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

莫语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五九的第七天,气温骤降,天气忽然变得特别寒冷。本该这个时候坐在家里躲开这糟糕的天气,可三天前,三叔伯的大儿子在电话里邀请我们初一中午十二点到“斯努吧”饭店参加他儿子的婚礼。</p><p class="ql-block"> 走在寒风刺骨的大街上,耳边不时地传来风吹树枝的“嗖——嗖!”声 ,寒冷的天气阻挡着外出的行人,大街上显得格外清冷。当我们赶到饭店的时候,大厅的餐桌上摆满了各样的水果、干果。迎接我们的是三叔伯的三个儿媳妇 ,三叔伯的三个儿媳都很干练,大儿媳常年经商,骨子里带有一种秀外慧中落落大方的气质。三儿媳是公务员,优雅从容,端庄而不做作,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亲和感。二儿媳是家庭主妇,诚实本分,她那种待人真诚的态度让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感觉安心舒适。</p><p class="ql-block"> 走近大厅, 三叔伯的大儿媳与小儿媳迎面朝我们走了过来,她俩笑着亲切的对我说:“大嫂,昨晚我们还商量着说给你打电话来着,可是忙完已是半夜了。”随后二儿媳走过来腼腆的抓住我的手笑着对我说:“大嫂,你来了!”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是啊!虽然平时我们整天都忙于各自的事情,可彼此之间的牵挂却从未因为时空的隔离而减少。我们亲切的寒暄了好一阵,她们三人又忙碌的去迎接新来的客人。我们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子坐了下来,不多时娶亲的队伍涌入大厅,宽敞的大厅一瞬间变得狭小而拥挤。这时我发现人群里穿梭着一位步履蹒跚,两鬓斑白的一个老者,他不停的礼让着坐在席间的客人们。</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退休在家独处的时间太久,也或许是大家经常忙于各自的家务很少相聚的缘故,我们三个妯娌见面就不停的从孩子的学习谈到外面的趣事,每次见面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席间四婶、堂姐、堂弟媳妇和我们坐在了一个席上,在家族里我很喜欢四婶,她为人亲和,说话直率,待人真诚,其实在很多时候我并没有把她看做是长辈,在心里我一直把她当做朋友,在她面前我可以放松自己不用伪装。她善解人意,每次见面总能让人找到一种亲人或朋友之间一吐为快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刚嫁过来的时候,那时四婶还很年轻,也就三十来岁。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四叔四婶他们与五叔五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四婶扮演着婆婆与妯娌的角色。由于那时自己太年轻没有在意过这种关系,现在想来四婶那时如果没有一个包容与博大的胸怀,是很难做到在那个破旧的小院,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的情况下还接纳了自己小叔子的一家人 ,而且同家一住就是几年,关系还很融洽。</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在席间说了很多,四婶还告诉我:“这些年儿子儿媳都去福建打工,两个孙子都是我来照顾,现在自己也老了,有时真的感到力不从心了!”看着她逐渐老去的容颜,心里生出了太多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那日的席很丰盛,堂姐不断的往我碗里夹菜,看着年过半百的堂姐终于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我很替她感到高兴。“孙子大学还有几年就毕业了?”我向堂姐问道。堂姐笑着对我说:“学医的,五年。再三年就毕业了!”堂姐脸上流露出了满足与幸福的笑容。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此刻我很理解堂姐的心情。她的孙子考的是医科大学,学费全免,而且出来还包分配。这对一个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堂姐来说是何等的宽慰。</p><p class="ql-block"> 记得十几年前堂姐的独生儿子出车祸时,大孙子才六岁,小孙子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一年后儿媳妇改嫁。堂姐夫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即便是回家,也就在家里住那么几天。两个孙子就靠堂姐一人拉扯,现在小孙子都上小学了。这其中的艰辛别人是无法体会的。</p><p class="ql-block"> 是啊!四婶、堂姐,他们只是西北穆斯林妇女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她们没有文化,不懂得什么叫情怀,她们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无论从低矮的瓦房到宽敞的庭院,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步入社会的学子,这里面倾注着她们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p><p class="ql-block"> 宴席吃到一半时,一位老者走到了我们的身边客气的礼让我们吃好喝好,我抬头看见正是三叔伯。</p><p class="ql-block"> 几年不见,三叔伯老了很多,古铜色的脸上布满沧桑,银白色的胡须里藏满了故事,他那善意慈祥的笑容与温和谦恭的语气让我真的很难和那个曾经固执己见,墨守成规,顽固不化的三叔伯相比。</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1986年,我嫁到婆家不久,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纳凉,忽然听到院外的吵闹声,我急忙向院外跑去,只见婆婆和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也许是那男人钝口拙腮说不过婆婆,也或许是见到我借题发挥,他大声对婆婆喊到:“你家儿媳妇没有教养,见到我连个招呼都不打!”看到婆婆一脸囧困的样子我转身回到了院子,那一天我真的感到自己很委屈。</p><p class="ql-block"> 从那天我便记住了一脸憨厚,口齿笨拙的三叔伯。后来我才知道三叔伯就住在我家前院。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靠几亩地养育着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闲暇时间三叔伯便会出门当木匠揽活维持家务,听说三叔伯的活做的很精细,他为人诚实从不偷懒,所以街坊四邻修房子做门窗都会请三叔伯。</p><p class="ql-block"> 三叔伯是一个很固执、教条、守旧的人,但他为人正直诚实,遇到事情总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在整个家族他是正义的化身。他说话做事从不端着,但他的话在整个家族很有份量。在家里他对待儿女一视同仁。是啊!只要做父母的有一颗平和公证的心,儿女之间便不会存在相互排挤、嫉妒、猜忌、攀比。这与三叔伯平时的修为是离不开的。就如这次宴席,三叔伯的二儿媳承揽了所有的面食,做好之后送到了大儿子的家里。三叔伯早晨从三十公里的老家赶到儿子的家里,晚上又从儿子的家里往自己的家里赶,因为家里的牲畜需要他来照顾。八十岁的人了,为了儿女的大事,不辞辛劳一路颠簸。</p><p class="ql-block"> 家训是什么?家训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种修养。它与金钱毫无关联,一个把金钱放在首位的家庭他的儿女注定不会走的太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p><p class="ql-block"> 三叔伯的两个儿子也很争气,他们相距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也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二儿子由于家境贫寒,三叔伯没有供他念书,一直在家务农,二儿子两口对三叔伯和三婶照顾的无微不至,这让我相信了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不念书的孩子是来给父母报恩的”当然三叔伯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直帮衬着她们。</p><p class="ql-block"> 整个席间三叔伯的三个儿子、儿媳、女儿和几个孙子还有三叔伯,自始至终他们没有一个是坐在席上的,他们不停的穿梭在席间礼让在坐的所有来客,这让所有人看到了他们家族蒸蒸日上的明天,这是三叔伯言传身教的结果。看到眼前的一幕让我沉思良久,三叔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却有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胸襟。这是当今时代最缺乏的一种精神美德被三叔伯的家族传承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就在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新郎、新娘出场了,新娘看上去很漂亮。三叔伯的一家人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婚礼结束后,三叔伯向我们走来,他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吃好了吗?有空来老家看看,我先走一步,家里的牛羊还在等着我呢。”说完他转身就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