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随想

素心极简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到过年时候就会听到人们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感叹和感慨,年味越来越淡……</p><p class="ql-block"> 感叹和感慨中,少了许多我们年少时那种对过年时的憧憬和期待。</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和许多邻居家的孩子们一样,都盼望着过年。过年不仅能吃上平时难得吃上的腊肉、粽子、叶耳巴、汤圆,还能穿上日盼夜盼的新衣服。</p><p class="ql-block"> 那年一进腊月间,奶奶就把平时积攒起的布票,忙着为我们几姊妹张罗着,到供销社扯上布料,然后带我们到附近生产队裁缝家量尺寸做衣服……</p><p class="ql-block"> 从那一刻起,我就在心里悄悄地盼望着新衣服何时能做好,然后就扳着手指头啥时候就到大年三十。</p><p class="ql-block"> 因为到了三十夜的晚上,奶奶才会拿出为我们做好的新衣服,帮我们套上棉衣和棉裤,然后睡觉时就搭在我们睡觉的被子上。每每闻着新衣服布料上特有的香味,我们总是兴奋得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 当第二天大年初一,穿着朝盼晚盼的红色碎花新衣服,吃过奶奶为我们煮上过年才能吃上的臊子面后,便和小伙伴们在生产队的晒场上跳橡皮筋。跳着跳着却被走过的父亲扳转了个身,仔细地打量起我来,那举动分明是这是谁家的女娃儿?!</p><p class="ql-block"> 当父亲认出我时,平时严厉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便是第一次从父亲的脸上,读出了和蔼……</p><p class="ql-block"> 而要说过年所吃的零食,那就是自家炒的胡豆、黄豆和玉米子了。如果谁家能有炒花生,那便是算得上是奢侈的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平时,这些东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都属于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对我而言,事至今日也可谓是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在我读初中时,偶尔也参加些生产队的劳动,帮着家里挣点工分。比如打土巴,点胡豆,浇水之类的劳动强度较小的活儿。</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秋分过后点胡豆,无论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因为人们在干活的当儿,都可悄悄地丢上一颗放在嘴里,哪怕是胡豆拌了草木灰和着六六粉(杀菌),只要用手搓一下或在衣角上揩一下。</p><p class="ql-block"> 甚至有个别的社员,在收工后还悄悄在盖上粪水的胡豆窝里匀出一些揣在兜里,拿回家用清水洗洗再拿出来吃,竟也吃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今天我们富裕的物质生活,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过年之所以有年味变淡之说,那说明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領导人,经过无数次艰辛的探索制定出正确治国的国策,才使得我们的国家由一个贫穷的中国,走向今天的繁荣和富强!</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过年年味变淡,莫如说我们是在天天过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年2月13日大年初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家的水果茶几</p> <p class="ql-block"> 首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年味随想》已被美篇平台加封为精品并推荐首页</p><p class="ql-block">《素心极简专栏》作品均为原创</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周素琼,女,1963年生,四川省大邑县人。四川省大邑县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