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津湾广场

天津老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虎年正月初六,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疫情之下,年就这样简单的过去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津站是天津的地标建筑,始建于1888年,最早叫“老龙头”,天津本地人习惯称东站。原来在天津站东侧有一个“老地道”,过去之后是沈庄子、郭庄子、李公楼居民区,是平房、胡同、青砖四合院。曾经的李公楼后街九段武德闾14号,九户人家的大院,与新开路隔着一条胡同,那里是我的出生地。现在老地道早已被李公楼立交桥取代,高楼大厦代替了胡同与平房,旧时的印记早已荡然无存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受疫情影响,天津站很冷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立春已过,冰雪开始融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津站前广场的亲水平台,由于疫情原因,游人很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东侧远眺解放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西侧近观解放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桥也是天津的地标建筑,建于1927年,由法国人建造,时称“万国桥”,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解放桥。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双叶开启式钢结构大桥,改革开放后通过大规模维修,恢复了开启功能,成为天津一景,也是全国唯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1年元旦建成的世纪钟,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建造的雕塑性和功能性建筑,也是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津湾广场是欧式建筑群,这里曾经是沿河马路,绿树成荫,岸边有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在我记事的时候,有来自青岛和大连的大型客轮停靠。那时海河水运发达,河两岸的村民多乘“小火轮儿”来市里,在此下船。东郊区和南郊区的农产品也是用对槽木船由机动船拖运进市,这里是主要的卸货码头。后来随着公路交通和汽车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减少,海河的水路运输基本消失了。改革开放后,海河市区繁华河段开辟了观光游船,实际是当年“小火轮儿”的升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有供人们游乐的人造滑雪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津湾广场的亲水平台远眺赤峰桥,65米高的斜拉塔和顶部蘑菇状的观景台很有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津湾广场与天津站隔海河相望,岸边都是亲水平台,通过多级台阶直达水线。童年时经常在海河边玩,那时河边安装有木制护栏,后来又改成铁制护栏,还是挺好看的。又后来拆除了护栏,改成了齐腰的水泥墙,说是为了防汛的需要,但是很难看。再后来改革开放了,为了美化环境,修了很多亲水平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津湾广场六号三楼是中影国际影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说这座影城集中了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能够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在这里观看了由邢文雄导演,由马丽、魏翔领衔主演的春节贺岁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片名有些眼熟,1997年有一部法国电影叫《这个杀手不太冷》,我也看过。一字之差,前者是喜剧情感片,后者是动作情感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节日随拍,感谢观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