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路不走

杜永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说《天幕红尘》以罗家明自杀事件将人物串联起来。罗家明去苏联投资,开采石油。苏联解体导致罗家明破产。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的那一刻,也就宣布了罗家明的死期。罗家明对准自己的脑袋扣动扳机,应声倒地。这种结束生命的方式是他对自己构建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否定。更准确地说,是他对自己思想认知的否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家明的妻子林雪红认为是叶子农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自从叶子农送给罗家明“见路不走”四个字后,罗家明就走火入魔,步入歧途。林雪红坚定地认为罗家明的死以及罗家的债务都应归咎于叶子农。她理由充足地认定:叶子农必须对罗家明的死负责;叶子农也必须帮罗家偿还债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林雪红召集罗家债主赴德国柏林找叶子农讨债。一场由四字赠言引发的血债将小说中的人物串联起来。因此事,小说中的人物纷纷登场亮相:影视明星戴梦岩、面馆老板慕容久、传媒从业者布兰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家明的死该不该由叶子农负责?这得从他们的相识说起。叶子农曾向罗家明借五万元(人民币)。罗家明先借给叶子农2000元,并对叶子农说,如果叶子农能在一个月的期限内赚到翻倍的钱,他就借给叶子农五万元。罗家明原是打趣叶子农,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叶子农竟然做到了。罗家明说到做到,他借给叶子农五万。叶子农承诺:一年的期限,连本带利还罗家明55万。令罗家明瞠目结舌的是,叶子农如期而至并兑现了承诺。罗家明想请叶子农合伙做生意。叶子农要去德国,拒绝了罗家明。罗家明提出用55万换叶子农一句临别赠言。叶子农赠了罗家明四个字:“见路不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家明不是死于叶子农赠言引导上,而是死于自己的错误领悟上。罗家明的思想认识谋杀了罗家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家明参悟的“见路不走”是不走寻常路,是走别人不敢走、没走过的路。别人不敢走的路往往充满凶险。谁都不敢走的路那就是绝路、死路。别人没走过的路就不能称其为路。凡能称之为路的,必有开拓者,也必有死难者为之做路标。能够幸存下来的开路先锋寥寥无几。如果拓路者从生开路到死自然,那他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死神的弃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条路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开拓出来的。它是一辈辈人身体力行的接力,它是一代代人思想的接续、衣钵的传承、精神的承继。开通最后一公里的人往往被世人奉为至人、圣人、神人。其实,这一公里之前的漫漫长路尽是默默无闻的人铺就的。我们歌颂开通路的人的同时,更要缅怀那些奠基人、拓路者、铺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家明,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想做拓路者,想凭一己之力开拓出别人不曾走过的路。这种想法本就是危险的!这种想法一成做法就是致命的!罗家明要做海外贸易,这在当时,绝对是想了别人不敢想的,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也走了别人不敢走、不曾走的路。他是当时中国商人的先行者。这一点应该肯定。可他只考虑了经商谋利,却忽视营商环境。他的确充分利用了政商关系,借助苏联高官获得了150口油井的开采权。但他想获取这一切得有个前提即苏联政局稳固。可是,苏联解体了,罗家明也就破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假如苏联的政局稳定,罗家明会如愿以偿了吗?我想,罗家明会做一个阶段的富商,但不可能做一世的富商。他人生的结局,不是坐牢,就是自杀。一个商人可以钻制度、法律的空子,即使被发现了,因为制度和法律的空白,国家、社会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是一个商人打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地基夯筑在违法犯罪上,那他一定没有好下场。这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的人。罗家明将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地基建在了官商勾结的基础上。即使苏联不解体,他的商业帝国也必定崩塌。这不是逻辑推理,这是已被证实的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寄生在苏联模式上的官和商织了一张腐蚀苏联的大网。官商勾结,生出了寡头。这些寡头也曾不可一世,掌控着经济、政治命脉。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与这些寡头展开殊死较量。结局,大家都知道,寡头们一个接一个锒铛入狱。由此可见,即便苏联不解体,罗家明也不可能如愿以偿。他把地基建在了活火山口上,他的结局也只能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害死罗家明的恰恰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贪欲和妄念谋害了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见路不走”到底做何解?“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就是可走的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是不能走的路。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就不必在意你走的路与别人走的路是否一样或不一样。一样与不一样本就不是判定选择所走的路的标准。实事求是才是判定选择所走路径的标准。这是叶子农研究马克思主义最为深切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子农去柏林,一是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二是为了见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预见。因此,他断定柏林墙会倒,他等着见证这一时刻。因此,他认定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因为误读、误解、错解马克思主义而导致的失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就是好的商业模式;符合广大民众福祉的社会制度就是美好的社会制度;符合一个国家国情的道路就是最合适的发展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九、方迪对“见路不走”似有所悟。他们开创了符合中国实情的商业模式:杠子面快餐连锁店。他们借助机械化,既保证了老九面王的正宗口味:“千金一勺卤,万贯一口汤”,又将面食成本降到了最低,适合大众消费,还提高了供餐效率,符合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他们开的面馆有与洋快餐一样的地方,也有与其不一样的地方,这完全取决于客观实际。实事求是让“老九禅面”极具特色。阿九、方迪借助杠子压面机解决了因厨子的因素而造成的面食口味的不稳定,借助机械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快速扩张。阿九配置的秘制汤、卤又是“老九禅面”永保特色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九、方迪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的悟性高,而是因为他们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做事。实事求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人的本质属性在于有感情、有思想,但也正因如此,人总是主观臆断,不顾客观实际。如果我们总能遵从实践出真知的信条,那么我们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幅度降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重组。老九禅面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面馆与洋快餐进行了重新组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说借阿九、方迪的商业实践阐明了叶子农“见路不走”的思想。“见路就走”那就是照搬别人的模式,其教训是惨痛的!中国曾走过这样弯路,受过这样的教训。“见路不走”就是要走一条符合客观实际的路。中国已经走在了这样的路上,也必将继续走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市场经济符合中国本土经济的实际情况时,当计划与市场互相弥补时,我们就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上。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融合时,我们就走在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这是人民的选择,这也是历史的选择。谁也无法阻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兰迪是美国迪拉诺公司的资深编辑。他的职业嗅觉让他嗅到了一单大生意。他想让叶子农在迪拉诺公司电视台开设专栏:主讲马克思主义。他的这个大型政论片的构想打动了公司顾问奥布莱恩和总裁乔治。他们给叶子农开出了1000万美元的薪酬。可是,叶子农见路不走,拒绝了他们。迪拉诺公司仍不死心,盛情邀请叶子农赴纽约总部会见总裁乔治。乔治以20万美元做赌注,与叶子农赌输赢。输了,20万美元归叶子农;赢了,叶子农在《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年》的合作意向书上签字。叶子农不留情面地赢得了20万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中情局出生的奥布莱恩设计政治阴谋,让NRG世界民主联盟主席凯勒认命叶子农为德国分部部长,拉叶子农入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布莱恩用多米诺骨牌推演他给叶子农设的局。他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上贴上这样的字条:NRG公告,认命叶子农为德国分部部长;他在</span>第二张多米诺骨牌贴的字条是:叶子农涉嫌组织大规模偷渡(叶子农利用中国与匈牙利互免签证组织红川劳务输出,赚取保证金,借此帮助罗家偿还债务);他在第三张上贴的字条是:NRG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叶子农致歉;他在第四张上贴的字条是:中国方面表态;他在第五张贴的字条是:媒体猜测版本;他在第六张贴的字条是:叶子农被德国驱逐;他在第七张贴的字条是:迪拉诺公司为叶子农提供帮助……随着多米诺骨牌一张张倒下,奥布莱恩似乎看到了叶子农的屈服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子农见路不走,更不会钻进别人设下的圈套。他做的事,他自会承担。他选择回国应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说又借布兰迪这个人物将两类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人串联起来,形成两类人的思想交锋,以此突显小说旗帜鲜明的立场。叶子农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的代表。布兰迪、奥布莱恩、乔治是资本主义立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交锋就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正值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年之际,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际,这两种意识形态的交锋尤为引人瞩目。叶子农,一个旅居德国的普通的中国人,以其实事求是的态度、鲜明而坚定的立场及宁死不屈的人生姿态回击了妄自尊大的资本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子农怕死,但他不避死,因为生死在他眼里不过是人的那点事,包括阴谋诡计与暗杀。他活着就要实事求是。他做的事,他就负责到底,哪怕是死,他也不逃不躲。叶子农出离立场,所以他能站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待众生的立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布莱恩正是参透了这一点,才煞费心机地设局,拉叶子农入场。在奥布莱恩开来,只要拉叶子农入场,叶子农就必须在场的圈内选边站位。也就是说,一个人一但入场,也就丧失了立场,因为置身场圈内就不可能再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奥布莱恩想错了!叶子农见路不走,他坚定不移地守望在实事求是的高地。实事求是他思想的发源地,是他精神的园地,是他信仰的圣地。他不求生不求死,只求过一个实实际际的正常人的生活。既不求生,他就不会为了物质生活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求死,他就不会追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节。他不需要别人为他修墓立碑。死了,把骨灰一撒,就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生实事求是,那他就是至人、圣人、神人,那他的一生就是传奇的一生。一个人不求生、不求死,那他就活在生命的律动中,那他的一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求生,世界易被物质淹没;太求死,世界易被暮气吞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实事求是、正正常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叶子农不需要坟墓,但他决不会想到有个一面之缘的红颜知己方迪为他买了墓地,让他的灵魂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道作家豆豆想借此来宣扬一见钟情式爱情吗?不是!方迪虽然只见过叶子农一面,但之前她调查过叶子农,也从慕容久那里听闻了太多叶子农其人其事。调查、听闻让叶子农这个神秘的人物慢慢地走进了方迪的内心深处。方迪爱上的是叶子农的思想,而非肉体。她和慕容久合作开面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招安这个有趣的灵魂。如果叶子农的灵魂泉下有知,他定会住在方迪为他选好的墓穴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情若迷失在金钱里,那爱情就一钱不值。爱情若沉迷于肉欲中,那爱情就低俗到不值一提。爱情的大部分应该呆在精神世界中,那爱情才令世世代代的人向往。我想,这是作家豆豆想要表达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迪为叶子农修墓,还在墓碑刻上自己的名字。精神上的爱情已死,那还有必要去寻找红尘里的爱情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戴梦岩把活叶子农囚禁在法国的别墅中。她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叶子农。他们之间的距离无法跨越,因为他们的思想从来不在一个频道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戴梦岩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叶子农。叶子农给予了这个纯粹为了爱情勇敢付出而又不求回报的女子以最大的尊重。他接受戴梦岩的一切安排,虽然他极不情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他们思想悬殊巨大,但他们的相处,让人觉得甚是美好!一个只为爱情,一个只为尊重爱自己的人。这两个人都那么纯粹,不参杂任何其它的因素。一个为了爱情,可以放弃拥有的一切,一个为了爱自己的人,可以放弃自己追求的自由。这两个人都很了不起。谁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看来,不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而是人难舍美好的人间情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迪、戴梦岩都是见路不走的女子。方迪的事业靠自己开创。她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创业,不以官二代自居,也不借父亲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争取资源、谋取利益。她选择的路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路。这条路更没有违背她的内心意愿。虽然爱情成灰,但她至少还有事业可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戴梦岩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召唤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她决不嫁入豪门,因为她就是富豪。她要嫁个与众不同的男人——叶子农。这个人不世俗,不贪钱财,不慕荣利。戴梦岩虽然置身娱乐圈,但她依然愤世嫉俗。她就是娱乐圈中白莲。超凡脱俗的叶子农让她芳心大动。她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爱情。虽然她的爱情越追越远,但她的思想越来越纯洁。于是,她的演绎事业也达到了巅峰——她不再用外形扮演一个角色,而是用心去塑造一个角色,让剧本中的角色复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女子只走属于她们自己的路。走着、走着,她们走成一道绝美的风景:有些凄凉,有些哀伤,但美得别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幕红尘》中所说的“见路不走”适用于各个领域。爱情,见路就走,那顶多是婚姻;爱情,见路不走,那就是只属于两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爱情。事业,见路就走,那充其量只是糊口的饭碗;事业,见路不走,那也许就能开创出一种提供就业的全新的模式。国家,见路就走,那就会走上因袭或因循守旧的老路,就永远打不破历史的魔咒;国家,见路不走,开拓创新,必将走上新征程。任何魔咒都困不住这国家的步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见路就走,有可能异化,甚至畸变。如果舞蹈不再追求美,为了挣钱,大胆裸露,那舞蹈就会堕落为放荡风骚。如果文学不再表达思想,只为发行量,那文学就会沦为装订成册的笑话,仅供如厕时消遣。如果企业忘却了社会责任,一味追求利润,攫取财富,成为不能倒下的大资本,那企业就会畸变成社会的毒瘤——营养全被它吸收,它却是癌症的源头。如果教育不再塑造人格,也要获取利润,整日贩卖谎言、制造焦虑,那教育必将异化人性,把整个社会拖入地狱。如果文化不再疗救精神,而是粉饰太平,那文化将以假乱真,把整个世界变成幻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要实事求是,路就在脚下。只要实事求是,每一步都不会误入歧途。反之,堪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