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p><p class="ql-block">年,很长。从一进腊月,到整个正月。</p><p class="ql-block">一进腊月,生产队就开始杀猪宰牛,按人口数量分发到户。从那分领鲜肉热热闹闹和欢天喜地场景中,年开始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年,</p><p class="ql-block">是母亲灶前灶后、堂里堂外的欢快忙碌和满屋飘香的美味;</p><p class="ql-block">是父亲变戏法儿似地编制出来的各种生活用具和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大红灯笼;</p><p class="ql-block">是母亲夙兴夜寐为我们赶制出来的新鞋、新袜、新衣服;</p><p class="ql-block">是由远及近、有疏到密的鞭炮声声、锣鼓阵阵;</p><p class="ql-block">是小伙伴们结伴而行的三十儿晚上打灯笼和初一早上的大拜年……</p> <p class="ql-block">后来。</p><p class="ql-block">长大了,上学了,工作了。</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当学生,还是当老师,都有了寒暑假。寒假伊始,便是那些年过年模式的开启。巧妈拙女。母亲什么都不让我干,我只管舒舒服服地享受着母亲忙碌的成果。而我唯一帮母亲做的,就是按照母亲的意思,写几副对联,贴在里外屋子的门框上。</p><p class="ql-block">初学写字的我,写的字并不好看,但是母亲却喜欢得不得了。倘若有人问,母亲总是很谦虚的语气说着“四闺女写的”,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从我上师范,直到母亲去世,母亲一直就只用我写的春联。</p> <p class="ql-block">后来,结婚成家了,年分成了两块儿,一块儿是初一前在婆婆家的,一块儿是初二后在娘家的。</p><p class="ql-block">婆婆家。一般是在临近除夕的腊月二十八、九,我们拿着年货(有买的,也有先生的领导们给的鱼虾肉)回到婆婆家过年。</p><p class="ql-block">崔先生是婆婆五十岁时的老来得子,到我跟先生谈恋爱的时候,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比我姥姥岁数还大两岁。她是个小脚女人,既精明能干、勤劳朴实勇敢,又带着那个岁数的婆婆身上的特点。她心地很善良,但是嘴上却时常带着刀子,时不时会三七儿、四八地指桑说柳。</p><p class="ql-block">我沾了是老儿子媳妇儿这个身份的光,且平时又不在一起生活,只是周末、节假日回家,所以婆婆对我是厚爱有加,关爱备至。</p><p class="ql-block">但是,我还是有很多不习惯。比如,婆婆那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嘴;比如,过年过节的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内心非常强大,性格非常坚韧,性情却非常的温和,过日子非常的讲究。我从记事儿起,就没看见过她打骂过我们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听她说过一句脏话,更没听她骂过一句街。即便是我,在外面打了架,母亲也只是看我一眼。她的大眼睛会说话,瞟你一眼,既有对“你又打架了”这件事的批评教育,又有因你这个言行带给她的幽怨和失望。不用打骂,足以震慑一切。</p><p class="ql-block">母亲经常教育我们的是“吃粮食的嘴,不能啥都说”。所以,在我的家里,谁也不说脏话,更不说不吉利的话。特别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全家人一定是要高高兴心、快快乐乐、欢天喜地的,要多说吉祥话,坚决不能说不好的话。</p><p class="ql-block">可是,婆婆完全是相反。她似乎说脏话很过瘾,说丧气话很顺嘴儿,总是一串串儿的连珠炮。而且不分场合,不管轻重。即便在过年的时候,也没有丝毫忌惮。再加上她的身体不太好,身体哪里一不舒服,那脸上必定是一副愁眉苦脸、一触即炸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在婆婆面前,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严谨甚微的,唯恐哪里不好,惹得婆婆生气。婆婆压轴重,全家人都怕她。</p><p class="ql-block">我呢,一改平日里的懒惰,装出一副很勤快的样子,跟着大嫂一起择菜、做饭、烧火、抱柴、刷碗、扫地。忙完之后,陪着婆婆唠嗑儿,听她讲崔家过去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初一的上午,我也会跟着大嫂以及崔家的叔伯嫂子们组成的拜年队伍走街串户,给本家的长辈们逐门逐户去拜年。虽然都不认识,但是,大嫂让我叫啥我叫啥,倒也简单,不至于丢丑儿闹出笑话。</p><p class="ql-block">初二,一大早,回娘家拜年去啦!母亲高高兴兴的把我们迎进屋里,让我们脱了鞋上炕暖和暖和。</p><p class="ql-block">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她便开始了她的忙碌。她的忙碌,会变成从早到晚的一顿顿美食。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享受着母亲的爱,早已经习以为常。母亲,对此,也是习以为常。她并不觉得我不会做家务是多大逆不道的事。她嘴里时常跟人说着“从小到大,净是上学了,除了看书学习,啥也不会干”,我却听不出来她这是在批评我不会干活儿,还是在表扬我知道学习。</p><p class="ql-block">但是,崔先生却看不惯。闺女呆着,老妈妈劳作,这成何体统?</p><p class="ql-block">于是,他便主动跟母亲搭一把手。一边帮着母亲干活儿,一边跟母亲聊天。娘儿俩都是麻利、勤快人儿,谈笑风生里,一顿顿美食摆上了桌。崔先生也因此在老丈人家里形象和人气儿爆棚,成了最招稀罕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会一直在娘家住着,直到上班前一天,吃了中午饭,才会收拾行囊回到城里我们的小家。</p><p class="ql-block">这种每年从初二住到初七,到上班才返回城里,舒舒服服、快快乐乐的年,一直持续到母亲去世。</p><p class="ql-block">母亲去世后,回娘家拜年,就成了真正的拜年。上午去,下午回,中午一顿饭。没人会留你住下,你也不可能有留下的心情。过年过节,都会因为对母亲的倍加思念,而在让节日的喜庆里增添上丝丝缕缕的伤感和惆怅…</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被教育局领导推荐到了宣传部工作。机关的年,显得短了许多。</p><p class="ql-block">机关大院的年,是从腊月二十六的机关迎新年大联欢会和联欢会后的散伙饭开始的。</p><p class="ql-block">联欢会,是大院里的各个部门分别准备的。演员和观众,是上到书记、市长(那时候丰南还是丰南市),下到普通机关科员的全体机关干部,不会邀请一个局外人参加,全是本色朴实出演。大家全部集中到招待处的大会议厅,大会主席台变成了联欢会的舞台。机关大院里,人才济济,办场联欢会,还是小菜一碟。唱歌的,跳舞的,朗诵的,打快板儿的,演小品的……一场临时拼凑的联欢会却是别开生面、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官民同乐,一派喜庆祥和。</p><p class="ql-block">俗称的散伙饭,其实就是一个大院里的迎新年祝酒会。</p><p class="ql-block">联欢会后,大家呼啦啦一窝蜂涌向招待处大餐厅。饭菜,是招待处统一做的,按照单位排好桌。酒,都是各单位领导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各不一样,却都是平日里自家不舍得喝的好酒。</p><p class="ql-block">席间,五大班子领导们会逐桌敬酒,官兵互相拜年,大家开怀畅饮,情意浓浓,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散伙饭后,全体休假。整个大院,只留一个值班室,各个部门轮流在值班室值班,一年也轮不上一两次。</p><p class="ql-block">大家消消停停、踏踏实实开启了过年模式。从前到后,足足十多天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买年货,做家务,走亲访友,高高兴兴、轻轻松松过大年。</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2003年起),大院儿的新年大联欢无声无息的没有了,也没有了俗称“散伙饭”的迎新祝酒会。</p><p class="ql-block">但是,各个单位都会不同形式的组织小庆祝活动,邀请着家属们,先是吃饭喝酒,然后是唱歌跳舞诉衷肠的大联欢。</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家的感觉,特别真实、浓烈、深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的后来(我所在的单位是2011年起),一年一度的单位迎新联欢会也没有了。</p><p class="ql-block">携来家属同吃、同饮、同乐的新年序幕,就这样无缘无故、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历史的烟河之中。</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从哪里感悟“单位是我家”之深刻内涵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p><p class="ql-block">年,更短了。年味儿,更淡了。</p><p class="ql-block">尤其这几年,新冠这个讨厌的家伙,越到年底就越出来作恶。省内、临界省市一有疫情,防控就不能大意。</p><p class="ql-block">再加上环境保护措施的不断升级,禁烧禁燃任务的层层落实,以及本地、本系统年底的各项工作任务,各个单位年底的忙碌状态,足以让大家完全无暇顾及过年的事。</p><p class="ql-block">就比如今年,我自己---</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五,兵分六路,我带一队,慰问走访困难残疾户100户,走遍全区各个乡镇;</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六,去市残联开会,以及回来后的落实会议精神;</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七,带领相关人员赴玉田县残联学习无障碍改造项目的经验,以及返回后的结合丰南实际研究讨论;</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八,承接市残联的暖冬行动,联系唐山爱心企业领取暖冬物品,并在丰南惠达塑料厂举办发放仪式;</p><p class="ql-block">腊月28下午忙到六点多,要下班回家时,才猛然间想起,哎呦!明天就是大年了!</p><p class="ql-block">这才赶紧张罗着还没有走的同志们把春联贴上,把楼道的窗户也都贴上窗花。过年了,单位也要有过年的样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看看禁烧、禁燃站岗值守工作的新通知,当晚的路口值守要从5点到深夜零时。赶紧临时调整为两个时段的岗,以确保值守人员不会挨饿,不会被冻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我自己家呢?还啥也没准备呢!所有过年的一切,都要等到除夕当天置办了。</span></p> <p class="ql-block">好在,我家里过年并不复杂。</p><p class="ql-block">我和崔先生,双方都没有了父母,也都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等必须的走动的亲戚。</p><p class="ql-block">闺女她们小四口儿,到婆婆家过年去了。我们的年,于是成了两个人的身心修养和一日三餐。简单、宁静、轻松且愉悦。难得的二人世界,如胶似漆,夫唱妇随。正好可以弥补一下平日里各自忙碌、无暇顾及彼此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节日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适当的氛围是必须要营造的。</p><p class="ql-block">爆竹烟花禁放了,那就只剩下挂春联、贴福字,挂上大红灯笼。</p><p class="ql-block">但是,除夕下午,绕遍了大街小巷,却没有一个摆摊卖灯笼的。当天夜里的一场中雪,虽然是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但也使得路面湿漉漉的。加上寒气袭人、北风劲吹,往年、昔日满大街的专卖摊贩全都收了摊回家了。</p><p class="ql-block">幸亏,有书法家智林兄弟亲自为我写的春联、福字,完全可以忽略了没买到大红灯笼的小小遗憾。</p><p class="ql-block">再在每张床上铺上崭新的大红床单,每扇窗上贴上窗花。</p><p class="ql-block">满屋子立刻一派喜庆!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刹那间喷薄而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射进来。那光线也被大红的春联、窗花、福字染成了红色。</p><p class="ql-block">一道道红色的光线,</p><p class="ql-block">射在墙上,墙上便有了一道道红色的光影;</p><p class="ql-block">射在光洁的金黄色地面上,地面上便闪动着一处处七彩光绘就出来的动感画面。</p><p class="ql-block">这些射到金黄地面上的七彩光,又折射出一组组七彩光束。</p><p class="ql-block">于是,整个屋子,便有了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的光影效果。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也便更加浓厚而热烈。</p> <p class="ql-block">大红的福字,大红的春联,大红的床单,漂亮的窗花,;</p><p class="ql-block">阳光暖暖,花儿朵朵,芳华满满;</p><p class="ql-block">简约营养的一日三餐,随心所欲的作息时间,恣意而为的慵懒和闲情逸致……</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如今,我的年。</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年的色彩,年的样子,年的味道,和我这个人,极其相像,极其协调,极其匹配。</p><p class="ql-block">简单、热烈 、浓郁、直接,给点阳光就灿烂无比,永远的激情四射、活力无限……</p> <p class="ql-block">童年时代的年,很珍贵。那是全家人一年里吃得最好、穿的最新、心情最好、玩得最嗨的喜庆祥和日子。过年,既是全家人一整年辛苦劳作的目标,又是生活的希望,更是努力的方向。大家对年的期盼,其实就是对好日子的期盼。也正是因为有了对过年的期盼,才让日子有了奔头儿和盼头儿。父母之所以十分的讲究过年的隆重仪式感,不也正是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一种坚定信念、一种内心燃烧着、升腾着的希望吗?</p><p class="ql-block">青年时代的年,很美好。官兵欢聚一堂的机关大联欢和祝酒会,让大院里最最年轻、也最最微小的我们,有了一种主人翁的位置感和自豪感。书记、市长敬酒的时候,特别走到身旁,亲切的喊着你的名字,说几句表扬和鼓励的话。别看只是几句话,但于对一个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力量。不但会使人自信心满满,自豪感油然而生,更陡增起努力工作的无穷力量。至今想起来,还感慨万千、感动不已、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年啊,很平常。过年,成了平常事,这其中之意义可不能小觑啊!它,说明的是,大家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老百姓的日子,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吃,想穿什么,随时都可以买。再也不用为了几顿好吃的、一身新衣服而辛苦奔波一整年。如果乐意,天天过年,又怎滴?所以,对于大家来说,年,已经不再是至极的渴望和期盼。尤其是在年轻人眼里,年?不就是一个假期吗?</p> <p class="ql-block">说来说去,每个阶段,其实都有每个阶段的时代烙印,也都有每个阶段的美好。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不忘过去,珍惜当下,憧憬未来。</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p><p class="ql-block">热闹的时候,享受热闹的喧腾;</p><p class="ql-block">宁静的时候,感悟宁静的惬意;</p><p class="ql-block">忙碌的时候,享受忙碌的充实;</p><p class="ql-block">闲在的时候,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闲情逸致……</p><p class="ql-block">如此,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直到永远……</p>