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寺沟村(2022年2月)

老王

<p class="ql-block">  远眺寺沟村</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寺沟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北部山区,距县城约70公里,是太行山深处、柳林河畔下游河西岸,一个隐藏在偏辟山涧、名不见经传、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岁月的流逝,并未让我这个游子,淡忘对家乡的眷恋:每当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心情总是特别的激动;每次回乡探亲,临别总是依依不舍;虽然身在外地,但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逢年过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情”吧!</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村口的村名石</p><p class="ql-block"> 寺沟村,因唐代在沟顶(山顶)建有净土寺院而得名。是个历史悠久、民风纯朴、交通不便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辈世代务农,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我在这里出生和长大,这里的山水和亲人养育了我,到处都留下了我生活和成长的印记,直到18岁那年参军入伍,离开了家乡。</p> <p class="ql-block">  为八路军碾过军粮的碾盘</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察冀军区的根据地,设在村里的野战医院,先后救治了50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来自加拿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经常来此为伤员做手术。那时全村百十户人家,家家户户炕上地下全是伤病员,乡亲们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伤病员住。军区司令聂荣臻元帅等领导人曾在村中小住,看望伤员,领导抗战。当年的房东后人,至今珍藏着他们使用过的马灯、油纸伞、指南针和吃饭用过的碗、盘等物品。</p><p class="ql-block"> 在那全民皆兵的年代,村里的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青壮年送弹药上前线、抬担架救伤员,老人和妇女推米碾面做军鞋,全村人人争当支前模范。村里16名青年参军参战,6名牺牲在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山村,见证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抗战精神和奋斗历史。</p> <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元帅曾经住过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元帅的房东后人</p><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元帅曾在旧房(图左)中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洗衣班旧址</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休养二连旧址(病房)</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病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  村东梁山坡上的无名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部队流动性大,有的甚至被打散,牺牲在寺沟村的八路军烈士们,很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更不知家在何处?是村里的乡亲们,将他们的遗体进行了埋葬。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立此碑,以纪念那些牺牲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八路军烈士们。</p> <p class="ql-block">  门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碾盘,见证了韩氏家族的发展和变迁。</p><p class="ql-block"> 寺沟村鼎盛时期有村民380多人,其中韩姓就有7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近五分之一,是村中的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活了90多岁,曾经五世同堂。</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  父子合影留念(1979年5月)</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为家庭辛勤操劳一生,养育了三儿一女4个孩子,回想起来实在不易。</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父亲因严重的腿部疾病在石家庄住院治疗,医生说需要截肢。动手术之前,恰逢父亲的初小同学、从寺沟村走出的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崔路叔叔回乡探亲,闻讯后赶到医院阻止手术,随后把父亲接到上海治疗,最终保住了父亲的腿!</p><p class="ql-block"> 崔路叔叔还为家乡修建了一条公路,建了一所小学。村民们念其善举,为他立了功德碑,以昭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  母亲治病期间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战争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全村仅有两个战争年代入党的女共产党员,一个是我的母亲,另一个是我姐姐的婆婆。</p><p class="ql-block"> 她们带领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为八路军碾军粮、做军鞋,照顾伤病员,积极支援前线。她们工作中配合默契,形同姐妹,关系十分融洽,后来两家结为儿女亲家。</p> <p class="ql-block">  姐姐的婆婆和姐姐的2个孩子合影</p><p class="ql-block"> 姐姐的婆婆活了90多岁,眼不花,耳不聋,后因年老去世。</p> <p class="ql-block">  崔路叔叔年轻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崔路叔叔1924年12月出生,1937年投身抗日战争,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9年随军南下,曾任上海市黄浦区公安局长、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1989年12月离休。在公安战线奋斗了半个多世记,参与指挥过无数起重大案件的侦破和重特大亊件的处置,同形形色色的敌人和犯罪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被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p> <p class="ql-block">  村里为崔路叔叔立的功德碑</p><p class="ql-block"> 1996年夏天,寺沟村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村中房屋倒塌,道路严重损毁。远在上海的崔路叔叔得知消息后,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4万元钱,为村里重修了道路。</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为纪念崔路叔叔的善举,立功德碑以昭示后人。石碑上刻着崔路叔叔亲手书写的“家乡情”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  功德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  二哥二嫂和父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父母曾经住过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  兄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姐姐当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的三儿一女中,每家都有人参军入伍,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 姐姐嫁给了军人,姐夫是正营职转业军官。姐姐家的女婿、二哥家的长孙,都是退役军人。大哥家的次孙2018年入伍,现在重庆武警服役。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已成为韩家的光荣传统和家风。</p> <p class="ql-block">  姐夫在部队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的姐夫霍风悟,1968年入伍,在江西省井岗山军分区任正营职干部,后转业回地方工作。</p> <p class="ql-block">  外甥女婿在部队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二哥的长孙在部队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大哥的次孙现在重庆武警服役</p> <p class="ql-block">  诗和远方就是我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虽然曾经贫穷、落后,但崇尚教育之风渊源流长。有识之士曾在村中办私塾,教村民们学文化,接受新思想、新亊物。有10多位青年追寻理想,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党的重要干部。</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村里先后有30多名青年,走出深山,进入大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为国家奉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寺沟村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路丝弦”,传唱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丝弦几乎人人会唱,家家有演员,父子、夫妻同台演出更是屡见不鲜。</p><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村里的剧团活跃在太行山区、滹沱河畔、村落乡间,深受乡亲们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二哥扮演的老生王延岭</p><p class="ql-block"> 我的二哥从16岁开始唱丝弦,一直唱到现在,是剧团的主要演员。上世纪70年代随剧团到邻村演出,被二嫂一眼相中,于是二嫂自报家门,追二哥成亲。从此二人相伴一生,成为村里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  山高路远挡不住游子回家</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3日,大哥的长孙韩晓勇、孙媳尚佳茜结婚,我专程从张家口赶到平山县城参加结婚典礼,并借机回了趟家乡。</p> <p class="ql-block">  回乡路上(视频)</p> <p class="ql-block">  家乡已经遥遥在望</p> <p class="ql-block">  归心似箭(视频)</p> <p class="ql-block">  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老家了!</p> <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两鬓白。</p><p class="ql-block"> 发小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 <p class="ql-block">  1960年11月26日,我就出生在这个小院堆有玉米的房子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步入花甲之年的游子,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望着早已物是人非的空房,怎能不触景生情,感概万千!</p> <p class="ql-block">  和大哥、姐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已故去的大哥</p><p class="ql-block">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p><p class="ql-block">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p><p class="ql-block"> 上次兄弟团聚,大哥已身患重病,谁知不久便驾鹤西去,从此阴阳两隔。</p> <p class="ql-block">  大哥的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  和二哥、姐姐姐夫合影(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和二哥、姐姐、姐夫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姐姐的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  韩家代代有人传</p> <p class="ql-block">  从小立下保国志 长大入伍把军参</p> <p class="ql-block">  一杯老酒解乡愁(视频)</p> <p class="ql-block">  回村看望亲戚和乡邻(视频)</p> <p class="ql-block">  我的叔伯哥哥韩炯智</p> <p class="ql-block">  我的叔伯哥哥韩炯文</p><p class="ql-block"> 韩炯智、韩炯文是我的两位亲叔伯哥哥,也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寺沟村的历史和发展变化等诸多情况,都是来自他们兄弟之口,堪称寺沟村的活字典。</p> <p class="ql-block">  给父母亲扫墓(视频)</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山山水水令人难忘(视频)</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蓝天真美啊!</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山水格外亲</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照山川</p> <p class="ql-block">  村前山坡上的树木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时侯,我和小伙伴经常在这块巨石下开心的玩耍和捉迷藏。</p> <p class="ql-block">  全村唯一的水井</p><p class="ql-block"> 水是生命之源,山区缺雨少水,尤其遇到大旱之年,滴水贵如油。于是,这口水井就成为了全村人生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回乡在村中留影(视频)</p> <p class="ql-block">  老戏台没有了往日的渲闹</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我的根</p> <p class="ql-block">  家永远在游子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夫妻俩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家乡亲人们的是,做为韩氏家族的后人,我在张家口市武家庄生根、开花、结果,不仅儿孙满堂,有了一个幸福美滿的大家庭,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也有了自己的亊业,正在为乡村振兴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经营的饲料加工厂</p> <p class="ql-block">  前来拉货的车辆不断(视频)</p> <p class="ql-block">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的后花园(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p> <p class="ql-block">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花园里的菜地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  儿子的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上大学的女儿和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正在午餐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  幸福快乐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当年的老连队,以“战友团聚,故城重游”为主题,在张家口市组织了首届战友联谊会。</p><p class="ql-block"> 作为筹备(会务)组副组长,为尽地主之谊,充分利用人熟、地熟、关系熟的优势,全程参与了战友聚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p> <p class="ql-block">  勘察行进路线和参观点</p> <p class="ql-block">  会务组研究、协调活动安排</p> <p class="ql-block">  武家庄村口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重返武家庄,并应邀到家中座客。</p> <p class="ql-block">  全家出动迎接战友们到来</p> <p class="ql-block">  指导员向妻子表示感谢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绿荫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绿荫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绿树成荫 战友情深</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家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代表会务组祝愿战友们返程顺利!</p> <p class="ql-block">  和来访的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和来访的战友在家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和来访的战友在绿萌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故乡感怀</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年少时想离开,年老时再也回不去的地方。曾以为自己苦苦追寻的是诗和远方,到了异地他乡才知道,故乡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一个让人割舍不下、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祝愿家乡的亲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祝愿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青山常在!绿水长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韩新海是我在65军585团2连的战友。退伍后在异地他乡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已是一个儿孙滿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不仅如此,夫妻俩经过多年奋斗,成为当地小有成就的企业家,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韩新海战友是退役军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二连战友们的骄傲!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始终未变。受其委托,在他提供图片、文字资料的基础上,编缉了这部相册,以表达他对家乡和亲人们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由于受本人水平和能力所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 编者 王建设</p><p class="ql-block"> 2022年春节期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