珠串起成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坚期木厄额松像),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木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镶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span>卡中的观音像物栩栩如生,悠然自得地坐在莲花宝座上,与往常见到的端庄严肃的“观音像”略有差异,“她”给人更多的亲近感,人物与旁边的花、云朵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幅珍珠唐卡原本属于孜措巴寺,后来寺庙毁于战乱,珍珠唐卡也在民间流落辗转,直至重现人间,轰动了整个西藏。</p><p class="ql-block">1961年,昌珠寺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珍珠唐卡也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幅价值连城的唐卡经历了风风雨雨,战乱、朝代的更迭,却被保护得如此完整。现在已经是昌珠寺的镇寺之宝,也是西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文物遗存之一,更是西藏乃至世界都罕见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以前珍珠唐卡一年只展示一次,平时都是卷起来收藏着,后来发现,老是这样触碰、摩擦,不论是织锦还是珍珠都更容易被破坏,于是寺管会就定制了镜框将珍珠唐卡镶嵌起来,中间还要放上防潮、防虫的藏药,这样既能保护唐卡的完整,也能方便游人参观。</p><p class="ql-block">因为珍珠唐卡是用线串连珍珠绣制而成,任何一颗被损坏,都有可能使得整个唐卡脱落。镜框之外,还设置了一道玻璃墙,还有专门的僧人看管负责。不定期的还要对唐卡、玻璃相框进行检查,昌珠寺内几十个红外线探头24小时监控。</p><p class="ql-block">因为珍贵,想要拍照留念也是不被允许的,只能多看几眼,将“她”慈祥的面容印在脑海。</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缂丝唐卡”,相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缂丝释迦牟尼像,像高2.92米、宽1.72米,释迦牟尼着红色袈裟,袒右肩,袈裟上饰八珍宝(即法轮、白海螺、白伞,幢、莲花、水罐、金鱼、吉祥结);肌肤为金色,蓝色高肉髻,背光中遍饰莲花,结跏趺坐于覆莲座上;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像左上为太阳,正中为三足金乌,右为月亮,其中有玉兔在桂树下捣药。像上端有梵文两行。整幅唐卡织法平整、紧密,极为精美绚丽,属明代缂丝像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闻名全藏的“如我一般”莲花生大师圣像最先是供奉在雅砻玻璃洞。此像由莲花生大师的弟子二十五君民之一的玉扎宁布的化身法主都垂热钦(或名众生怙主藏巴加热.益西多吉)铸造,据说都垂热钦在西扎山脚下的赞塘娘堆岗熔炼各类天人珍宝铸造莲花生大师像的下半身时,上半身从空行刹土飞落。在多钦哲于1810年访问雅砻玻璃洞时仍在,后为信众方便朝拜瞻礼,十世班禅大师住世时特许移请佛像至山下著名的昌珠寺二楼莲师殿供奉。</p> <p class="ql-block">能言度母——这尊度母像的心间藏有白宝石,对之祈祷,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此度母像先后多次开金口,故人称“开口度母”,非常著名。</p><p class="ql-block">昔日度母手持酥油供品,后换成金质长寿宝瓶和孔雀羽毛伞盖。另据《后藏鄂日寺曲君森格堪布传》中记载:昌珠寺中供奉的开圣口度母佛像是由大译师毗卢遮那亲手塑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