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五峰山有不解之缘!

张勤修车补胎换胎修理配件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停车场边,望着眼前连绵的山脉,思绪飘回到了那个年代。李大钊曾多次来到这五峰山,每一次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与心情。他第一次来五峰山是在1907年,那年他18岁,刚刚参加完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考试。天空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但年轻的李大钊并没有因此放弃登山的念头。他和小伙伴们听从客栈老板的建议,选择了五峰山作为目的地。那一次的经历,让他对这座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我仿佛能看到当年李大钊登山的身影。他与刘克顺老两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克顺夫妇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为他们烹茶煮粥,还介绍了山中的名胜古迹。李大钊对五峰山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美景,更因为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韩文公祠就位于半山腰,这座始建于明朝初期的祠堂,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李大钊在这里度过的许多时光。</p> <p class="ql-block">五峰山不仅景色秀丽,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1920年春,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南北呼应,共同建党,揭开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帷幕。而五峰山,正是李大钊思考革命理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为之振奋,在五峰山避暑的日子里,他潜心研究苏维埃政权,写下了许多赞美五峰山的诗词,对这次旅行感到十分愉快。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看书写作,刘克顺夫妇看着他如此投入,也经常把饭端进屋子里。</p> <p class="ql-block">山间的小路依旧蜿蜒,我继续前行,仿佛能听到李大钊那洪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何处是五峰?”他那坚定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他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五峰山成为了李大钊思考革命、探索救国之路的重要场所。他在这里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开山之作,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当我登上山顶,望着远处的景色,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五峰山见证了李大钊的革命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李大钊曾多次来到这里,每一次都带着不同的使命。1918年暑期,他再次来到五峰山避暑,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这里的宁静与美丽,让他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国家的未来。他与刘克顺夫妇依依惜别,并约定以后再回来相见。五峰山成为了他心中的一片净土,让他能够远离尘世的喧嚣,专注于革命事业。</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我看到了两座李大钊的雕像,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李大钊与五峰山的故事。五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山,更是一座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山。它见证了李大钊的革命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如今,五峰山成为了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我站在山脚下,心中充满了敬意,李大钊与五峰山的不解之缘,将永远被人们铭记。</p> <p class="ql-block">写完文章后的一个多月,李大钊得知在家的妻子赵纫兰生病的消息,随即决定回家照顾妻子。在昌黎下车时,他抽了半天时间游览五峰山,并看望刘克顺夫妇。这次重游五峰山,让他再次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美丽。他与刘克顺夫妇畅谈许久,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五峰山不仅是他思考革命的地方,更是他心中的一片净土,让他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专注于内心的平静。</p> <p class="ql-block">五峰山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是李大钊思考革命理想的地方,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山。五峰山位于昌黎县城北5.3公里处,是历史名山碣石山的主要山峰之一。明朝初期洪武四年(1371年),昌黎县城曾修建一座韩文公祠,经常有人前往拜谒。崇祯十四年,驻守山海关的山石道范完志路经昌黎时也前往拜谒了韩文公祠。新落成的韩文公祠与五峰山浑然天成,人文自然相互映衬。清朝时期有过两次大的修复,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李大钊多次居住在这里,并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五峰山不仅见证了李大钊的革命历程,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如今,五峰山成为了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我站在山脚下,心中充满了敬意,李大钊与五峰山的不解之缘,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五峰山的美景与历史,让人流连忘返,也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我带着对五峰山的敬意,踏上了归途,心中却留下了对这座山的深深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