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8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个处处洋溢着革命的年代。在这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们这些来自城乡的孩子有幸被推荐到开侨中学一—开平最好的的学府之一就读(当时易名为红卫中学)。我们从此开启了中学的求学生涯。</p><p class="ql-block"> 在开侨,我们虽然仅仅只是读了一年,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却也植下了对开侨的依恋之情,盟发了深深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五十三年过去了,时间跨越了半个世纪,许多陈年旧事早已化为云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开侨、当年同学的读书声欢笑声却一直留存在我们心中。这份情谊,伴随着我们走过漫长的人生岁月,让我们的青春多了一份色彩,成为了外出游子们的一份乡愁。</p><p class="ql-block"> 如今,历尽沧桑的我们,已经白发鬓鬓,早已不问世事,大都闲赋在家,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回中学的第一母校看看;见见当年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为此,张良盛、杨伟建等同学于去年就建立了同学群,干方百计联络当年的同学。想不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找到了本班近半的同学,于是大家商定:于2022年2月3日聚会,回忆当年,讲述当年之后的自己;回开侨怀旧,感恩母校。</p><p class="ql-block"> 盼望已久的聚会日子终于到来了。同学们从市外、从市区乡村,纷纷赶来聚会地点;海外或因故不能参加聚会的同学,发来微信:祝聚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最忙的要数杨伟健同学,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就亲自驾车接同学到聚会地点,之后,就在聚会地点親迎同学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陆续到达聚会地点,齐了,共16人,男女对半。分别五十三年后的再见,我们已经不再是豆蔻年华的小伙小妹,但依稀记得当年的模样;岁月的年轮虽然在我们的脸上布满了印记,但却难掩同学们重逢的喜悦。问候声、感叹声、欢笑声,就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心中,阴湿寒冷之气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的心顿觉暖洋洋。</p><p class="ql-block"> 十一点半,聚会正式开始,同学们围座在大圆桌前,各自述说分别后的经历。通过各自的述说,分别后,各自的人生各异,除少数放弃学业外,大部分同学都是继续就读,或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或大学毕业,之后,就走向社会服务国家;有的从军,有的从政,有的从教,有的从医,有的成为企业主,有的成为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在述说中,有错过机会的感叹,有成功的喜悦;有感叹之后的释怀和喜悦之后的分享,总之,今天只有两个字:高兴。</p><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半,我们回到了母校开侨中学。对我们的到来,学校非常重视,周校长亲自按排,专门派张一帆副校长负责接待。张一帆副校长引领我们在校内参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张副校长迈进校门。校门、校舍、教学大楼、学校建造者的塑像、礼堂...喷水池、游泳池、运动场、菜地、竹子、橄榄树、....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仿佛我们从来就不曾离开过这里。虽然,我们只在这里读了一年,但这里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脉,这里将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是我们心中的图腾之一!</p><p class="ql-block"> 校园非常的宁静,我们在张副校长的引领下,缓步前行。我们的思绪随着步伐,仿佛一下子回到几十年前的少年时代,上下课的钟声、读书声、喇叭声、语录声,好像萦绕在我们耳边。</p><p class="ql-block"> 缓步中,我们回到了我们当年的课室:南教学楼二楼东南边初一(二班)课室。这是我们共结学缘的地方,也是我们最为怀念的地方。课室明亮,六纵排位,讲台、黑板摆设,一切没变,但当年的学生却变了:老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找到了当年自已的座位,像当年上课一样,举手发言、行学生礼......张副校长则把镜头对准我们,把这一举动定格,以为当年学子对母校深情怀念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据张副校长介绍,在开平市中学的排名中,开侨历年均列全市首位。多么的令人激动人心呀,我们为曾经就读的母校骄傲!愿我们的母校永远青春焕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更多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此次聚会,还参观了余小婵同学“非遗”文化艺术工作室及其作品;参观了余锦坤同学创建的荣晋机械厂。余小婵、余锦坤同学,他们事业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是同学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聚会至下午五点半圆满结束。我们期待再次聚会,希望下次聚会,规模更大,热闹更多;也愿大家永葆青春之心,让夕阳之光变得更加绚丽柔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虎年初三,六八年初一(二班)十六位同学来到开平梁氏鹅文化城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鹅城聚歺</p> <p class="ql-block">开侨中学门前合照</p> <p class="ql-block">在张一帆副校长带领下,参观校容。</p> <p class="ql-block">进校门右则约三十多米处就是当年校饭堂旧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校园的风景竹依旧在那里茂盛生长。</p> <p class="ql-block">校内最有代表性的原建筑物之一礼堂(属省永久性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礼堂后喷水池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当年初一课室走廊</p> <p class="ql-block">我与张校长合个照</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初一(二)班课室,同学们找到当年的座位,仿佛回到五十三年前的少年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礼堂内全貌保留完整,依旧显现出其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明亮多彩、古朴风貌的窗户,现代建筑也难与媲美。</p> <p class="ql-block">面向潭江教学楼前,树立着建造者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原教学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现校运动场,当年属校园菜地区域。</p> <p class="ql-block">保留原貌的校门与通入校区大道</p> <p class="ql-block">校内篮球场还在原址</p> <p class="ql-block">新建教育楼</p> <p class="ql-block">新建校舍与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余小婵非遗制作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余小婵同学“非遗”证书及奖状,属家族传承艺术,已获得开平、江门及广东省级“非遗”证书,拟向国家级申请。该家族艺术在国内外亨有声誉。</p> <p class="ql-block">“非遗”艺木作品</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来到余锦坤创建的荣晋机械厂。</p> <p class="ql-block">在荣晋机械厂会议室座谈。</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聚会到了尾声,同学们告别时依依不舍,互祝吉言,盼望下次有更多的同学参加,聚会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六九年初一毕业时发的五好学生奖状</p> <p class="ql-block">六八年的学生证</p> <p class="ql-block">六九年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