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西北

陈汤将军在天山

<p class="ql-block">  在安静的时光里,我找不到了自己,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就像在热闹的聚会中,推杯换盏的笑容总有不间断的暂停,在那刻,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是与那个灯红酒绿的城市这样的不曾相融。原来,一直寻寻觅觅的幸福就是在安静的地方听着好熟悉的故事,或者遗憾于多年前的故人已物是人非。才知道,自己家在西北,来到家乡才能感觉到回归。</p> <p class="ql-block">  家住西北,有雪最美。因为春节的缘故,村子里还算是一年最热闹的,很多离乡的游子,此刻都相聚在家里。若是平日里,村子里可以想象到有多萧条。雪下的很厚,早已没过脚踝,早晨扫雪,是迫在眉睫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北方人喝茶,特别是在农村,都有在碳火炉子上烟熏火燎过的经历!茶罐冒着热气,新年煎的油饼,烤过火的红枣,烧几个核桃,看着雪景,聊着未来嘬一口热茶,最是惬意不过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西北人最大的假期,大雪封山,农活无法可干,这会自娱自乐的小戏班子又忙活开了。</p> <p class="ql-block">  热闹过后,填饱肚子是最重要的的事情,吃一顿特有的腌咸菜,搅团或者馓饭,卷一棒子老旱烟,这才算是真正的西北人干的事。当然,抽旱烟这种事情,年轻人都很少干,因为旱烟比较味浓,并且卷烟是个技术活,一般年轻人拿捏不了。我的光棍堂二爹,你发给他高档香烟他都不带理的,用他的话说是纸烟没劲,是娃娃抽着玩的,吸过不利桑,痰多,还是老旱烟实惠。</p> <p class="ql-block">  一番吞云吐雾后,村里人聚集在一起,年轻人玩扑克,年长者听秦腔,时光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了。直到灯笼亮起,村头的野狗狂吠,迟夜的大雪又飘起时,大家才各自回家。</p> <p class="ql-block">  很多东西,经不起时间的折腾。很多传承,挡不住利益冲击,在一代人的更替中悄悄流失。以前什么也没有,一个村子可以唱起一台大戏,现在很富有,可一个村子再也组织不起一台戏,一场篮球赛。以前什么都是手工做的,很珍贵,现在都在批量生产,什么东西都感觉廉价无趣。80后的我,小时候过年给祖宗烧的纸钱,是父亲自己买回来白纸,用剪刀的刀刃一张张裁剪好,拿木刻的印版刷上墨汁,整齐划一的印刷出来,然后祭祖。现在的纸钱,面值上亿,和真人民币差不多,有钱人可以买来成捆成捆的,烧几个时辰。但生活没有仪式感,祭祖也变了味,远远失去了那种纪念已故祖先尽孝心时的一种情怀,更多了一种敷衍。 </p><p class="ql-block"> 时代更替,人的认知也随着发生改变,秦腔做为西北特有的剧种,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年轻人不愿意学,因为没时间和经济效益。相反,广场舞登上了没落的舞台,成为娱乐的主角。 </p><p class="ql-block"> 西北,土地贫瘠,交通不方便,但愿国家宏观调控,能够给这里大力发展。让每个西北人有自信回家乡发展,不让人口外流,别让村庄空房林立,学校荒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