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知青月岁(28)

张盛启

<h1><b>  </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后知青岁月(28)</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沈阳变压器厂技工学校 </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笔者/盛启</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10月15日,沈阳变压器厂职工俱乐部,能够容纳1700多人的座位上,坐无虚席。来自全沈阳市各个技工学校的师生代表们齐聚一堂,他们代表着沈阳市54000多名79届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的由沈阳市劳动局和共青团市委共同举办的沈阳市79届技工学校毕业典礼暨市级技工学校优秀三好学生表彰大会。</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上,市里有关方面的领导作了重要的讲话,首先他对沈阳市各个大型国有企业创办的技工学校,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发展理念,为发展生产、扩大内需的迫切要求,所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专业技术工人队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接着有的技工学校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的办学成果和取得的成功经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次大会上我作为全市仅有的七名(指高定一级工资奖励)沈阳市优秀三好学生的代表,也做了专题发言。</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市里有关方面的领导,向获得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代表颁发了奖状和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两年时间的沈变技工学校的学习生活也随之告一段落,新的工作正向我们招手,新岗位正向我们招唤,新的目标需要我去完成,新的任务正等待着我们去挑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起当年评选市级技工学校的三好学生,无论是从政治素养方面的层层筛选和推荐,还是通过体育测试达标,基础理论统一考试到最后实践操作的全面考核,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创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激发和鼓励广大技工学校的学生奋发有为,拼搏向上,成为又红又专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技术工人。它的标准之严、规格之高、奖励之丰也是前所未有的。 </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一般在60岁以上的人才能知道,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职工工资等级分为学徒工、一级工、二级工、三级工……最高为八级工。</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用学徒,只要跨入工厂大门,工资就为一级工,即33元/月。正常情况到第二年便涨到二级工,即38.9元/月。至于三级工及以上那就等吧,据说从文革开始至80年代初期的14~15年期间,企业职工的工资从未调整过一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技工学校市级三学生奖励标准也有两个:即“提前一”和“高定一”。什么叫"提前一"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前一”顾名思义,就是提前一年享受二级工工资,说白了就是技工学校毕业后直接拿二级工的工资,省去一年的一级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定一”是指技工学校毕业后,一开始工作就高出二级工一级工资,即直接享受三级工的工资标准,即45.8元/月。要知道当时这个标准可是相当高的了。</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我大哥张日起为例:他于1962年就开始在沈变工作,到了81年时,已经是19年工龄的他,仍然是三级工45.8元/月的工资。而且不只他一个人,与他年龄相仿的那个年代全都是这个样子。而我从技工学校刚一毕业就与他拿一样的工资,由此可见一斑。</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前一”和“高定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技工学校入校前是初中生或高中生,后者是则是下过乡的“知识青年”。也许这是在制定奖励标准时的一点点瑕疵。 </span></p><p class="ql-block"><b> </b></p> <h1><b>  </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沈阳市技工学校市级三好学生推荐程序是:</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首先必须是本学校连续两年(四个学期)当选的三好学生才有资格申报参加评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要经过各学校的三项体育测试达标:1、是双扛支撑20个。2、是跳高超过1.2米。3、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000米长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三项指标在本校内通过比赛测试达标后,还要参加市里(当时在北四路的通交技校操场)统一组织的复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在通过前面两项审核测试之后,还要参加由市里统一出题按排的理论考试,那年考试科目为数学和电工基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是最后一项,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专业实践考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说那年的评比也是非常不易的,四项考核内容缺一不可。只是学习好,体育不达标不行;当学习和体育双达标了,不是连续四个学期的三好学生也不行(都要审核档案的)。当年有人说它是复合型人才的考核标准一点也不为过。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那次表彰会上的发言,要求的也是非常严格和苛刻的,发言稿的内容自然就不用多说了,仅就发言的时间上,就必须限定在即不能少于四分钟,又不能多于五分钟之间。另外发言时声音要宏量有力,语调要抑扬顿挫等等,都有具体要求。</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此,我自己特意还骑着自行车两次专程到市政府大楼负一层的一个大会议室演练过两次呢。一大屋子人也不知是都是干啥的,反正是专门来听我的发言。经过与会者的指点和修改,第二次总算是顺利地通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了,为了那次会上的发言稿,我还专门到厂工艺处,找到了76年我们知青时的带队干部闵闯师傅,让他帮我审核修改韵色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1年11月17日,已过了23周岁的我和其他500多名七九届沈变技工学校的同学一起,终于要迈出难忘不舍的校园大门了,我们梦想中的工厂大门正在向我们敞开;工厂一线生产骨干、技术工人队伍短缺断档的空缺,正急需我们去填充;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鲜血液需要我们去注入;全新的工作岗位正在向我们招手和呼唤。</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在沈阳变压器厂职工俱乐部,各个车间、科室负的责人,根据厂人事部门的宣读的名单,一一将“刚刚入伍的新兵带回了自己坚守的阵地"。沈变高压试验室常务主任王春乐(后来任沈阳变压器配件公司总经理,我又有缘在他的领导下一起工作,这是后话),将我和刘敏、潘吉、张漫、陈宏杰、孙延辉、杨永刚、李大广、裴希会、吴威、葛景玉共计11个人,领进了沈阳变压器厂的大门,带进了宏伟壮观的高压试验室大厅,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沈阳变压器厂高压试验室的职工。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你沈变技工学校,是你让我们无数名知青和青年人成为人生转折的分水岭,并为我们营造了浓浓的学习环境和提供苦练操作技能的场所。</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您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您不仅在书本上为我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而且在实践上传经送宝教授操作技能;您的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更是让我们一次次收获了感动、学会了感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电子三班的班主老师和全体同学们,是你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才使我插上了放飞梦想的翅旁 ……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技工学校两年的时光岁月,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可谓是稍纵即逝,即便是在每一个人整个生命的旅程中,也只算是冰山一角。但它对一个人在整个生命的成长的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绝非一二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象我在开篇中说过的那样,从难忘困惑的蹉跎岁月,到普通平凡技工学校学习生活,在一般人看来,只能算做人生旅途中一次质朴无华的转身和漫长人生征程的刚刚起步。然而它的时间点却恰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完全吻合。可以说我们人生征途的步伐,是与祖国的改革开放前进发展是同步而行,我们一路前行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无时不刻地弹奏着奋斗者的音符,记录着我们生命旅程脚步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回荡着改革开放的乐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技工学校的生活,不仅成为改变我们人生命运的节点,更主要是的它为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添加了精神食粮;为我们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辅路搭桥;为我们在实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加油助力,补充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伴随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与共和国一同进步和成长,在输变电行业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勇往直前乘风破浪。做为1979届沈变技工学校的同学们,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与期望,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为沈阳变压器厂昔日的辉煌贡献出我们火红的青春和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竞争的加剧,沈阳变压器厂已经卸下了昔日的盛妆,沈阳变压器厂的精神也失去了曾经耀眼的辉煌。然而沈阳变压器厂技工学校却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脑海,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附沈阳变压器厂技工学校电子三班全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主任老师:段宝林(张玉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淑珍、张盛启、张 莉、孙凤友、王德荣、姜 丽、黄玉艳、周显杰、隋吉平、佟素芬、彭光丽、韩春敏、陈宏杰、王 伟、巴玉英、徐 萍、吴海涛、魏世同、曲春华、王玉霞、 王玉华、贾继斌、胡玉波、杜文斌、赵凤霞、李素英、王丽娟、陈凤香、关普东、张树辉、吴玉华、杨霄雁、柳 梅、袁国华、吴秀丽、王君红、张国权、李秀岩、方 丽、窦彩萍、赵 宏、朱铁义、潘 吉、姜艿光、张文英、田 玉、王金艳、裴 辉、高梁学、金绍红、刘春霞、江 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任课老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君凤(政治)、王贵生(体育)、庄成光〈语文)、宗宝庆、(物理)、李万林(几何)、董凤清(三角)、段宝林(代数)、郭振家(高等数学)、贾云成(机械制图)、吕清俊(电工基础)、郭维杰(电子管电路)、王凤祥(晶体管电路)、贾云成(电子仪器)、沈久忠(电机电器)、梁海涛(晶体管收音机)、王凤祥(电视机原理)、胡迋佳(收音机修理)、车君廷(电子管收音机)、车君迋(晶体管收音机)、车君亭(电视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9年3月28日于沈阳</span></p>

技工学校

变压器厂

沈阳

我们

沈变

三好学生

沈阳市

改革开放

达标

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