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小夜曲》欣赏

行摄匆匆

小夜曲(英语:Serenade)是一种源于爱情的歌曲,一般南欧人在夏日夜晚,用吉他或曼陀铃等简单的乐器伴奏,在恋人窗下唱的,以表达爱情,歌曲并没有固定的格式。<br><br>  后来成为一种在室外演奏的乐队形式,因为在室外演奏,常使用音量大的乐器,如各种号等。<br><br>  小夜曲逐渐成为一种器乐曲形式,乐队一般比交响曲要更小型化。是一种欢快明朗,典雅质朴的如歌乐曲。海顿、莫扎特等人都写过小夜曲,尤其是莫扎特一生写过大量的著名小夜曲。 <font color="#ed2308">《音乐辞典》对小夜曲的解释:</font> <font color="#ed2308">著名《小夜曲》的主旋律</font>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1、舒柏特《小夜曲》</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Schubert, Franz - Swan Song, D. 957 - No. 4 Serenade</font></b><br></div></h1> <h5><i>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i></h5>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div><br>  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交响曲》。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的小学里担任校长助理,以获得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1815年,舒伯特的作曲技巧已臻成熟,于该年创作了145首歌曲,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作品。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1822年,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1828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 。</div><div><br>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9部交响曲、10余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div> 《舒伯特小夜曲》是舒伯特创作的歌曲。当时的民间传说认为,天鹅将死的时候,会唱出最动人的歌。维也纳的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在舒伯特逝世后不久发现了他未曾问世的作品,认为他去世前半年所写的十四首歌,当属动人的绝笔,于是将它们汇编成集,以“天鹅之歌”命名出版,其中的第四首就是这首《舒伯特小夜曲》,是1828年用雷布斯塔布的诗谱成的。《小夜曲》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 <h5><i>舒柏特《小夜曲》Schubert, Franz - Swan Song, D. 957 - No. 4 Serenade</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2、古诺《小夜曲》</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Serenade by Charles Francois Gounod</font></b><br></div></h1> <h5><i>查理·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i></h5> 查理·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法国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1893年10月18日卒于圣克卢。父亲是画家﹐曾获罗马大奖赛第 2名。母亲是钢琴家。古诺自幼从母亲学音乐﹐后来又拜作曲家A.雷哈为师。在上大学之前已具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同时还学习美术。 古诺的《小夜曲》,作于1855年。原为独唱曲,根据法国文学家雨果的诗谱成。后被改编为小提琴、单簧管、小号等乐器的独奏曲或合奏曲。<div><br></div>原歌曲的歌词大意为:<br> 在那迷人的晚上,你依偎在我胸前歌唱。你亲切的歌声使我想起欢乐的时光,我的心禁不住轻轻跳荡。啊,爱人啊!唱吧,永远歌唱。<br>  当你的嘴唇露出微笑,爱情的花朵正在开放。你因幸福而面露羞容,更使人发出海誓山盟。啊,爱人啊!笑吧,尽情欢笑。<br><div>  当你在树荫下安然入睡, 你轻轻的呼吸犹如甜言蜜语。 你那洁白娇嫩的皮肤是如此美丽。 啊, 爱人啊!睡吧,静静安睡。</div><div><br></div><div> 乐曲采用小快板,6/8拍。先由伴奏奏出模仿曼陀林声响的引子。接着,在轻舟荡漾般的六拍子节奏伴奏下,婉转恬美的主题旋律,犹如黄昏时分掠过湖面的阵阵微风,温和柔顺,充满了纯真的情感。乐曲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一纯洁而崇高的感情,最后在憧憬和希望中结束。”</div> <h5><i>古诺《小夜曲》Serenade by Charles Francois Gounod</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3、比才《小夜曲》</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izet, Georges - 20 Mélodies Op.21 No.10</font></b></div></h1> <h5><i>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i></h5>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h5><i>比才《小夜曲》Bizet, Georges - 20 Mélodies Op.21 No.10</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4、托赛里《悲叹小夜曲》</font></b><div>Enrico Toselli - Serenade (Serenata), Op. 6<br></div></h1> <h5><i>恩里克·托赛里 (Enrico Toselli,1883-1926)</i></h5> 恩里克·托赛里 (Enrico Toselli,1883-1926),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1883年3月13日出生于佛罗伦萨。一生从事钢琴演奏、音乐教学和作曲。写有大量轻歌剧、管弦乐曲、室内乐曲和歌曲。 托赛里一生从事钢琴演奏、音乐教学和作曲。写有大量轻歌剧、管弦乐曲、室内乐曲和歌曲。其代表作《叹息小夜曲》不但是广泛流传的歌曲,而且常被改编为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br><br>  托塞里1907年与路易丝·安托瓦妮特·玛丽(Luise Antoinette Marie)结婚。玛丽原是萨克森的公主,后来成为奥地利托斯卡纳(Tuscany)公爵夫人,不久又被认为是背弃了丈夫而离异。托塞里与她的这段婚姻并没有为他带来快乐,而且使他置身于公众的眼光之下,两人最终于1912年离婚。<div><br></div><div> 托塞利最为知名的作品是小夜曲《悔恨》(Serenata, Rimpianto),也被称为《悲叹小夜曲》或《托赛里小夜曲》。传说即是因他不幸的爱情而作。<br></div> <h5><i>托赛里《悲叹小夜曲》(Serenata, Rimpianto)</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5、德里戈《小夜曲》</font></b></h1> 里卡多·尤金尼奥·德里戈(Riccardo Eugenio Drigo)(俄文:Риккардо Эудженьо Дриго)又称:里查德·德里戈(Richard Drigo,1846年6月30日-1930年10月1日)是意大利芭蕾音乐和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个戏剧指挥家和钢琴家 。 <h5><i>德里戈《小夜曲》</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6、布拉加《天使小夜曲》</font></b></h1><div>Angel's Serenade - Gaetano Braga<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戈塔比·布拉加 (Gaetabi Braga,1829-1907),意大利大提琴家、作曲家。生于朱利亚诺瓦,十二岁时即从名师学习大提琴和作曲,1852年后曾在欧美各地旅行演出。作品量很大,包含了大提琴协奏曲、歌剧、室内乐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但只有其中的《天使小夜曲》流传最为广泛。<br><div><br></div><div> 此曲又名《瓦拉契亚的传说小夜曲》,是意大利大提琴家、作曲家布拉加所作。原为钢琴伴奏、大提琴助奏的独唱曲,后由小提琴家津巴里斯特、克莱斯勒等人改编为小提琴曲,以小提琴曲形式广泛流行。之后,又被改编为钢琴曲、竖琴曲、管弦乐曲等。<br></div>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br><br>  片段1:主要主题舒畅明澈,犹如皎洁月光下缓缓的流水。<br><br>  片段2:主题在诗琴般的伴奏音响衬托下,以逐渐向上移动的旋律线展开,使乐曲情绪激动而欢快。 接着,乐曲在小调上呈示出低沉压抑的中间部主题,表现了困扰和烦恼的情绪。<br><br>  片段3:随后,乐曲又一次再现主部主题。在简短的尾声中,音量由弱至强,力度变化激烈。最后,以富于戏剧性效果的和弦最强奏终曲。 <h5><i>布拉加《天使小夜曲》Angel's Serenade - Gaetano Braga</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7、莫什科夫斯基《小夜曲》</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Moritz Moszkowski Serenade</font></b></div></h1> 莫里茨·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犹太裔德国作曲家(1854.8.23 - 1925.3.4),指挥家,钢琴家。出生于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早年先后就学于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斯特恩音乐学院和库拉克音乐学院,后定居柏林。在库拉克音乐学院任教钢琴多年。1873年在柏林初露头角,举办钢琴演奏会。后又在德国其他城市和巴黎登台演出,确立了他钢琴家的地位。1886年出席英国伦敦的爱乐音乐会,以后经常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活跃在英国的音乐舞台。1897年起常在巴黎演出。1899年定居巴黎。1925年在巴黎去世。莫什科夫斯基的作品技巧辉煌,旋律优美,特别善于表达异国情调。早期作品“5首西班牙舞曲”名噪一时。他的“15首钢琴练习曲”(Op.72)常被钢琴教师用作钢琴教材。 <h5><i>莫什科夫斯基《小夜曲》Moritz Moszkowski Serenade</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b>08、海顿《F大调四重奏小夜曲》</b></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Serenade from string Quartet F major op.3 no.5</b></font><br></div></div></h1> <h5><i>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i></h5>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 ,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div><br>  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 。1755年,创作了首批弦乐四重奏。1759年,担任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正式任命,并于同年创作《第一交响曲》 。1761年至1791年的30年间,任职于艾斯特哈奇宫廷,创作了他一生中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体裁包括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歌剧等。1792年至1794年,两次赴英国伦敦访问,在此期间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 。1798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1801年,创作清唱剧《四季》。1808年,为庆祝76岁生日,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出现。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 。</div><div><br>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 [7] 。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div> 《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曲,大约作于1762年,为小提琴、交响乐之父海顿所作。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 <h5><i>海顿《F大调四重奏小夜曲》Serenade(from string Quartet F major op.3 no.5)</i><br></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font color="#ed2308">09、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Wolfgang Amadeus Mozart,Serenade for strings in G Major No.13,K. 525</font></b></div></h1> <h5><i>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i></h5>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div><br>  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莫扎特及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去欧洲各国献演,并获得成功。1764年,创作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乐师,结束了长期的旅行演奏生活。1781年,脱离对雇主的依赖,成为历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1782年,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1784年,完成题献给约瑟夫·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1787年,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1791年,歌剧《魔笛》首演;12月5日,莫扎特逝世 。<div><br>  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div></div><div><br></div><div>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br></div> <h5><i>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i></h5>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b>10、莫扎特《哈夫纳小夜曲》</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Serenade No.7 in D K250 'Haffner'</b></font><br></div></h1> 创作于1776年的这首D大调小夜曲,编号为K.250(K.248b),在莫扎特所有小夜曲作品中排序第七首。之所以称之为“哈夫纳小夜曲”是因为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当时专为自己故乡萨尔兹堡市市长西格蒙特·哈夫纳特别创作的。 <font color="#ed2308">D大调第7号小夜曲 K250 哈夫纳(Serenade No.7 in D K250 'Haffner')</font><br><br>I:庄严的快板-很快的快板 Allegro maestoso-Allegro molto<br>II:行板 Andante<br>III: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 Menuetto & Trio<br>IV:回旋曲:快板 Rondo: Allegro<br>V:骑士风格的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 Menuetto galante & Trio<br>VI:行板 Andante<br>VII: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Ⅰ和Ⅱ Menuetto & Trios I & II<br>VIII:柔板-极快板 Adagio-Allegro assai<br> <h5><i>莫扎特《哈夫纳小夜曲》Serenade No.7 in D K250 'Haffner'</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