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大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童年时期生活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多了,虽然是生活在大城市,对“咖啡”的认知,仅限于有一种很好吃的糖块叫咖啡糖。认为大人们喝茶,小孩子喝白水,吃饭时喝粥、喝汤。最奢侈的是夏天喝汽水。从外国电影中看到,用好看的瓷杯装着黑色饮品,大人们说那是咖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喝咖啡是在同学家里。从一听进口咖啡粉末中挖一大勺,放在专用的咖啡壶里煮开,倒入瓷杯中,加上些热牛奶,再放入一块“方糖”,登时咖啡的香气溢满房间。手端咖啡杯,一边用小匙搅拌着放到鼻下嗅香气,浅呷一口,略在口中停留再咽下,食道暖暖的。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纯香铭记,不如说仪式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后生活好起来,肯德基、麦当劳等为代表的“洋餐厅”也来到我们街边。食品店里麦乳精、速溶咖啡等商品的种类和品牌越来越多。电视广告上,雀巢咖啡、格兰特咖啡、麦斯威尔咖啡等速溶咖啡品牌轮翻轰炸。“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广告词尽人皆知。咖啡作为一种好喝又能提神醒脑的饮品,很快被大众作为高档且时尚的生活方式接受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热带国家工作了一段时间,“请你喝咖啡”是当地人向朋友示好,拉近关系的主要方式,有点像我们常说的“请你喝茶”或“请你吃饭”。到法国巴黎走走,街边的咖啡屋星罗棋布,它是早点部、是午餐店、是休息处、是会客室、是书屋,总之是个社会功能十分广泛的餐饮和社交场所。咖啡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诸多细节之中,其文化内含决不亚于中国的“茶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咖啡豆有不同的产地和不同的加工程序;冲咖啡时可以加入糖、牛奶、可可、蛋黄、焦糖等添加物;热咖啡喝着烫嘴,冷咖啡要漂一层冰块。咖啡的花式那就更多了,有卡布奇诺、拿铁、白朗姆火焰、美丽与哀愁、焦糖码琪哈朵┈;还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法兰西咖啡、女王咖啡、墨西哥咖啡、维也纳咖啡、美式咖啡等等,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想都品尝一遍,不仅费时费“银子”,其种类花式之多,几乎不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喝咖啡也不一定去咖啡店,可把咖啡豆或咖啡粉买回家自已制作。咖啡的产地很多,按自己的口味想买哪种都行。可用壶煮,可用开水冲,也可买小型咖啡机自动完成。加糖、加牛奶、吹泡沫、投冰块任由自便。躲在角落里自品或三两好友共饮,其乐融融。还有个好处,煮咖啡的香气长时间留在自己的房间内,决不浪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走进星巴克咖啡店,店内特有的浓烈香气十分悦人。几十元一杯的价格,高于五公斤一袋的面粉,着实让我“心痛”了一把。可是那些繁多的花式和色彩,香浓刺激的口味,轻松随便的环境和客人们互不干扰彬彬有礼的举止,又深深吸引着我。从嫌贵不愿去到偶然去一次,再到隔些天就想喝一杯。日久之后,价格也不那么“敏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这个退休老头,每当高兴时就想身心放松地品上一杯自己喜欢的咖啡,就当是对自己的犒劳吧。在清净浓香的氛围中,享受宝贵的晚年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O二二年二月 天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