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年我和哥哥重返知青路

远方

<p class="ql-block">难忘的1969年我和哥哥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上山下乡到四川省邻水县坛桐区七孔公社四大隊二、八生产隊插队落户。</p> <p class="ql-block">69年早上解放牌大卡车把我们从重庆南岸海裳溪拉到了七孔公社,当天中午我们到达公社后,社长宣布分配名单,早已等候在公社接知青的队干部,急着把我们领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七孔公社办公大楼,由于时代的变化,拆社建镇,七孔公社被高滩公社合并,现在叫高滩镇,我们四大队改成棉花村,现在的七孔公社已废弃了。</p> <p class="ql-block">七孔公社外面是210国道,桥身是1个大孔六个小孔组成修建的叫七孔桥,是那个年代通往达县地区主要干道,来来往往的车都得从桥上通过,沒想到的是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桥以然还在,我们车也还能从这桥上驶过去高滩镇。</p> <p class="ql-block">69年这河边是几块石板竖着的跳蹬石头,我们从公社岀来到生产队的路必须要经过这里,当天来接我们的是生产队保管,他把我们的行李放在椤兜里挑起过了河放在了河对面,然后拿着扁担回来接我们,他拿着扁担叫我拉着扁担另一头爬上石磴上,竖着的石头又窄又高在流水中晃荡,拉着扁担头的我站在上面胆战心惊的怕掉下河头,吓得哭着一步一步的跳过去,要连续跳几个石蹬才能到河对面岸上,特别是热天涨大水时更危险,据说有到公社上学的小孩落水被冲走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跳蹬石头,如今变成了一座行人、车辆通过的桥,很方便又安全,站在桥上我们回忆第一次过河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八队在山顶过了跳蹬河就得爬山了,石板铺成的梯坎,我们气喘吁吁的爬,走走停停都得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了,又渴又饿又累好不容易爬上了顶到生产队了,一看院坝上欢迎我们的社员很多,大大小小都睁大眼睛盯着我们,说城里面的人真好看。</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从生产队到高滩赶场是一条石板路,现在变成了水泥公路,已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车行驶在一个院子路口,我突然感到心刺痛冬冬跳,急叫停车,有强列的感印好像是我住过的地方到了,下车看,知青小屋变成了二层楼房,门前的石板小路也变成了水泥小路即熟悉又陌生,我急忙去上面院子找人问铁线沟在什么地方?坝子上耍的人说:“这就是你找谁?”我说了几个人的名字都过世了,只有自我介绍了,其中有人说你就是知青周妹吗…?</p> <p class="ql-block">69年国庆节回重庆去红岩村参观留下了这珍贵的照片,下乡每天在坡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几个月后在太阳的洗礼下,我已经变成个黑蛮蛮的农村姑娘了。</p> <p class="ql-block">乡亲们带我们来到楼前,说:“这就是以前的知青屋地方,原来的知青屋多年前已被村民买了,拆了后修成了楼房,知青屋的门已成了楼房的后门了”。69年我们落户时,队里接公社通知要分知青来,急着赶在我们来之前,在院子边上的一块农田里新修的两间土墙知青屋,人进去脚踩着地上很软,床下面还长出了很深的稻苗,很潮湿,我在这屋一住就是三个年头,在煤油灯下为自己过了17,18,19岁生日,这知青屋里有着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虽说酸甜苦辣都赏过,但是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我们青春的脚步,我日思夜想的知青屋只有梦中见,醒来泪湿巾。</p> <p class="ql-block">69年插队时的大队支书家,张书记的房子是平层土墙房,现在看见的是二层砖楼房,大门紧闭,听说支书夫妻已过世多年了,二个女儿在外工作,现在已是人去楼空了。</p> <p class="ql-block">铁线沟是我们八生产队的地名,现在家家户户都修成了楼房,有的在外买了商品房,只有留守一小部份在家,乡亲们很热情,介绍说生产队被征用建工业园区,马上大拆迁都要搬走到镇上去住了,真舍不得呀!</p>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3日正月初三,我和哥哥重返知青路到我们第二故乡去,这条回去的路我们走了整整五十多年才走到,从以前的坛桐区下高速走210国道,要经过我们七孔公社,过三道拐,以前靶场部队周末放电影的地方,继续往前走,眼前是一条宽大的十字公路,旁边竖着一块大牌子高竹新区,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滩建成了工业园区,人多、车多、楼房多,己无法找回原来的样子了,庆幸自己回去了否则会留下深深地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