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行走在长安区南郊的终南大道上,总能见到“鸣犊镇”的道路指示牌,奇特的名称令人好奇,今日特意驱车前往一探究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镇上的街道与别的大镇基本相同 ,水泥马路平整宽阔,道旁的商铺鳞次栉比 ,店内的商品琳琅满目。因为今天是初二,是已婚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街道上有很多小媳妇领着或抱着孩子喜气洋洋地从车上下来,外爷外婆们高兴地站在门口迎接着孩子们,女婿们则提着一堆礼品憨憨地跟在后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快到了正月十五了,街道两旁有很多卖灯笼的,一片红色的海洋和喜庆的气氛,而我们最感兴趣的却是“鸣犊”的由来。向一位老者打听了一下,方知“鸣犊”竟与村里的一眼泉水有关。根据老者的指引,我们穿过街道,三拐两拐来地到村西的一个斜坡处,找到了这眼泉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据说,谁也说不清这眼泉水已经存在了多少年 ,它的水量大小并不固定,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汪水期。相传在汪水期泉水涌出时,会发出阵阵“咩咩”声,仿佛是一头老牛在呼唤牛犊。人们便把这眼泉称为鸣犊泉,所在的镇称为鸣犊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由于鸣犊镇街道地处长安区东部,面向白鹿原,背靠少陵原,怀抱风凉原,浐河、库峪河由南向北蜿流纵贯鸣犊全境,形成“三原一川两条龙”的态势,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所以自古就是人们心中的风水宝地和重要的战略之地。唐朝时就在此设立了鸣犊镇,一直延续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在鸣犊泉的旁边,有一个寺,叫做“法音寺”,寺的殿宇看上去崭新而雄伟。附近一位老者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一座“瘟神庙”,供奉的是五大瘟神。瘟神是专司驱除瘟疫、去病除灾的。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该庙日渐衰落,房屋破败不堪。前几年,南方来了几个有钱人投资,在原址上建造了这个“法音寺”,其规模和气势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瘟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们站在鸣犊泉边,端详着高大雄伟的法音寺,心中不禁生出一阵感慨:历史总是让人产生很多的问号,同时又在用一种美妙的方式在解答人们的疑问。我们回望不同的历史,实际上是在安抚自己的心灵,给情感找到一个归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