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志文城年谱长编》(一九五九年己亥猪年)

潮白雁

<p class="ql-block">一九五九年31岁</p><p class="ql-block">1月10日:长子彤在北京老家出生,腊月生人,生肖狗。妻子带女儿、儿子在老家高丽营、古城住到当年九月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我在肇庆高要下放参加大跃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12日:收到肇庆高要“专署商业局红专学校纤维厂分校”聘书:“兹聘请杨学志同志为我厂红专学校文化教员。此聘。专署商业局红专学校纤维厂分校校长办公室五九年七月十二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聘书,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9月…日:一九五九年九月,为支援南方石油城建设,我从广州商业局调动到广东省茂名市商业部门工作(后又转到物资部门工作)……妻子带着女儿和未满周岁的儿子从北京赶回广州,我到广州火车站接站。然后一家人前往新建市茂名市……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住草棚,吃井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油城开荒牛</p><p class="ql-block"> (杨学志)</p><p class="ql-block"> 为支援茂名油城建设,1959年服从组织调动,全家从广州来到荒凉的茂名市,坐了一天的汽车,天黑才到。一下车见不到车站,一问就是路边的一间房子,旁边是水田🌾,还听到田里青蛙🐸的鸣叫声。</p><p class="ql-block"> 油城初筹建,条件非常艰苦,办公、住房是草棚,打井水吃……一遇台风就搬家避风。从1959年至1992年,草棚、平房、楼房搬过六次家。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灾害时期,人们吃糠咽菜,如稻草糕、空心菜饼等,忍饥挨饿度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当时工作相当紧张,晚上还要开会学习。参加植树造林义务劳动,节假日加班没有加班费的。为支援农民生产,几次到农村和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农民生活非常艰苦,每天喝的是米粒很少的稀粥,捞点干的给农家小孩吃,我们只能喝点稀的,经常是饿得肚子咕咕叫,毫无怨言,都能忍受。</p><p class="ql-block"> 我在物资局系统做了多年工作,为工作走遍大江南北,寒来暑往,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如一年冬天,我到山西省晋城县,冒着严寒深入到厂矿了解情况,当得知某厂有几台闲置的车床,即到现场察看并通知我市派人前来验收。我在工作中做到三动:动脑、动口、动腿,为企业搞到不少物资,为生产解决困难。但由于经常外出,无法照顾家庭,工资又低,生活非常艰难,老伴虽有怨言不满(杨彪注:开始母亲没有工作,靠糊纸盒补贴家用,经常干到深夜,我一觉醒来,还看到昏黄的白炽灯下母亲的身影),还是通情达理的,支持我的工作。后来我写了一篇《我的贤内助》刊登在茂名晚报上,表达对她的谢意,我取得的成绩也有她的一半。</p><p class="ql-block"> 在那种艰苦的年代,我们都情绪很高,想方设法做好本职工作。几十年来服从组织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好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不懂就学,这是我一生的宗旨,几十年来,依法办事,勤俭节约,从未犯过错误。</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开荒牛,在过去荒芜丘陵的地方,建起了闻名全国的南方油城,高楼林立、绿化美化的城市,六十多个春秋在此度过,为祖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油城开荒牛》2019年收入个人文集《人生漫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长女、长子、二子约在1964年在茂名市照相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坐了一天的汽车,天黑才到。一下车见不到车站,一问就是路边的一间房子,旁边是水田,还听到田里青蛙🐸的鸣叫声……”(杨学志《油城开荒牛》)——注:茂名汽车站1958年启用。这栋茂名汽车总站大楼,可能是略晚些建起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张凌云提供:“茂名汽车站最早在六百户北部、汽车修配厂旁边,候车室是草房子。1965年才搬到新建的位于建设路口的新车站,即现在的车站,80年代又加高至目前的五层。”</p> <p class="ql-block">随着采矿炼油的一声炮响,一座新的城市诞生,这就是茂名市……当年的露天矿,21世纪的“好心湖”……</p> <p class="ql-block">注:茂名市建市由来:1949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驻茂名县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p><p class="ql-block"> 1954年春,国家派出勘探队进驻茂名展开大规模勘探。勘探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茂名油母页岩工业储量约51亿吨,适宜大型露天开采。</p><p class="ql-block"> 1956年,国家决定在茂名开发油页岩,建设年产100万吨页岩油炼油厂,与之相应建设一座工业城市。当年8月,编制了近期为14万人、远期为20万人的城市总体规划。</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到:“我们现在准备在广东茂名(那个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随着采矿炼油的一声炮响,一座新的城市诞生,这就是茂名市,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195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业建设者来到茂名,在这块一穷二白的地方,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开创茂名石油工业。</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在原茂名县大塘乡的雷打岭荒坡上建起第一座工厂——茂名油页岩干馏试验厂。经过前期准备之后,1958年5月、6月间,从抚顺矿务局抽调的大队人马,加上在茂名郊区招募的大批民工,省、地支援的人员,组成了一支1万多人的矿山建设大军,迅速进入“地上不长草,地下藏着宝”的金塘矿区。1958年8月,露天矿正式破土动工,1万多人用锄头、畚箕加扁担,在茂名大地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p><p class="ql-block"> 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同年5月23日改为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备处,同年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矿区市,以后陆续将茂名县卫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今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盛、鳌头、袂花)等7个镇,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河东、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官渡、站前等7个街道办事处划归茂名工矿区市;火箭公社的小良(旧作“肇梁”,小良镇)划给电白县,火箭公社的兰石、龙首、高栈和超英公社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等划给化县。</p><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茂名县除了划建茂名市的行政区域之外,茂名县其余行政区域和信宜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高州县,化县、吴川二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化州县。1959年5月9日,茂名工矿区市更名为茂名市,市政府设在城区河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茂名母亲河小东江……</p> <p class="ql-block">茂名21世纪新貌……</p> <p class="ql-block">茂名21世纪新貌……</p> <p class="ql-block">注:父亲约创作于2010年绘画《茂名石油荔枝文化》,倾注了他数十年参加开发茂名、建设茂名对这第二故乡的深情,也是对所有为茂名付出的人们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注(时代背景):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出版了一批装帧精美甚至可谓辉煌的图书,尤其是精装版(时人和后人多称之献礼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乡巨变》,周立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精装版一版一印……</p> <p class="ql-block">珍藏民歌诗画《祖国颂》。</p> <p class="ql-block">《祖国颂》民歌诗画集。赵宗藻、程十发、贺友直、杨可扬等众画家配画插图。1959年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版一印精装本。杨可扬签赠本。</p> <p class="ql-block">巧啊!《祖国颂》书名页图案,正是:旁边是水田🌾,还听到田里青蛙🐸的鸣叫声……</p><p class="ql-block">而且,也是九月……</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九月初版精装本《祖国颂》:</p><p class="ql-block">——袁隆平、父母亲们、中国人民解决“温饱”梦想的生动范本。</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018年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88岁高龄的袁隆平说出了自己这两个梦。</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23日,袁隆平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p><p class="ql-block"> 记者回忆,袁隆平第一次说起这个梦,是在2004年10月29日,74岁的袁隆平来到位于深圳东部碧岭的国家超级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在稻田里,他拿起镰刀,割下了一束稻谷,并分享了自己有个稻荫下的“禾梁梦”。</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曾说,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算,可以增产一亿六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四到五亿人。事实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历史标本。</p><p class="ql-block">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全党整风、开展反右派斗争,党中央认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都已取得伟大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经济建设应该搞得更快一些。为此,党中央在1958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的提出和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日报》1957年12月12日发表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的社论。1958 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乘风破浪》社论,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引起毛泽东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把“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并提,称之为“总路线”,并在修改中央准备提交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草稿时,将总路线表述为:“我们今后的任务,是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热潮。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党对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很快,“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大跃进”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全国农村只用了1个多月就基本实现公社化。1958年秋冬之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了不少乱子。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领导整顿人民公社,调整高指标,作了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形势开始有所好转。但是,随后出现的“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左”的进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p><p class="ql-block"> 面对困难,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努力坚决纠正“共产风”;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这两件事为标志,“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八届九中全会以及为准备这次全会而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困难局面,依靠党和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得到改变。</p><p class="ql-block"> 当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党适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1964年底,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1959年中苏关系见证具体而微的标本。</p><p class="ql-block"> 杨可扬签赠本:“阿尔先捷也夫同志送给你作为节日的礼物杨可扬(钤印:可揚)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于上海”。(注:11月7日为苏联国庆日)。</p><p class="ql-block"> 苏联撤走专家是在1960年。苏联政府于1960年7月16日单方面宣布撤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25日又通知中国政府自7月28日至9月1日,在华专家1390人将全部撤回,并撕毁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歌》,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赠书钤印),音乐出版社1959年10月一版一印。16开本硬面精装版,带护封。内容连歌词带曲谱。内书名页有“中国音乐研究所赠”钤印、“中央民族乐团资料室”钤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