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远离闹市的高要区水南镇,有许多山旮旯的小村,都是居住着客家人,而我的小山村是长圳坑,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由于人多田少,平时人们都在外打工。年味的来袭,小山村比平时热闹多了,人们陆续从外地赶回家乡过年,真的是有钱没钱都回家过年,使这个小山村增添了年味的喜庆。年味就是年俗的味道,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景。它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幸福的追求,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年俗依然是中国人最眷恋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我是客家人,也是这条小山村的村民。这里的客家年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称之为入年假了,入了年假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排洪沟渠等都要清理干净,屋里屋外大搞环境卫生,还要准备充足的柴火,因为过了年的春季雨水多,山上的柴火湿了不好烧了。房屋的修修补补,也在这几天进行,入了年假也不用请风水先生挑选什么好日吉时,据传说入了年假,灶头阿公上西天了,其它各路神仙、神煞也要上天向玉帝述职,趁这几天年假他们也在天庭游玩几天,他们不在凡间,所以,这几天修修补补的营为是不用挑选日子的。</p> <p class="ql-block"> 年俗,作为客家人,大粽、油糍必不可少的,客家大粽,选择纯正的糯米,绿豆去壳,五花猪肉为主料,五花肉切好加入八角粉,白芝麻等香料拌好腌制一下。用冬叶(有的加几张芒叶)包好,用细软的竹蔑(有的用山上採集的野葛藤)扎紧,之后用山泉水煮十个小时(中途要加水的),就大功告成。这样做出来的大粽,糯米的香气浓郁,既有冬叶和芒叶的清香,还带有丝丝竹香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油糍,也是客家人过年的必需品,家家户户都煮油糍,油糍是以糯米粉为主料,煮糖水时放几张柚子叶一起煮,然后用热糖水和糯米粉,搓盛团后,再把它做成一只只、大小基本一致、直径有三、四公分的丸子,用茶籽油煮成金黄色后捞起,就成了金灿灿的,诱起你食欲的油糍了,油糍代表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大粽和油糍是客家人过春节探亲的主要礼品。</p> <p class="ql-block">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杀鸡㓥鹅,然后敬拜祖先,敬拜天地,感恩上年平平安安,祈求来年顺顺利利。入夜,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饭,亦是团圆饭,兄弟姐妹之间,平时都忙于工作,团圆饭大家围坐在一起,有酒有肉,相互交谈一年多的工作烦恼与顺利,今后怎样发展与家族如何凝聚力量,多办好事实事等。有的家族年俗除夕夜到了子时(除夕夜十一点)后就不准吃肉了,初一整天吃斋,表示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初二开始有肉吃,代表生活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初一的凌晨子时(除夕夜十一点至初一日一时),人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除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晨早六点至七点,就会听到开门的炮竹声,放开门炮迎财神,“放了开门炮,财神要来到”。然后煮新鲜开水泡茶,有宗祠的到祠堂,没有祠堂的到老屋给祖先敬茶上香,感恩祖先,德泽后昆。祈求祖先有灵,护佑后代子孙,幸福美满,枝繁叶茂,丁财两旺,富贵双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年俗,其实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新结婚的一定要夫妻一起探外家,结了婚的给小孩和没结婚的派红包等等,而且,各处地方的习俗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故事和风景,总的大体意思是感恩,祈福,希望生活越来越好!家庭幸福美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