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记忆

吴继辉

<p class="ql-block">  人老了,会不时想起儿时的人和事。记忆中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园、老师和十多个仍能叫出名字记得相貌的同学,几个常在一起推铁圈、撞拐子、弹玻璃球、在建筑工地沙堆上练摔跤的玩儿伴,还有一些有趣的、快乐的、苦涩的故事。而承载这些记忆的是我的出生地,住了16年的老宅--锦州市菊园街17组76号大杂院里的一间半平房。我记得,出了大院门向西300米是我的母校菊一小学(现名宝地小学),我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向东200米是锦州站至小额站的一条铁路专用线,我曾几次扒火车捡拾车厢里卸货剩下的煤块;我家北墙外是锦州市棉织厂,小时候曾经从后窗户偷偷的跳入厂区,只是为了玩儿;南面是一排排低矮破旧的民房,多是解放前的老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为18组、19组……。</p><p class="ql-block"> 我1969年3月至1977年1月随家下乡,回城后便没有来过这老宅。多次想起发生在老宅的故事,虽然不是魂牵梦绕的挂怀,却也是淡淡的一抹乡愁。一晃儿近半个世纪过去了,2018年一个夏日,退休后的我闲来无事想看一眼当年住过的那间老宅。我围着这片民房看了一圈儿发现,记忆里的民房之间横七竖八盖满了煤棚子,偏厦子,当年那条东西向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也是破烂不堪的民房,许多临街的房墙上喷上了大大的红字--征。找人聊天得知,这里自有动迁消息至今已十多年,因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另有部分住户不满动迁补偿条件,拒签协议,使动迁工作陷入僵局,但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多了。这里成了锦州城区版图上一块痛且不雅的疤。</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片老宅拆迁在即,不久后将成为历史,拍点照片做个影像记录,也给自己留个念想。从那时起的三年多来,我一直关注这片棚户区的动态,一有空闲就去那儿转悠,直至一片新楼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菊园街更名为菊花里。这是菊花里棚户区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人们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p> <p class="ql-block">仓房。</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人家。</p> <p class="ql-block">铁丝网里的新房。从有窗户这一点判断,里面是住人的。</p> <p class="ql-block">身居棚户,祈盼幸福。</p> <p class="ql-block">市井百姓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大的征字透着大大的希望。谁知道,贫穷与文明有多大距离?</p> <p class="ql-block">在期盼中等待。</p> <p class="ql-block">一杯热水,闲坐街旁,何时住楼房?</p> <p class="ql-block">街谈巷议话棚改,安居不是梦。</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1日开始,这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拆字唤来了钩机,这回是真拆!</p> <p class="ql-block">旧傢什,老感情,舍不得扔啊。</p> <p class="ql-block">人说破家值万贯。</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6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29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17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5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2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2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0日拍摄。</p><p class="ql-block">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曾居住过的老宅真的成了永远的记忆,菊花里将再现这个城市应有的繁华。藉此美篇,祝愿那些已经圆了安居梦想的曾经的老邻居,以及仍在努力追梦的天下人,虎年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12日于锦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