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图说东山底

若虚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家乡全景图,马上剪切下来编辑成美篇,加强对家乡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合涧镇东山底村,在林州市区南25里,合涧镇政府对面。</p> <p class="ql-block">据说村名是因在林县六集之首的合涧集“东边山底下”,故叫东山底村。东山底属于大村,处于林县盆地西南侧,背山面川,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属于条件比较好的村落。村庄是八十年代末林县第一个整体规划的村庄,也是最早市级三大文明村之一。下图村庄左边空旷处是村委会,右边空旷处是学校。</p> <p class="ql-block">从小在村里生活长大,恢复高考后走出了老家院子,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转眼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进入了回忆过去的年龄。</p> <p class="ql-block">六米宽水泥路已经通到老院子门前,但是自己也无意再重建房子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弟弟九十年代初在村中间盖的两层楼院落,父母和弟弟一家在一起生活到2015年,现弟弟一家已经迁居到平顶山市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过去白色的上山坡水泥路很窄,一直通到黄色琉璃瓦的郝奶奶庙,那个方形的自来水压力池,上边紧挨着一道线就是红旗渠。我在老家时,每天早晨都喜欢去压力池上面活动看日出,听鸟鸣。现在看到路加宽了,弯上去好远还有房子,不知何用?过去山坡上都是梯田,栽种的是红薯,谷子,芝麻,高粱等。现在退耕还林了,绿色植物基本都是核桃树。</p> <p class="ql-block">圆圆馒头状的山包叫大垴,小时候山顶有个木塔,大家不知有啥用途,传说是给飞机指路的。我十多年前上去看了,看到了测绘标志,明白了这是附近制高点,大地测绘控制基点。</p> <p class="ql-block">在山坡上遥望北面太行山林虑山主峰,林县过去就叫林虑县,山下沟里是洪谷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合涧村七十年代修的大寨田,因村里土地少,好像还种着庄稼。</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口的省道兼大街,右面是镇政府大院和门前广场,左侧是村路进口,村口是一座汉白玉石牌坊,第一张照片是石牌坊夜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面三角形是镇政府大院,父亲在这里几乎工作了一辈子,除了师范毕业后当了几年教师,中间去县里工作了几年。</p> <p class="ql-block">我小学是在村里小学上学,五六年级在合涧完小上学,当时正赶上文革,基本没有学什么知识。因和山西挨着,合涧完小原址是山西会馆,抗日战争时被日本飞机炸毁了。太行山区的山西人带着各种山货,主要是党参等药材来合涧街卖了,换成白面,衣服,生活用品带上山去,每到赶会,腊月,合涧街上人挤人,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完小下面就是淅河,这是拐进河交沟,(古时候叫栖霞谷,山西叫太行大峡谷),仙岩附近水面。</p><p class="ql-block">“西山何其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三国曹丕的这首诗说的就是这里。据《太平寰宇记》等史籍记载:“周朝末年,隆虑道士卢子綦,在隆虑山栖霞谷仙人岩无忧洞隐居,教友人乔顺之子乔璋、乔瑞二幼童习练清虚之术,服飞龙丸千年不饥,师徒三人皆可白日飞升......”仙人岩的名字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响亮起来的吧?仙岩村也因仙人岩的仙岩寺而成村,后来因远远看去,山涧到此处貌似合在一起了,改叫合涧。仙岩~~合涧,栖霞谷~~河交沟,怎么感觉后人越改越没文化没诗意了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林县二中校址,多年前二中搬到市里去了,现在是合涧中学,面积没变,只是原来苏式一排排的教室全部成了教学楼,宿舍楼。我在这里上完了初中,高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合涧街东南的仙岩大桥(合涧原来叫仙岩),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桥长90丈,高3.3丈,宽2.2丈,分9孔,为当时县境第一大桥,开通时北洋政府总理来剪彩。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大桥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水,9拱桥眼被冲垮6拱,从此交通再度中断长达18年之久。1952年省政府拨专款并派出技术人员,由大桥附近的5个区141个行政村组织民工义务出勤修建。1952年11月1日动工,1953年6月3日竣工,将原“仙岩大桥”改称“合涧人民大桥”。现在还可以看出两边的桥洞造型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省道改线后新修的现代化大桥,</p> <p class="ql-block">新老大桥合影图,现在看河床里都是白花花的河卵石。</p> <p class="ql-block">这是去年的发洪水时场景,水中的桥是合涧通河南园的水泥桥,1975年的大洪水,这桥完全淹在洪水里,河水往南边改道,桥没有冲毁,但是把地冲了,河面变宽。典型的“桥还在,河跑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大洪水河道又回到北面,冲走了两个桥墩,但是桥没有垮,成了“桥坚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村马路对面的王家村,我姥姥家,姑姑家,和老亲戚基本都是王家村的。顺带截图让在天津生活的表哥,表妹找找自己家在哪里。并问好各位亲戚朋友,乡亲好!祝福各位虎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写完意犹未尽,再说说附近地质情况,现在南太行北太行是从河南河北两省行政分界的,地质是从河交沟也就是太行山大峡谷分界的。整个林州一带的地质板块叫古汤阴板块,造山运动时期和太行山板块断裂,古汤阴板块俯冲插入太行山板块下面,造成太行山隆起,岩石随着升高不断崩落,成了现在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合涧往东的低山脉叫乌云山脉,像一条鱼脊骨插入太行山板块下面,把太行山“撬断了”,成了贯穿整个太行山大峡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