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

路缘

<p class="ql-block">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路缘】</p><p class="ql-block">第八十五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之前已发表了几篇野生动物美篇了,拍摄野生动物是消耗精力、体力、时间和耐心的事情。本篇中可能有个别动物识别有误,望动物爱好者给与纠正为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苍鹭:是鸟纲、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也是鹭属的模式种。大型水边鸟类,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性格孤僻,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在浅水区觅食,主要捕食鱼及青蛙,也吃哺乳动物和鸟。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p> 白顶溪鸲:特征为常立于水中或于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时不停地点头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动。常栖于山区河谷、山间溪流边的岩石上、河川的岸边,在平原地带很少见到。一般生活在海拔1800-4800米间。求偶时作奇特的摆晃头部的炫耀。分布于中亚、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越冬至印度及印度支那。常见于中国多数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间溪流及河流。啄食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大多为水生种类,并兼食少量盲蛛、软体动物、野果和草籽等。<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凤头䴙䴘: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蒲草中营巢,以芦苇、水草为巢材,繁殖期成对作精湛的求偶炫耀,两相对视,身体高高挺起并同时点头,有时嘴上还衔着植物。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善游泳、潜水,不善飞行。</p> <p class="ql-block">  草原雕:是鹰科、雕属的一种大型猛禽。草原雕体长70-8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体重2400-3800克。主要栖息于树木繁茂的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的高度均有踪影,但避开沙漠和茂密的林地。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獭、貂类、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甚至会捕食狼的幼崽,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p> <p class="ql-block">  花脸鸭:属小型鸭类,花脸鸭是一种喜欢集群的鸭类,特别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别的鸭混群。沟渠或湖边浅水处寻食,主要以轮叶藻、柳叶藻、菱角、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p> <p class="ql-block">  大朱雀:体形较大;为不常见留鸟。食物以植物性为主,也吃昆虫。栖于河谷石头、溪边土坎、泉水旁沼泽地灌丛等地。分布于高加索山脉、中亚、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部及西北,新疆、青海和西藏扎达和普兰县可达 4100-4500米,甚至到雪线以上。冬季也不低于1000米以下的山谷。此鸟喜栖开阔地区的草地、草甸、山坡岩壁、稀疏荆棘的石砾堆以及溪边灌丛中,很少到松林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天鹅:指雁族的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求偶的行为丰富,雌雄会趋于一致的做出相同的动作,还会体贴地互相梳理羽毛。一年繁殖一次,卵的体积较大,如大天鹅的卵有400多克重。天鹅是一种冬候鸟。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塘、沼泽、水流缓慢的河流和邻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泽地上,冬季主要栖息在多芦苇、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与河湾地方,也出现在湿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泽、海滩及河口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农田原野。天鹅是飞高冠军,飞行高度可达9千米,能飞越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p> <p class="ql-block">  随着环境改善,这两年西宁来的天鹅在湟水河上歇息。</p> <p class="ql-block">  大山雀:中小型鸟类,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蚂蚁、蜂、松毛虫、螽斯等昆虫为食,大山雀也喜欢吃油质的种子,如瓜子,花生仁,核桃仁等等,人造的糕点它们也非常喜爱,在北方的冬季,种仁是它们的主要食物。</p> <p class="ql-block">  高山兀鹫:鹰科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高山兀鹫多栖息于海拔2500-5500米的高山、高寒草甸、草原、戈壁及河谷地区,多单个或集群翱翔,有时停栖在较高的山岩或山坡上。经常聚集在“天葬台”周围,等候啄食尸体。主要以尸体、病弱的大型动物、旱獭、啮齿类或家畜等为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p><p class="ql-block">  高山兀鹫是留鸟。常翱翔于6000米高空、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 </p> <p class="ql-block">  土拨鼠:是啮齿目其中一种,旱獭属,又名土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因潜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旱獭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草原山地的阳坡、山助、斜坡、阶地、谷地、山麓平原等环境。</p> <p class="ql-block">  文须雀:小型鸟类,食物主要为昆虫、蜘蛛和芦苇种子与草子等。通常营巢于芦苇或灌木下部,也在倒伏的芦苇堆上或旧的芦苇茬上面营巢。主要栖息于湖泊及河流沿岸芦苇沼泽中。迁徙:留鸟,少数在冬季游荡。 </p><p class="ql-block">  中国分布: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及东北北部的夏候鸟,在东北南部及河北为冬候鸟,数量较多。</p> <p class="ql-block">  白喉红尾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针叶林以及林线以上的疏林灌丛和沟谷灌丛中,冬季常下到中低山和山脚地带活动。</p> <p class="ql-block">  鼠兔:鼠兔仅包括30个种类,其中有24个种别被发现存在于中国境内,10个种别只在中国才有,其中9种是西藏特有种。为现生鼠兔的分布大区与演化中心。 鼠兔栖息于各种草原、山地林缘和裸崖。在亚洲,栖息于海拔1200~5150米间;</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见褐背拟地鸦、雪雀白天进出鼠兔的洞穴,据分析,鼠兔可借助鸟类的惊鸣来报警,小鸟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 在中国古籍中,对这种生物现象称作“鸟鼠同穴”。鼠兔胆小,尤其怕惊扰,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p> <p class="ql-block">  大鵟:为鹰科鵟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 570-760毫米。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喜停息在高树上或高凸物上。主要以啮齿动物,蛙、蜥蜴、野兔、蛇、黄鼠、鼠兔、旱獭、雉鸡、石鸡、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性凶猛、也十分机警,休息时多栖息地上、岩石顶上或树森林突出物上。捕食方式主要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或者站在地上和高处等待捕获物。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它捕蛇的技术十分高超,用脚抓获以后便振翅飞到300米以上的空中,而不甘心束手就擒的蛇弯曲着身体,准备缠绕大鵟的双脚,但大鵟却突然伸直双腿和脚爪,将蛇撒开,使其跌落在地上,然后俯冲而下,再次将蛇抓起,带到空中,重复前面的动作,直到蛇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后,才降落到地面上将其慢慢地吞食。 </p> <p class="ql-block">  斑头雁: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赤嘴潜鸭:俗称大红头,是大型鸭类,体重1千克左右。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p> <p class="ql-block">  大白鹭:分为三种鹭,分别是大白鹭,中白鹭和小白鹭。是大中型涉禽,成鸟的夏羽全身乳白色;鸟喙铁锈色;头有短小羽冠;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常在水域附近草地上慢慢行走,边走边啄食,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p> <p class="ql-block">  白腰雪雀:栖息于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地、草原和有稀疏植物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筑巢于墙洞、废弃鼠洞或地面,是一种耐寒的高山、高原草地荒漠鸟类白腰雪雀是中国特产鸟类。</p><p class="ql-block">  主要以草子、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繁殖期间喜吃昆虫。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蝗虫、象鼻虫、步行虫、甲虫等。</p> <p class="ql-block">  藏狐:大小接近赤狐或略小,分布于高原地带,喜独居,通常在旱獭的洞穴居住。以野鼠、野兔、鸟类和水果为食。见于海拔达2000~5200米的高山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草原和山地的半干旱到干旱地区。昼行性,独居,但也可见繁殖对于幼崽在一起的家庭群。藏狐主要早晨和傍晚活动,但也见在全天的其他时间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地山雀:分布于印度、中国大陆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栖于在宽阔的草原上觅食, 易见于鼠兔居住或居住过的地方,有稀疏矮丛的多草平原及山麓地带,喜牦牛牧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黑翅长脚鹬: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共有4个亚种。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  黑颈鹤: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p> <p class="ql-block">  粉红胸鹨:属小型鸣禽,甚常见于海拔2700-4400米的高山草甸及多草的高原,通常藏隐于近溪流处。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丛、草原、河谷地带。食物主要为有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种子。</p> <p class="ql-block">  黄头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单个或成对地寻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状起伏,在农田土块、树洞、岩缝中筑巢,以细草根、枯枝叶、草茎、树皮等构成,内铺兽毛,鸟羽等。主要栖息于湖畔、河 边、农田、草地、沼泽等各类生境中。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普氏原羚:是牛科、原羚属的动物。体长大约为110厘米左右,肩高约50厘米,雄羚长有一对具有环棱的黑色硬角,角尖相向内弯,角长约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壮,近角尖处显著内弯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对钩曲,这点与朝内后方弯曲的黄羊角不同。仅始于分布在中国青海省,包括青海湖周围,以及天峻县和共和县。</p><p class="ql-block">  湖东种群位于青海湖的东北边,面积约890平方公里,由于栖息面积较大,草场围栏密度也较小,活动空间较其他两个种群大,是数量最多的一个种群,约有120只(2000年的调查显示,该种群可能仅剩60-80只)。迫于人类放牧活动的干扰,原来生活于典型草原区的普氏原羚不得不迁入沙漠、草地的生态交错带。据有关资料显示,二十世纪80年代初,环湖附近普氏原羚的数量超过1000只;80年代末,降到了500-600只;1995年,在环湖地区还生活有五个普氏原羚种群,分别在倒淌河乡元者村一带,湖东种羊场,鸟岛附近,天峻县快尔玛乡以及刚察县哈尔盖乡与海晏县甘子河乡交界处,约有不足300只。</p> <p class="ql-block">  沙黄鹨: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拍于西宁东出口,没有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绿翅鸭: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喜集群,飞行疾速、敏捷有力,两翼鼓动快而且声响很大,头向前伸直,常成直线或‘V’,字队形。在水面起飞甚为灵巧,有时冲天直上,有时扇动两翅在水面掠过一段距离后才从水中升起。游泳亦很好,但在陆地上行走时显得有些笨拙。 </p><p class="ql-block">  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种子和嫩叶,有时也到附近农田觅食收获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节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p> <p class="ql-block">  红腿鹬:没有介绍,拍摄于青海湖畔。</p> <p class="ql-block">  红头潜鸭:杂食性,有很好的潜水技能,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水塘、河湾等各类水域中。冬季也常出现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河口和海湾。 主要在深水地方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叶、茎、根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小鱼和虾等动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灰头鸥:是鸻形目鸥科彩头鸥属的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飞禽,主要食鱼、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灰头鸥栖息于海滨沙滩,岩石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带,迁徙期间也见于内陆河流与湖泊。主要食鱼、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拍摄于青海湖畔。</p> <p class="ql-block">  灰雁: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见出入于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原、沼泽和草地。食物为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叶、根、茎、嫩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螺、虾、昆虫等动物食物。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p> <p class="ql-block">  雉鸡:是鸟纲雉科的一种走禽,共有30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雄鸟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雄鸟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为格斗攻击的武器,近年来还发现距的长度与其所拥有的配偶数量明显相关,是雌鸟选择配偶的一个重要标准。</p><p class="ql-block">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  红眉朱雀: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但冬季下降至山麓与河谷处以及喜栖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和长有稀疏植物的干石滩处,喜桧树及有矮小栎树及杜鹃的灌丛,冬季下至较低处,受惊扰时"僵"于树丛不动直至危险消失。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果实、浆果、嫩芽和农作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至中北部和蒙古。</p><p class="ql-block">  其他亚种多分布在海拔高度2000-4000米的高山、高原灌丛、草地、岩石荒坡和有稀疏植物生长的戈壁荒漠和半荒漠以及树线附近的疏林灌丛中,有时甚至到雪线附近。</p> <p class="ql-block">  黑鸢:是一种中型猛禽,共有7个亚种。体长54-69厘米。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也常在城郊、村屯、田野、港湾、湖泊上空活动,白天活动,常单独在高空飞翔。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一般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飞行快而有力,能很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长时间地盘旋翱翔,两翅平伸不动,尾亦散开,像舵一样不断摆动和变换形状以调节前进方向,两翅亦不时抖动。通常呈圈状盘旋翱翔,边飞边鸣,鸣声尖锐,似吹哨一样,很远即能听到。视力亦很敏锐,在高空盘旋时即能见到地面动物的活动,飞行快而有力,能很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长时间地盘旋翱翔,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一直到澳大利亚,偶尔也出现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和林缘地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眉朱雀:体长15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朱雀。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但冬季下降至山麓与河谷处以及喜栖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和长有稀疏植物的干石滩处,喜桧树及有矮小栎树及杜鹃的灌丛,受惊扰时"僵"于树丛不动直至危险消失。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果实、浆果、嫩芽和农作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至中北部和蒙古。除华北亚种分布高度较低,一般在海拔1200-2000米的山地灌丛和小树丛中,其他亚种多分布在海拔高度2000-4000米的高山、高原灌丛、草地、岩石荒坡和有稀疏植物生长的戈壁荒漠和半荒漠以及树线附近的疏林灌丛中,有时甚至到雪线附近。</p> <p class="ql-block">  红嘴鸥:没有介绍,拍摄于青海湖畔。</p> <p class="ql-block">  黄嘴朱顶雀:为燕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是高海拔栖息的鸟类,有的亚种生活在2500米以上处;甚至高达5000米雪线以上。草食性,食物以草子、花蕊和其它植物种子为主,少量为鞘翅目昆虫。</p> <p class="ql-block">  穴小鸮:又称穴鸮,是鸮形目、鸱鸮科的鸟类。体长19-25厘米,翼展55厘米,体重170-214克。是一种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猫头鹰。身体纤瘦,腿颇长,无耳羽簇,面盘不明显,皱领不显著,跗跖和趾被羽。以啮齿类动物遗弃的洞穴为巢,或者自己打洞为巢,喜欢用多种发出恶臭的动物粪便来装饰自己的小窝。活动范围是在开阔的草地和农耕平原上,喜欢捕食个头大的昆虫,比如一些甲虫和麻雀、老鼠等小动物。</p> <p class="ql-block">  领燕鸻:是燕鸻科、燕鸻属的小型涉禽,领燕鸻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淡水或咸水沼泽、湖泊、河流和湿地,善于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亦善飞行,主要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  红尾伯劳: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一般生活于温湿地带森林鸟类、常见于平原、丘陵至低山区以及多筑巢于林缘、开阔地附近。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头虫科、金龟子科、瓢虫科、半翅目蝽科和鳞翅目昆虫,偶尔吃少量草子。</p> <p class="ql-block">  姬滨鹬:体型非常小滨鹬,区域性迷鸟。日本有过几次偶见迷鸟记录,中国尚无记录,但有可能出现。上述没有完整记录,拍摄于西宁东出口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夜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夜出性。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伫立在水中树桩或树枝上等候猎物,眼睛紧紧地凝视着水中。清晨太阳出来以前,则陆续回到树上隐蔽处休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棕颈雪雀:多见于海拔约2500-4000米的高山、草原、荒漠和裸岩带以及多营巢于墙洞、土岩或鼠兔废弃的洞内。在地上活动,也出入于鼠兔洞穴中,善奔跑跳跃,行动敏捷。主要蝗虫、甲虫、象鼻虫、伪步行虫、步行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果实、种子、叶芽等植物食物。</p> <p class="ql-block">  针尾鸭:是鸟纲、鸭科的中型游禽,属水鸭类,飞行迅速,在各种内陆河流、湖泊、低洼湿地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主要以草子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牵牛子、芦苇、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到农田觅食部分散落的谷粒。</p> <p class="ql-block">  棕胸岩鹨:小型鸟类,喜较高处的森林及林线以上的灌丛。性活泼而机警,常在高山矮林、溪谷、溪边柳树灌丛、杜鹃灌丛、高山草甸、岩石荒坡、草地和农耕地上活动和觅食,当人接近时,则立刻起飞,飞不多远又落入灌丛或杂草丛中。</p><p class="ql-block"> 食性:主要以豆科、沙草科、禾本科、茜草科和伞形花科等植物的种子为食,此外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尤其在繁殖期间捕食昆虫量较大。</p> <p class="ql-block">  普通鸬鹚:是大型水鸟。体长72-87厘米,体重大于2千克。常成群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水边岩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势。在水中游泳时身体下沉较多,颈向上伸直,头微向上仰,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以各种鱼类为食,主要通过潜水捕食。</p> <p class="ql-block">  金眶鸻:是一种小型鸻科鸟,常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候鸟,在非洲过冬,其它时候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p> <p class="ql-block">  领岩鹨:是领岩鹨为高山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诸岛,主要栖息于2200米到3100米的高山。领岩鹨种下属有6个亚种。主要以甲虫、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种子与草子等植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角百灵:共有42个亚种。栖息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结群生活,常作短距离低飞或奔跑,栖息于高山、高原草地、荒漠、半荒漠、戈壁滩和高山草甸等干雌性草原地区,冬季有的也出现于沿海地带、路边和农庄附近。 </p><p class="ql-block"> 主要以草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青稞、植物碎片、蝗虫、鳞翅目幼虫和甲虫碎片。 </p> <p class="ql-block">  蓑羽鹤:大型涉禽,体长68~92厘米,是鹤类中个体最小者。飞行时呈“V”字编队,颈伸直。叫声如号角似灰鹤,但较尖而少起伏。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草甸沼泽、芦苇沼泽、苇塘、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种环境中,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栖地高度最高可达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性胆小而机警,善奔走,常远远地避开人类,也不愿与其他鹤类合群。 </p><p class="ql-block">  食性: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虾、蛙、蝌蚪、水生昆虫、植物嫩芽、叶、草子,以及农作物玉米、小麦等食物为食,边走边食。 </p> <p class="ql-block">  雪鸻: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雪鸻具有很强的返回繁殖地或越冬地的能力。如果亲鸟遇见危险,常常装扮成受伤的样子,将一侧的翅膀拖拉在地面。以蠕虫、昆虫、软体动物为食,兼食植物种子、植物碎片,觅食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蠕虫等,也食植物的种子和叶片。</p> <p class="ql-block">  银喉长尾山雀:共有19个亚种。该鸟行动敏捷,来去均甚突然,常见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生活在欧亚大陆各种环境的树林中,群居或常与其他雀类混居,以昆虫及植物种子等为食。银喉长尾山雀是常见的森林鸟类之一,多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p> <p class="ql-block">  水鹨: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蓝额红尾鸲: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42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尤以林线上缘多岩石的疏林灌丛和沟谷灌丛地区较常见,冬季多下到中低山和山脚地带。 </p><p class="ql-block">  主要以甲虫、蝗虫、毛虫、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溪谷、林缘灌丛地带,</p> <p class="ql-block">  长嘴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栖于海拔4000~4600米的湖泊周围的草丛植被。多在比较湿润的草甸草原地区或沼泽地方,在湖泊周围,河湾,河滩地最易见到。主要以草籽、嫩芽等为食,也捕食昆虫,如蚱蜢、蝗虫等。</p> <p class="ql-block">  岩羊:体型中等,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两性具角,雄羊角粗大似牛角,但仅微向下后上方弯曲。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们还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它们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达2、3米,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10多米而不致摔伤。主要天敌是雪豹、豺、狼,以及秃鹫和金雕等大型猛禽。</p><p class="ql-block">  栖息在海拔2100—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及灌木丛中,有较强的耐寒性。</p> <p class="ql-block">  沙䳭:是鹟科、䳭属小型鸟类,沙䳭主要栖息于有稀疏植物生长的干旱平原、荒漠、半荒漠和沙丘地带,也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沙石草原和盐碱草甸,有时也出现于农田附近的草地或荒漠。沙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领域性甚强,保卫的领域范围在半径10-15米。多栖息在高的石头上或灌丛上,尾不断地上下摆动。主要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蜂、蚂蚁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