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春节序曲之一

李圣恩

<p class="ql-block">不回家说不上叫“过年”,一路高歌,阳光照着车内暖融融,车多路忙,前后左右都是回家过年的同路人。</p> <p class="ql-block">回家过年的现代人其实是一回归之旅。曾经垂涎三尺的山珍海味已经表达不出成功与否,粗茶淡饭也看不出贫穷还是富足。回到家,一桌熟悉的现成饭就卸下了一年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年三十这天很少有三代人聚一次家常的午餐,姨说,这顿饭是面条🍜。我诧异除夕还吃面条?姨又说,三十要吃“守魂面”,听得我迷茫。姨解释,这面是是拴住你们的的心,怕你们跑远了。原来如此,可惜这面把孩子们都没拴在身边。我们每人一碗,很配合这种寓意深远,而且,我们确实很多天没吃过手擀面了,还吃下了年三十的第一餐。</p> <p class="ql-block">大油包子,这是传统中的经典。小时候的春节,村子里每家户都要在进入小年后开启一系列的一道道的准备工作,其中蒸馍、包包子是必须的大活儿。每逢春节前,常常是关系近的几家相互帮忙,要花一两天的时间,在各家户轮流帮忙中迎来除夕。大油包子像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一样必不可少。现在想来是因为那时候肉不多,大油也只有少许,智慧的人把它和大葱拌成馅儿,这就是高于馒头的一道奢侈的年味儿,尤其是刚蒸出锅或烤出炉的色香味俱佳。今年妈妈做了一锅给姨送来,皮特特别爱吃包子,地软的、大油的,每次非要烤着吃,再就着一颗新蒜就人间至欢。</p> <p class="ql-block">年三十这天上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仪式。带上足够多的纸钱送到亲人的坟头,有些话好像一出声就能传进亲人的耳朵里,而且每一句从来不存在误解和偏见,什么都可以说,有些话你不用说就心照不宣。</p> <p class="ql-block">现在纸钱都不足以表达一份思念,买多点好像真的有钱花了,然后化成袅袅青烟就转化成了货真价实的真钞票,天堂也富足。</p> <p class="ql-block">我看着皮特一个人跪在坟头前,眼前左边是祖父母的坟冢,右边是母亲的。隔着石碑,看着这场神圣的会面,像是回到的十几年前。</p> <p class="ql-block">枯草黄,野风香,别离人断肠。平静的脸上已经没有当年的悲伤,两个世界的人各自安好就是在深深爱着!</p> <p class="ql-block">孩子大了,慢慢开始融入到这些曾经看似莫须有的节日仪式里,肩膀上慢慢扛起了自己的担当,也不再排斥这种所谓繁冗的“人情世故”。其实我自己也丧失了在亲戚们之间迎来送往的能力,趁在春节的时候逼着自己接起这份已经被忽略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离乡背井的不一定在乎香火的含义,面对一束点燃的香火,寄托着的哀思也只有在清明和除夕的时候有表达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野外很萧瑟,幸运的是除夕这天太阳很灿烂,好像我们能把亲人迎接回家一起过年。</p> <p class="ql-block">当一打一打的纸币随着火焰化为灰烬时,亲人们就接受到了我们的问候。天堂里也会有繁华的街市,已经不需要为贫瘠而苦恼的时候,我们却换不来亲人的回归,这是离逝去的亲人最近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看看脚下,生命的绿色已经若隐若现,这次离开又放下了一些怀念,再起程时一定不会再来这里说再见,“祭奠”就是过年里最实在的仪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